●張建民/財政部駐廈門專員辦副監察專員兼紀檢組長
狠抓業務信息平臺建設有效推進工作轉型發展
●張建民/財政部駐廈門專員辦副監察專員兼紀檢組長
為貫徹中央關于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和預算管理改革的重大戰略部署,2014年,財政部黨組作出了推進專員辦工作轉型、嵌入財政主體業務、加強財政預算監管的決策部署。2015年是專員辦工作轉型開局之年,按照財政部黨組關于推進財政信息化建設、提高財政預算監管效能、加強機構內部控制、強化財政風險防控等部署要求,財政部駐廈門專員辦以搭建財政預算監管業務信息平臺為抓手,狠抓監管手段優化升級,使財政預算監管工作轉型“如虎添翼”,順利推進,取得顯著成效。
(一)加強業務信息平臺建設是強化信息支撐、保障轉型順利實施的需要
按照財政部黨組關于專員辦工作轉型、全面嵌入財政主體業務的要求,專員辦的業務工作要實現以檢查業務為主向預算管理為主轉變、以事后檢查稽核為主向事前事中監控為主轉變,強化對預算編制、預算執行、決算管理全過程的監管。這不僅要求專員辦干部轉變思想觀念,還對協調推進專員辦工作信息化建設、強化信息支撐和系統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加強業務信息平臺建設是整合信息系統、解決監管信息“碎片化”的需要
近年來,財政部著力推進專員辦信息化建設,先后將中央預算單位銀行賬戶信息管理系統、財政直接支付申報審批系統、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系統等陸續向專員辦開放。這些信息系統都是針對專員辦某項具體工作的,多而散,沒有涵蓋所有業務,存在“碎片化”現象。因此,構建涵蓋內容全面、多層次的業務信息系統就成為工作轉型急需。
(三)加強業務信息平臺建設是加強內部控制、防范監管業務風險的需要
加強內部控制,核心是建立制衡制約機制,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實現決策、執行和監督相互分離、相互制約,這離不開信息化手段支持。開發運行業務信息平臺,能全面反映監管工作業務流程和工作痕跡,實現對主要風險點防控措施的全方位監督,有效防范監管風險。
(四)加強業務信息平臺建設是強化信息公開、落實廉政風險防控的需要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專員辦原有的專項業務監管系統大都僅對經辦、復核人員和審簽辦領導開放,信息公開程度存在不足。建立一個所有監管數據、過程和結果均向全辦干部開放的業務信息平臺,能夠真正實現用權透明,防止權力濫用,防范廉政風險。
(五)加強業務信息平臺建設是完善績效管理、加強干部考核評價的需要
對專員辦干部工作質量、成效進行有效衡量和正確考核評價,始終是一個難題。構建一個涵蓋專員辦所有業務、對所有干部開放的業務信息平臺,反映每個干部所有業務工作的數量、質量、成效,既能解決干部考核信息不對稱問題,又使得考核評價更有量化依據。
(一)加強組織領導
廈門專員辦領導班子高度重視財政預算監管信息化建設工作。2015年初,在研究部署年度工作計劃時,就將財政預算監管業務信息平臺建設列為年度重要基礎工作,提出在現有信息管理系統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各處室的業務種類和性質,借助外部技術力量,進一步完善業務系統共享平臺,充實完善有關基礎數據,構建預算監管基礎信息支撐。成立了平臺建設工作小組,開展工作謀劃和實施。辦主要領導多次組織召開專員辦公會議,專題研究討論信息化建設問題,提出平臺建設要貫徹“四個有利于”的指導思想,即:有利于各處室監管信息共享、有利于做到監管互查、有利于公開透明、有利于規范操作;要具有“三個全面”的功能作用,即:全面涵蓋監管信息、全面跟蹤監管過程、全面反映監管成果。
(二)“三步”周密設計
第一步,搭建架構。廈門專員辦組織各業務處室全面梳理所有業務事項,分門別類,設計成業務架構圖。在各處室業務架構圖的基礎上,初步匯總形成信息平臺系統架構圖,在征求各處室意見之后召開專題會議審議確定。第二步,開發軟件。為避免委托軟件公司定制開發所造成的成本高、時間長的不便,按照“功能適用、節約開支、使用便捷”原則,廈門專員辦研究決定采購通用文檔管理系統軟件作為預算監管業務信息系統的基礎軟件。經與多家相關軟件供應商詢價、比較之后,最終決定采購致得E6文檔管理系統作為平臺基礎軟件。第三步,系統優化。為使通用文檔管理軟件實現財政預算監管業務信息平臺功能,廈門專員辦對軟件進行了個性化的優化定制:一方面為全辦每個干部創建一個用戶,并按處室設置用戶組;另一方面按照搭建的業務架構圖創建了功能模塊及其子模塊,并對每個功能模塊按不同用戶設置不同的管理、上傳、瀏覽等權限。
(三)完善功能要求
廈門專員辦業務信息平臺共設置10個模塊,分別為收入監管模塊、支出監管模塊、預算監管模塊、會計監管模塊、金融企業監管模塊、專項檢查模塊、內部規章制度與財務公開模塊、業務規程模塊、政策法規模塊和信息調研模塊。各業務模塊又根據財政預算監管工作的需要,按照工作流程的各個環節以及內部控制的不同要求,分別設置了若干子功能模塊,與各自業務流程相銜接、與相關內部控制要求相對應、與各環節風險防控相契合,構成了一個總分結合、涵蓋全面、銜接有序、功能齊全的財政預算監管業務信息系統。信息平臺功能模塊如下頁圖。
(四)平穩上線運行
廈門專員辦利用已有的業務專網,將預算監管業務信息平臺架設在內網服務器上,設置固定IP,使每個干部都能在內網辦公電腦上通過網頁登錄IP進入平臺系統。在系統平臺上線試運行期間,要求各業務處室按業務職能將本處室上年度的監管基礎數據、審核報告、檢查材料等相關監管資料上傳系統,辦公室將內部管理制度和有關財務報表上傳系統。同時,從2015年6月初開展的國稅系統稅收征管質量和預算執行情況檢查試運行開始,對每個專項檢查全面實行檢查日志制度,檢查工作信息每日動態上載至業務信息平臺,運轉基本順利。至此完成了系統平臺上線運行各項工作,標志著平臺運行平穩啟動。
(一)實現了監管部門和單位信息全覆蓋,強化了財政預算監管動態監控
業務信息平臺全面收集了廈門專員辦監管范圍內的42家中央基層預算單位、10家大型會計師事務所、32家上市公司、19家中央直管金融企業、31家重點監管的非金融中央企業的有關基礎數據,并定期動態更新反映,以便全面動態了解掌握納入監管范圍的所有單位的基本情況。
(二)全面整合了各類信息系統,初步實現了監管數據“大集中”

圖1 信息平臺總體架構

圖2 專項資金分類監管功能模塊圖

圖3 專項檢查功能模塊圖
業務信息平臺的搭建,實現了高效溝通的各類信息系統的全面整合,打破了各業務管理系統之間的聯動壁壘,解決了監管業務信息“碎片化”問題,匯集了所有監管基礎數據和工作流程。通過深化對數據的挖掘利用,還可以提升業務監管決策和操作水平,對順利推進工作轉型的助力保障作用不斷凸顯出來。
(三)促進了預算監管工作要求具體化,從而變“軟約束”為“硬要求”
監管業務信息平臺的開放上線,對廈門專員辦各項監管工作明確了具體工作要求,包括日常監管、專項檢查、調查研究等各項業務怎么做、何時做、做到什么程度等都有硬性要求,切實做到全面嵌入預算管理主體業務,見實效并機制化。
(四)真正做到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有效防范了廉政風險
業務信息平臺要求對財政預算監管所有工作過程均要留痕,所有審核審查審批、專項檢查處理處罰各環節等信息都要在平臺上公開。這使處室和個人工作的過程、成效全面實現了公開化、透明化,工作做到信息公開、過程留痕、相互監督、用權透明,為全過程內部控制和廉政風險有效防控奠定了堅實基礎。
(五)加強了干部督導考核,促進了相互交流和提高
業務信息平臺全面反映并公開了全辦干部各項工作開展和完成情況,在干部之間搭建了一個相互比較、相互交流、相互促進提高的平臺。同時,通過加強對干部工作的監督、考核、評價,獎優罰劣,使全辦干部工作既有壓力、更有動力,增強了干部工作責任心,有效促進了干部素質能力和工作水平的提升。
(本欄目責任編輯: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