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國資》記者 陳怡璇
長虹電器:顛覆傳統的財務模式
文‖《上海國資》記者 陳怡璇
技術創新與傳統會計的結合,既能夠保持傳統會計的穩定性,又能充分挖掘其可塑性
5月12日,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舉辦的財務年度峰會以科技變革對未來財務帶來的影響為議題,對數字革命對財務專業技能帶來的新要求展開討論。伴隨機器人技術和云計算的崛起,財務工作人員面臨新挑戰。
長虹電器財務總監和信息總監胡嘉表示,這個時代仍然是一個沒有會計就不能夠存活的社會,但今天的會計已進入了一個無科技不會計的時代。科技創新改變了傳統會計的作業方式、思維方式,解放雙手,創造財務更大的價值。
《上海國資》:現在的“互聯網+”滲入各類領域,財務規則也發生了改變?
胡嘉:傳統的財務模式下會計作業的思維方式,首先是業務發生之后,需要一些單證來記錄它,而這種單證從各個業務領域收集起來,流轉到會計領域,這個時候會計要做一個判斷,就是這些是否符合會計的相關規定。如果不符合,盡職的財務人員會把它退回去,要求對單證做一些補充和完善;或業務本身不正確,會計提出質疑。
如果判斷準確的話,會計將處理生成一個會計結果,即會計憑證。但是會計憑證到報表之間要經歷一個環節,就是稽查核對,比如說對賬。
為了消解這個重復的流程,需要按照業務類別,從業務開始就針對業務制定相關的會計規則,并把它嵌入到業務流程里面,將業務打上會計的屬性,此后業務發生時,會計人員不需要在一些具體事情上進行反復確認,而稽查核對崗也消失了。這并不意味著內控削弱了,而只是把內控前置了。
此外,所有集團化的企業都面臨一個最難的問題,即抵消分錄。關聯交易的抵消直接影響了財務報告的質量;而抵消分錄的時間,也直接決定了出表速度。從去年長虹電器的關聯交易數據量看,大約160多個關聯方,320多億元的年交易額,在分錄歸錄之后有320多筆。
為了解決關聯業務過長影響出表的速度和質量的問題。我們開始嘗試定義業務的規則,在業務中加入會計的要求,把財務人員解放出來。購買方在開展采購訂單的時候,銷售方根據銷售訂單發貨,同時驅動購買方形成在途訂單的確認和記錄,采購收貨之后,按一定的周期通常結算。長虹電器是按月結算,然后開具發票,驅動付款。四年前,長虹電器采用了純電子數據作認證的方式,避免了紙質發票的在途,通過信息接入,開票方的信息一輸入,采購方就可以直接采集使用這個數據,實現數據的同步驅動。
由于系統的結算規則是一個嵌入式的設計,因此會自動觸發付款,在驅動采購方付款的時候,銷售方也收到款項,沒有在途。如果業務出現不一致的信息,可以在業務的最初端印證。通過這樣的一種從源頭定義業務規則的方式,不再需要對賬崗位的會計人員,這些精英部隊可以騰出來干其他的事情。
《上海國資》:會計在與具體業務相對應的時候,存在什么樣的難題?
胡嘉:過去根據不同的業態,會計為業務做相應的對應性崗位的設置,會計里面叫六大循環九大分類,都是根據業務的需要。結果導致公司系統中形成60多種憑證類型、500多種業務活動,每天需要處理的會計分錄量大概是4.5萬筆。按照每天5分鐘做一筆分錄的速度計算,8個小時可以做96筆。4.5萬筆加上復核工作,需要至少八九百人,而我們現在只有兩百多人。因為我們對會計管理從條塊化向顆粒化的設計轉變,即“拆零”分解的工作,這將使得財務的抽象化程度和標準化程度急劇提升,形成較強的通配性。
從具體業務來看,所有的業務滿足會計的需求,就是幾個要素。第一,會計一定要原始憑證,弄清楚什么是合規的單證類型。第二,明確要素標準,哪些要素是需要關注、審核、判斷的。第三,計算邏輯。這些單證疊放在一起需要有一個判斷過程。
例如針對采購業務,原始憑證就是根據采購合同的發票,確定采購業務發生后,要有一個貨物移交的憑證。傳統模式下的基本要素包括采購合同上的供應商和開票的供應商、發貨單位是否一致;物料則要看入庫單與采購合同、發票是否一致,數量是否一致。采購核算崗位需要負責這類工作,占用大量的時間,效率不高。
據此,長虹電器做了一個自動化和人工作業的區分,絕大多數的會計核算內容,包括供應商發票等,可以通過系統自動判斷。發票上面的印章可以借助OCR光學識別技術判斷。經過工作的具體拆分之后,需要人工判斷的內容就極少了。
目前財務的基礎業務主要采用眾包的模式來做。從準入的角度看,需要對眾包方進行實名認證,但由于眾包方的門檻較低,專業背景要求不高,對于這樣一種廣開口的方式,為了滿足對財務核心數據的保密要求,需要對財務信息進行分類和拆分,即顆粒化的管理。眾包方按照計件制管理,通過對信息的系統印證,認定信息準確率,納入計件管理的范疇,在共享云中心進行管理。
《上海國資》:財務工作的通配性增強后,財務為長虹電器增加了哪些新業務?
胡嘉:財務工作的標準化程度提升后,服務及服務對象更加多元化,財務的去公司化程度提升。例如過去一個家裝城企業希望我們幫它做財務云服務,作為家電制造業,我們第一次面對外部市場開展業務匹配的驗證工作,按照財政部關于開展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XBRL)的技術規范,我們發現,除了基本規范外,該公司的可擴展分類指標達到63%,說明財務報告的適用度不高,也就是三分之二左右都不能在標準里面找到對應。然而當使用這種業務語言分解的時候,那個公司跟長虹電器的不相符度只有9項,讓我堅定地向這個業務領域方向發展。過去當一些基本的會計訴求得不到滿足,但按照這種服務模式,將一套完整的財務匹配經驗經過復制,可以快速提升客戶企業的信息質量;另一方面,由于已經采用了標準化的方式,固定成本是一樣的,邊際貢獻減去成本,收益逐漸提升,實現了會計可以實現自主經營的價值。
財務數據運營
《上海國資》:長虹電器在精準的成本管理上是如何開展的?
胡嘉:例如,我們采集了長虹電器的智能電視在全國某一時點被點亮的發布情況,其中蘊含了很多的重要信息。任何電視都有一些接口,但很多端口對用戶來說是沒有用的,一旦裝上,對于會計人員來說就是成本的發生。我們的設計人員通過監測電視部分端口的使用占比情況,分析數據,來降低設計成本。
例如,我們發現某電視端口1的使用比例很高,但端口5的使用只有幾個用戶,為了這幾個用戶需要付出每年上千萬的制造成本,是否值得。通過與物料清單的比較,再結合產品銷售信息、注冊用戶的信息,可以刻畫出用戶的年紀、偏好、所處區域,通過建立數據模型,對設計進行優化,降低產品的設計成本;另一方面,根據用戶分布以及使用類型,建議選擇相應的存貨儲備,從而減少區域的調貨成本。這是對成本的精準管理,最重要的變化是財務部門對業務部門提出的一些可操作性建議。
《上海國資》:如何用活財務數據?
胡嘉:為了避免成為僵尸數據,我們對各部門收集而來的數據做了分類,包括會計數據和非會計數據,這涉及了金融領域,即風險定價的問題。由于風險定價的核心是量化識別風險。過去通過簡單粗糙的風險評估將一些不錯的企業拒之門外,現在則嘗試建立一個基于供應鏈的信用評估模型,從數據集市、到算法層、應用層。
目前,長虹電器嘗試在小部分領域與銀行合作,如果我們認為的風險與銀行認為的風險之間有落差,這個落差就是利益點。通過利用長虹電器的信用擔保方式,實現表外資產表內收益化,從而實現運營價值。從運營成效來看,以有息負債的數據為例,過去三年每年平均財務費用累計接近百億元,但近三年長虹電器的財務費用是負5億元。
這個時代仍然是一個沒有會計就不能夠存活的社會,會計延續了三千多年,但今天的會計要做一個新興的會計,我們進入了一個無科技不會計的時代。
(根據2016年5月12日ACCA年度財務峰會發言整理,未經演講人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