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 雯
?
淺析如何投放與幼兒相互作用的區(qū)域材料
文張雯
摘 要:區(qū)域活動是幼兒自主選擇、自發(fā)探索、操作擺弄的自主活動,是幼兒最喜歡的游戲活動,也是幼兒園教育最普遍的教育形式。在這寬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中,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活動內容,體驗操作和交往的樂趣,積極主動地發(fā)現、探索和表現,是對集體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補充,是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的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
關鍵詞:區(qū)域 幼兒材料
區(qū)域活動是根據幼兒發(fā)展需求和主題教育目標創(chuàng)設的立體化育人環(huán)境,即充分利用各類教育資源,有效運用集體、分組和個別相結合的活動形式,組織幼兒進行自主選擇、合作交往、探索發(fā)現的學習、生活和游戲活動。作為幼教工作者,如何投放區(qū)域活動中的相關材料,以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發(fā)展需求,是值得我們當前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
材料是開展區(qū)角活動的物質基礎,是幼兒建構知識的依托。幼兒就是在不斷的主動操作材料的過程中獲取信息、積累經驗,從而獲得發(fā)展的。材料是否有趣、可變、可操作、符合幼兒生理、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對幼兒能否主動參與活動有很大的影響。如計算角中的溜溜棋、多變幾何體、七巧拼板等等,凡是所提供的材料既有趣又能讓幼兒做與玩的,孩子們就會百玩不厭,增強學習探索的興趣。教師可根據本班幼兒的基本發(fā)展水平、階段性教育目標、主要任務以及個體差異,擬定各區(qū)角的具體目標。在總目標指導下,設計各階段的分目標,然后按階段目標選擇操作材料,通過材料調控幼兒的操作行為,以達到教育目的。
首先,選擇的材料要多層次。各年齡班同一內容制定的目標各不相同。同一班級中的孩子雖然年齡相同,但是理解操作表達等方面有著不同的發(fā)展水平。因此,在為孩子準備區(qū)角活動材料時就要以適應不同幼兒發(fā)展的需要等為基礎,材料應有難易差異。
其次,在同類區(qū)域中提供不同的材料。千萬不能一股腦地投放材料,而應該通過觀察評估每一個幼兒的發(fā)展狀況,為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如同樣的大班美工角,同一折線內容,有意投入兩類范例供幼兒選擇,一類是立體范例,一類是平面范例。不同層次的幼兒就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去選擇。又如在語言角,同一班級幼兒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就要對不同層次的幼兒提出不同要求,提供不同的材料,能力較弱的幼兒可提供錄音機、磁帶,讓幼兒學習仔細認真地聽故事,能力中等的可提供圖書,讓幼兒自己會看圖講故事,能力強的可提供故事的部分情節(jié),讓幼兒自己想象故事的發(fā)展并講述。
幼兒園區(qū)角活動中教師玩具材料的投放方式要達到“創(chuàng)設自然情景,引發(fā)幼兒自主探索”的效果。
(一)利用材料去吸引幼兒自己發(fā)現
舉例1:區(qū)角活動開始,一張桌子上放著兩把形象逼真的紙折的立體機關槍,這是幼兒十分喜歡的玩物,幾個男孩情不自禁地被吸引過去,擺弄著槍反復比試、愛不釋手,做一把屬于自己的槍的愿望油然而生。這時教師可以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桌上筐里的各種紙張,再根據自己的認知理解能力在關注選擇墻板上的示意圖(有分步驟示范的實物樣板圖、有照片示意圖、有折疊過程的線條示意圖等),因為他們有興趣,所以他們在自主地學習、努力探索。
上述例子說明,如果提供的玩具材料是生動的,有新意的,能激起幼兒興趣的,能引導推進幼兒自己探索的,那么這時就讓材料來說話,讓材料來影響幼兒,教師不必多言,這不失為區(qū)角活動材料投放的一個有效方式。
(二)通過師生共同活動,引導幼兒自己探索
舉例1:教師和幼兒在玩自制的降落傘,降落傘被用力拋上去,再慢慢地飄下來,幼兒拍手歡呼。大家都想有一個,教師帶領幼兒圍桌坐下,帶頭動手做起了降落傘,將線扎住塑料方塊布(方塊布由塑料袋剪成)的四只角,然后四根線集中固定在有一定分量的物體上。幼兒紛紛模仿。可是當大家把自制的降落傘向上拋時,發(fā)現各種情況,有的歪歪斜斜(四根線長短不一),有的張不開(下墜的固定物太輕),有的傘面還未來得及張開已經掉下來(下墜物太重)等等。
伴隨著新的材料出現,為防止幼兒不會玩,師生共同游戲,幫助幼兒學會玩,進而喜歡玩,創(chuàng)造性地玩,這種材料的投放方式有利于教育要求與幼兒主體的積極性相結合,受到幼兒的喜愛,也達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教師明確提示,引導幼兒學會選擇
區(qū)角活動作為一種教育活動形式,雖然它并不是讓活動中的幼兒被動地服從教師,接受影響,而是能主動活動,運用自己的知識經驗開展操作和探索。例如,教師在數學活動角投放材料時,為了能讓幼兒清楚了解活動材料的難易層次,根據自己的水平開展活動,老師可在活動前出示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材料筐,告訴幼兒各筐中的玩具的操作方法及難易程度,建議幼兒在能夠操作紅筐內的玩具后,再去找黃筐內操作難度較高的玩具,進而去玩難度更高的藍筐內的玩具,從而培養(yǎng)幼兒自我選擇的能力,在循序漸進中得到發(fā)展。
總之,在區(qū)角活動中材料的投放的方式有許多種,在實際操作中,應依具體情況而作出恰當的選擇。
實踐證明,區(qū)域活動中富有特色的材料投放,給幼兒提供了較多的動手動腦、自我表現的機會,創(chuàng)造了較為寬松、沒有壓力的學習環(huán)境,而且又能滿足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教師通過活動,幫助幼兒培養(yǎng)了自豪感和自信心,促進了幼兒自主性的發(fā)展。
(江蘇省阜寧縣幼兒園)
【參考文獻】
[1]《大班教育活動設計》(上冊),新時代出版社,第八頁
[2]《筑起孩子需要的環(huán)境》,浙江大學出版社,第四十頁
[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
[4]《幼兒教育》,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浙江教育報刊社出版,2002年10月刊第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