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淑婷、陳敏(湖南省兒童醫院新生兒科) 編輯|覃靜
?
痱子和濕疹,傻傻分不清?
文|常淑婷、陳敏(湖南省兒童醫院新生兒科) 編輯|覃靜
寶寶身上起了紅疹子,如果連它是痱子還是濕疹都沒有弄清楚,當然就談不上怎么護理了。所以,第一步要做的,是分清痱子和濕疹。
豆豆最近幾天額頭上起了不少小紅點,爸爸說可能是給寶寶穿多了,所以寶寶長痱子了。媽媽說可能是這兩天吃了海鮮,導致寶寶過敏長濕疹了。看著又像痱子又像濕疹的紅點點,對新手父母來說,要區分它們還真是不容易。
痱子是夏天最常見的皮膚急性炎癥,因為汗孔阻塞引起,常常發生在頸、胸背、肘窩、腘窩等部位,兒童可發生在頭部,起初發生時皮膚發紅,隨后出現針頭大小的紅色丘疹或丘皰疹,部分密集成片狀,有些丘疹表現為膿性。痱子劇癢、疼痛,有時還會有陣發性的熱辣灼痛的表現。
痱子分為白痱子和紅痱子。新生兒及嬰兒長的痱子多為細小的透明小水皰,顏色發白,比較淺表,密集分布,此為白痱子,一般無須特殊處理,會自行消退。紅痱子多發生于幼兒,大部分為皮膚表面紅色小丘疹或丘皰疹,時常突發出現并快速增多,常常融合成片,以臉、頸、胸及皮膚皺褶處多見,并發有明顯的癢感和灼熱感,被汗液浸濕后會有刺痛,寶寶因此會煩躁不安,睡眠中哭鬧,常用手亂抓亂撓。紅痱子最為多見。
特別提醒:
● 寶寶長痱子后,要保持皮膚的清潔,勤換內衣,勤洗澡。
● 注意控制室內溫度,室溫不要太高,以防寶寶出汗過多。
● 保證寶寶身體的干爽,出汗后及時擦掉,及時更換汗濕的衣服。
濕疹是累及表皮、真皮淺層的炎癥性疾病,起初皮膚發紅,上面有針頭大小的紅色丘疹,有對稱性、瘙癢性、滲出性、多形性及復發性等特點。濕疹的明顯特征是皮疹多樣性、對稱分布、劇烈瘙癢、反復發作,易演變成慢性皮炎。
嬰兒濕疹大多發生在出生后數天及數個月,初始為散發或群集的小紅丘疹或紅斑,后逐漸增多,可有小水皰、黃白色鱗屑及痂皮。對稱的皮損、瘙癢比較明顯,抓撓后會引起滲出、糜爛、結痂,比較重的可累及頭皮及整個面部,有些甚至累及周身。引起濕疹的原因復雜、眾多,因寶寶年齡的差異、皮損的部位、生活的環境、季節的差異,濕疹表現也是多樣性的,可分為以下3種常見類型:
脂溢型:常發生于3個月以內的寶寶,多見于前額、頰部、眉間,表現為皮膚潮紅,蓋有黃色油膩的痂,頭頂有厚厚的黃漿液性痂。頦下、后頸、腋及腹股溝可有擦爛、潮紅及滲出。一般在寶寶6個月后,隨著飲食的改善而消失。
滲出型:常見于3~6個月體形肥胖的寶寶,表現為兩頰對稱出現米粒樣大小的紅色丘疹,部分伴有小水皰或紅斑連成片狀,可有破潰、滲出、結痂,特別癢,有些因搔抓呈現帶血跡的抓痕及鮮紅色濕爛面。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蔓延到周身,且有可能并發繼發性皮膚感染。
干燥型:常見于6~12個月的寶寶,表現為面部、四肢、軀干外側斑片狀密集小丘疹、紅腫,有硬性糠皮樣脫屑及鱗屑結痂,不伴有滲出,即所謂的干性濕疹。
特別提醒
◆密切觀察,合理喂養,積極尋找過敏原。
◆給寶寶選擇舒適、寬大的純棉內衣,不要穿羊毛織物。
◆室內溫度不要過高,洗澡的水溫也不要過高。
◆保持皮膚濕潤,洗臉和洗澡后及時給寶寶涂抹無刺激的嬰兒潤膚品。
原因不同。痱子是由汗孔阻塞引起的。濕疹引發的原因眾多,且不穩定。常見引起濕疹的原因有:進食魚、蝦、蛋、牛肉、羊肉等;吸入花粉、塵螨、羊毛等;病灶感染;扁桃體炎等;生活環境中的日光、炎熱、干燥等;化學物質如化妝品、肥皂等;消化不良、胃功能失調、新陳代謝失常等。從原因來看,痱子是短暫性疾病;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由內外因素引起的過敏性皮炎,呈現長期慢性病程。
發生時節不同。痱子多發生在炎熱的夏季,濕疹則不分季節,四季均可發生,但常常在冬季復發或加重,具有滲出性,易反復發作,病程長。
發生部位不同。痱子時常出現在頸、肘窩、胸背、腘窩等地方,嬰幼兒可發生在頭部等汗多的地方。濕疹則可以出現于任何地方,時常發生于前額、眉弓、面頰部、耳后等地方。
癥狀不同。痱子是汗腺的輕度炎癥反應,初起時皮膚發紅,隨后出現針頭大小的紅色丘疹、丘皰疹,密集成片狀,有些丘疹呈膿性表現。濕疹初始為
散發或群集的小紅丘疹或紅斑,有黃白色鱗屑
及痂皮。
皮疹表現不同。天涼快了,痱子就沒了,天一熱,痱子又來了,夏天的熱浪是一陣接一陣的,痱子也會一批又一批地出現。濕疹隨著溫度的升高會紅一點,但并不會隨著溫度的降低而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