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第一中學(225000)
楊 柳●
?
淺析高中數學生活化教學
江蘇省揚州市第一中學(225000)
楊 柳●
本文就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教學方法生活化的若干方面加以論述,對改善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具有現實意義.
生活化;教學方法;融入生活;回歸生活
新課程強調學習科目生活化,我們學習知識是為了能應用到現實中,并對我們的生活有所幫助.而且在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學習的影子,很多數學的模型也是以生活實例為基礎建立起的.因此,在教授數學時,教師應注意聯系生活實際,創設與數學有關的教學情境,并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讓學生能在生活中學會數學,能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
在傳統的高中教學中,很多概念的引入都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所以,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識,我們可以設計生活中的情景來為學生展現更直觀的數學.情景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主導.而鑒定情境教學成功的唯一標準是其對學生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創設情境需要我們設計情境,首先我們要有計劃、有意識地為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情境,即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情境教學應注重科學性,即要適應高中生的年齡、認知方式、情感特點,以顧及學生的心理需求.最后,情境需要盡量多的學生參與,如此一來,大家才能在情境中娛樂,最重要的是學到了新技能.現實真是一個神奇的東西,因為我們每天都生活在現實中.所以,如果我們能把高中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學生肯定能在不知不覺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教授初高中數學時,應該多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并從生活中選取同學們感興趣的事物元素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與案例,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即課堂教師的教學效率.
比如在介紹數列時,可以引用莊子的“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我們可以從中提取出一個數列,1/2,1/4,1/8,…這樣一來,教師就把將要講授的抽象的數列知識轉化成實際中直觀的存在,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此外,教師還可以借此與學生一起來探索數列的無窮性,有了現實素材的幫助,學生能夠更有邏輯地去思考,去想象.再例如,講授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時,教師可以設計商品價格競猜的情景,猜測價格時,有一個要求:如果估算的價格低就報高價兩個價格和的一半,估算的價格高就報與低價和的一半.而這個規則恰與二分法求解的方法類似,學生在情境中便能夠很容易地掌握二分法求解的知識.
作業是學習知識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作業可以鞏固學生上課學到的新知識,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數學學習.而假如教師布置的作業千篇一律,學生喪失對學習的興趣,那么,想必教師的教學進度將很難持續下去.所以,教師應該把課后作業當成重點,認真對待作業的設計,多多創新,并監督學生高質量的完成作業,從而達到教師理想的促進學生接受新知識的效果.教師對作業的設計可以從實際出發,聯系現實生活中的實例,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數學問題與生活相聯系,將數學抽象問題轉化成現實直觀問題后再解答數學作業習題.
例如,在講授函數導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調查:中國人口的增長率.若我們采用舊知識去表示人口增長時,思維比較亂.此時,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導數的預習作業,讓學生能夠很容易地將中國人口增長率計算出來.此外,與導數相關的現實實例還有通貨膨脹率,汽車的速度與加速度等等,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現實素材,讓學生準確高效地完成預習作業.在教授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這一知識點時,我們可以這樣布置作業,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找出實例去驗證線線垂直,面面垂直等一系列定理,讓學生在現實中想象,并與數學知識相聯系,從而加深所學知識的印象.
數學知識只是一種隱性的存在,我們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并不是考取高分,在出考場時就將其遺忘,而是更好地將其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幫助我們解決一系列的生活問題.高中數學不僅源于生活而且應該應用于生活,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以數學的眼光看待問題,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問題,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問題,讓學生體會真正的“學有所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在高效狀態下去學習數學.
例如,在學習完隨機事件和排列組合后,我們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如銀行卡密碼的破解.一般的銀行卡密碼有六位數,教師可以讓學生采用排列組合計算究竟銀行卡密碼有多少種,而我們試一次就能猜對的概率又是多少.這樣的現實問題以數學方法求解再合適不過了.再例如,計算人體的細胞分裂,每次細胞都一分為二,假設新的細胞都不死亡,那么分裂100次后有多少個細胞.這個計算題如果單純只是查數,那么很難解出.我們可以聯系高中數學指數的相關知識,可以迅速準確地解答這道應用題.
生活化教學是從學生的生活出發進行的教學方法.生活化教學方法自實施以來,為課堂教學帶來了高效率,也提升了學生學習的欲望與興趣,可謂一舉多得.所以,在高中數學課堂教授時,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部分知識生活化,并認真研究教材,找取生活中最恰當的現實原型來作為課堂教學的素材,并采用合適的引用方法將數學知識引到現實上,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與邏輯能力.
G632
B
1008-0333(2016)33-00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