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衛祥●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邵伯高級中學(225003)
高中物理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分析
朱衛祥●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邵伯高級中學(225003)
新課標提倡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高中物理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書本知識,還要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合作學習是實現新課標教學目標的有效的學習方法,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搭建了平臺.高中物理教學應當充分采用合作解題、合作實驗、合作復習等教學方式,讓每個學生都能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培養學生的競爭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通過合作學習可以在課堂上形成一種理解、信任、尊重的課堂氛圍,學生在該氛圍下能暢所欲言,充分發揮想象空間,能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高中物理中的實驗課程由課堂演示實驗、學習動手實驗和課下實驗組成,實驗課程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動手動腦主動掌握所學內容.新課標重視實驗的重要性,倡導學生通過實驗理解物理知識而不是一味的記憶物理知識.高中物理實驗應當采取學生分組、合作實驗的方式,讓學生合作探究,主動探索物理原理,掌握知識體系,能讓學生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并長期保持下去.
以“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一課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合作,自由結合,每組6人,每三人發一套實驗器材,實驗器材包括小車、砝碼、刻度尺、計時器、棉線等,一人進行操作,一人進行檢查,另外一人負責實驗記錄,6人分成兩個小組,兩個小組之間及時進行實驗數據的參照和對比,探究實驗中出現不同結果的影響因素.教師提出問題:哪些原因會影響小車的加速度?這些原因和加速度有怎樣的關系?分配任務之后讓學生運用器材進行合作討論和實驗,最終每組匯報結論,教師對小組學習效果進行點評,形成輕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始終保持高漲的學習興趣,進而達到教學目的.
合作學習強調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敢于思考、善于質疑、勇于發問.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之間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意見分歧,而解決分歧、驗證真理的過程,正是學生提高知識水平和培養思維方式的過程.教師應當在合作學習中鼓勵學生提出觀點、發表個人意見,讓學生采用多種方式主動論證,大膽地假設問題、驗證問題.學生能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對科研過程深有體會,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了解物理對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在合作探索中,學生能創新性地提出問題,創新性地尋找探索真理的方式,其創新能力將會得到提高.
如在講述“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布置一些作業,讓學生查閱資料,了解伽利略的假設和推理方式,設想伽利略時期人們對亞里士多德觀點的崇拜和提出新觀點所面臨的壓力,并簡單學習伽利略提出的自由落體運動相關規律.課堂上,教師采取分組方式讓學生對這些定律進行合作討論,共同分享課前收集到的資料,在交流中,學生能大致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基本規律.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重新驗證伽利略的推論,并創新性地提出自己的假設,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式,讓學生動手搜集數據并對假設進行驗證,提高創新學習能力和信息歸納能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位同學的學習方法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其知識體系也有差別.在物理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能綜合學生的知識范圍,有效地提高復習效率,讓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全面化、系統化.高中階段對學生來講非常重要,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物理知識,短暫的剩余時間不足以進行知識點的梳理和整合,這要求學生在課外繼續學習.在復習過程中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能讓學生在促進自身提高的同時共同討論常考點和易錯點,綜合每位學生的學習和做題經驗,讓學生的知識更好地貼合于實際需求,加深學生對物理的掌握.在復習中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需要教師進行指導,補充小組的知識短板,進而達到良好的復習效果.
如在講述完“動量”一課的內容后,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每四人一組開展復習.教師可以把課堂上講的知識大綱為學生展示出來,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在大綱的框架下完善具體知識點,每位學生都要做好筆記,不同小組之間的筆記不必趨同,教師在檢查小組筆記時,可以單獨對小組成員進行指導,查漏補缺,也可以將不同小組之間的復習問題進行匯總,在課上專門進行梳理和分析,讓學生發現自己弱項,結合自身學習情況總結自己的復習重點,能讓學生更全面、更有目的地進行復習,從而提高復習效率和效果.合作學習也可以采取學生之間相互講題的方式,讓學生提前把自己不會的題收集起來,在合作學習中與其他同學交流探討,讓學生在補充知識點的同時將自己掌握的內容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共同進步,共同提高.
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是新課標下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重要方式.合作學習關注的是多數學生的共同成長,讓學生在合作中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最大限度地彌補學生的知識短板,為每位學生提高成績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大大提高了教學課堂的有效性.教師作為合作學習的組織者,應當充分理解合作學習的內涵和原則,不斷完善合作學習的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G632
B
1008-0333(2016)34-00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