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少華
(江蘇省邳州市土山鎮薛集中學,江蘇 邳州 221300)
優化課堂教學策略,改進數學學習行為
◎杜少華
(江蘇省邳州市土山鎮薛集中學,江蘇 邳州 221300)
數學知識的掌握不能依賴教師滔滔不絕地講解,“注入式”的教學只能泯滅學生的探究興趣.數學教學要引領學生親歷知識產生與形成的過程,使其享受發現與成功的快樂.
初中數學;教學策略;創新意識;問題情境
學生對數學學習是否始終充滿熱情、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是否呈良性循環態勢,這些跟教師的教學方法都有著密切的聯系.而“三維目標”的實現絕不是靠教師滔滔不絕的講解而奏效的,也不是靠大量的機械的訓練而達成的.要實現學科“三維目標”,必須依賴教師課堂教學策略的不斷優化與指導點撥的有效落實.
學生參與數學探究活動總是需要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來維持的,有了情感才有熱情,有了熱情才有前進的內驅力;否則,就會陷入一種被動的、消極的狀態.實踐證明,良好的問題情境的創設是激發學習熱情,培養創新意識的一個重要條件.筆者曾執教一節關于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公開課,上課伊始,我設置了這樣一個情境:一位設計人員剛畫好一個三角形,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墨水污染了三角形的一邊,請想一想:有什么辦法復原這個圖形呢?在學生進行一番自主思考的基礎上,筆者進行了提示:如果要進行復原,我們就必須畫出一個跟原來這個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那么該怎樣畫呢?我們需要知道哪些條件?有了這個問題情境的創設,學生急于想解決問題的欲望就被激發了,探究、解決問題的積極性也被調動了.在此基礎上,筆者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探究活動,探索發現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了活動中去.之后,各小組推選代表面向全班匯報,彼此分享探究成果.這樣設計教學活動,比教師“直接地告訴”,效果要好得多.借助問題情境,引領學生走過實實在在的探究過程,不失為激發熱情一個有效策略.
筆者認為情境設置的合理性至少應包含三個方面:一是所提問題學生之前沒有遇見,用當前所掌握的知識解決不了,必須學習新知或創新思路、方法、手段等;二是所提問題不能過于簡單,需要新方法、思路、手段;三是所提問題難度不能過大,超過學生探究能力.這是因為情境中設置的問題過難或過易,都不能達到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其中后兩個方面,要求教師運用“最近發展區”理論來設置情境,將所要探究的問題設定在學生能力的最近發展區之內,讓學生通過努力能夠達成目標.筆者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能夠在研讀教材和學生的基礎上,精心設置合理的情境,落實課標理念,以改進教學行為,提升合作學習能力.
數學知識的掌握不能依賴教師滔滔不絕地講解,“注入式”的教學只能泯滅學生的探究興趣.數學教學要引領學生親歷知識產生與形成的過程,使其享受發現與成功的快樂.教學實踐經驗告訴筆者,在引導學生探究新知的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去“觀察—歸納—猜想—論證(驗證)”,這一過程是在一般情況下對一個問題進行探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比如引導學生探究:已知兩邊及其夾角作三角形或畫三角形與原三角形全等,從而探索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一種方法——SAS,學生在作圖過程中鍛煉了動手操作能力.再如,筆者通過設置比較a與2a的大小,水到渠成地過渡到如下兩個探究性的問題:一是如何求代數式的值,二是代數式的值取決于代數式中字母的值.筆者通過設置以實際問題為背景的情境,順理成章地歸納出了同類項的概念以及合并同類項的法則.又如,教學“頻率與概率”,筆者指導學生運用樹狀圖和列表法求概率時,使其感知了在不同情況下出現的不等可能性變為等可能性的轉化過程,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彰顯了新課程改革的“滲透”理念.
教學方法是否具有創意,是評價一節課是否成功的重要標志之一,如果教師僅有一種創新的想法,而沒有掌握正確的思想方法,那么這樣的創新意識是沒有價值的,因為缺少了正確的思想作為支撐并使之轉化為行動,這種創新意識也只能是鏡花水月,形成不了創新能力.
對于數學課堂教學來說,教師的語言要追求準確、精煉,教學的各個環節應實施得自然流暢,所提問題質量要高,能有效引發學生的思考.如筆者在課堂上提出“通過求代數式的值,例題中的未加工的產品數量跟時間有何關系?”“求代數式的值作用何在?”等一系列問題,然后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交流討論,最后形成共識:通過求代數式的值往往可以看出代數式中所蘊含的某種內在聯系,代數式則體現了某種規律.這樣實施教學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在新知識的應用方面,我還設計了如下的問題:當n=1、2、3、4、5、6、7、8時,分別求出代數式5n+6和n2的值,然后要求學生思考回答:(1)當n逐漸增大時,代數式5n+6和n2的值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不再計算代數式的值,這兩個代數式的值誰最先到達100?這兩個問題的設置,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有好處的.因為此問題的解決要首先進行操作(這里是分別求出兩個代數式的值),然后是觀察、分析、歸納,得出規律,解決問題.筆者認為,教師在每節課中都應設置一些哪怕是一個這樣的類似問題,久而久之,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都將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綜上所述,教師在研讀教材、編制教案時,要依據課改理念,創新教法、學法,讓學生獲取“做數學”的體驗,借此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鞏固學生的學科感情.
[1]李建設.新課程“導學案”的創新設計和運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02).
[2]蘇嘉成.創設數學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