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凡米
(江蘇省邳州市榮盛實驗小學,江蘇 邳州 221300)
改進課堂評價設計,促進思維能力發展
◎沈凡米
(江蘇省邳州市榮盛實驗小學,江蘇 邳州 221300)
情感參與和認知參與有著非常密切的相關性,它們對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和數學素養的提升有著極其明顯的影響.因此,課堂教學評價設計要重視學生學習歷程中的情感參與,讓富有情感性、指向性、啟發性的課堂評價鼓勵每一位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提高認知參與,達到“情”“智”相融,從而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設計;解題思維
課堂離不開評價,小學數學教學亦是如此.評價是一把“雙刃劍”,遵循教育規律來科學地使用它,可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進而培養學生對“思維體操”的興趣;相反,違背學生心理成長的規律,對學生進行打擊式的評價,則會讓學生厭惡數學,泯滅熱情,造成思維能力的停滯不前,滋生自暴自棄的不健康心理.
學生是成長中的幼苗,需要陽光的愛撫,而教師科學、有效的評價就好比是陽光;相反,不良的評價則如同暴風驟雨,會無情地摧折稚嫩的幼苗.筆者發現,很多時候教師總是迫不及待地做出非常主觀的且帶有“權威”口吻的判斷,評價的指向只關注知識傳授,而忽略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能力的發展,甚至是將學生創新意識扼殺在“搖籃”之中.比如,在一次趣味數學練習中,一位教師呈現了這樣一道練習題:月季花有24朵,玫瑰花比月季花多10朵,芍藥花比月季花少4朵,請問:哪種花最多,哪種花最少?分別是多少朵?教師指點思路:先看玫瑰花跟誰比的?是誰多呢?求玫瑰花就是求多的,所以用加法;再看芍藥花是跟誰比的?是誰多呢?求芍藥花就是求少的,所以用減法.然后再比較三種花的數量,就知道誰多誰少了.教師的話音剛落,一男生迫不及待地舉起了手:“老師,我一下就能看出玫瑰花最多,芍藥花最少.”聽了該生的發言,教師很快示意他坐下去,并以反對的口吻說:“這道題數字很小,所以你一眼就能看出來,如果數字很大,你還能一眼看出來嗎?還是認認真真地來分析吧,這樣不會出錯.”
審視上述案例,筆者發現執教老師缺乏對新理念的認識,在進行教學評價設計時,根本不考慮那些在課堂上可能出現的、靈活的成分,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更不會加以利用,不肯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去發現.其實,上述案例中教師所呈現的例題,其中的第一問并不需要計算,而通過比較這三種花之間數量關系,就能很快知道誰多誰少.而教師并沒有用心傾聽并分析學生的思路,卻武斷地要求學生沿著自己的“教路”走,這樣做就“鉗制”學生的思維,忽視了學生分析能力與創新意識的培養,這樣不正確的引導行為,必將影響到學生思維能力及情感、態度的健康發展.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適時關注學生的思路,捕捉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并適時地給予認可的有效地引導,以促進學生的思維由定式走向靈動,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顧名思義,“發展性評價”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其核心應該是“以生為本”;在操作層面上,應重點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即以發展的眼光來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的表現,體現全面性與互動性.這樣的評價才能真正改進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進而達成改進課堂、促進學生發展之目的.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評價時,要客觀分析學生當前的學情與能力,根據學生前知識背景和學習行為,制訂出符合學情的發展目標,引導他們通過自身努力,實現能力的提升.
教師要注重教給學生解題的策略,借助解題訓練,來引導他們探求科學、合理、簡便的方法.請看下面“一題多解”的教學片段,教師呈現的題目是:踢毽子比賽規定每位學生踢3分鐘,李紅踢了84下,王麗平均每分鐘比李紅多踢6下.王麗一共踢了多少下?一般學生的解答方法是:(84÷3+6)×3=102(下).筆者在講評時是這樣對學生進行鼓勵與引導的:“你做得很正確,老師希望你再深入地思考一下是否還有其他的解法,比如先算王麗3分鐘一共比李紅多踢了多少下?”聽了筆者的引導,學生腦筋轉了起來,進一步探求另外的解決策略,很快又寫下了如下的算式:84+6×3=102(下)和6×3+84=102(下).上述案例中,教師根據學生在練習中反映出的動態信息,巧妙地設計課堂教學評價,進行適時點撥,以促進學生的解題思路由狹隘走向開闊,由單一走向多樣,發展學生多向思維和求異思維,進而張揚學生個性,挖掘學習潛能,為今后參與更深層次的探究活動奠定基礎.
筆者發現學生在運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時,其目光往往只鎖定在題意的外顯因素之上.好多學生在找到一兩種解答方法之后就心滿意足了,而此時對題目的深層分析和深入探究卻“至此止步”——這是一種淺嘗輒止的學習行為.為改變這種指導思想,教師務必要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評價,引領與鼓勵學生去進行深入的思考,讓他們掌握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和不同途徑,明白“殊途同歸”的道理.長期堅持這樣的訓練,可以讓學生思維走向深刻,并逐步變得越來越敏捷.
為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教師應克服評價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評價只面向少數學生,只關注基礎性目標,只注重結果,評價時機不當,評價的主體、方法、內容、標準單一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會造成學生思維停留于膚淺層面,思維能力的深刻性得不到應有發展.另外,情感參與和認知參與也有著非常密切的相關性,它對學生思維深刻性的發展和數學素養的提升有著極其明顯的影響.因此,課堂教學評價設計要重視學生學習歷程中的情感參與,讓富有情感性、指向性、啟發性的課堂評價鼓勵每一位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提高認知參與,達到“情”“智”相融,從而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