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超/揚州高郵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委會
揚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對策研究
姜文超/揚州高郵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委會
揚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按照建設“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目標,重點圍繞“智慧、低碳、循環”核心,實現科技強園、產業興園、生態活園,逐步探索出一條以科技園區建設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路子。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優質安全的有機農產品,如稻米、禽蛋及果蔬產品等愈來愈受消費者歡迎。揚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要充分利用牧場生產的大量優質有機肥進行循環利用,謀劃建設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培育壯大有機健康產業。揚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由于“一校兩所”入園參與建設,飛揚公司與瑞康農場等企業加盟,其關注園區生產與發展的優質客戶群近6000戶以上,如果為其中三分之一的客戶家庭提供服務,將形成100萬斤有機米、500萬斤有機果蔬消費規模,需要有機稻米生產基地2000畝,有機果蔬生產基地1000畝,建立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有強大的市場需求。園區將充分發揮一校兩所專家團隊技術優勢,組織專家進行有機稻米、蔬菜、水果生產技術研發,并開展各種有機農產品生產技術示范與展示,培訓引導園區更多從業人員生產有機農產品,為培育壯大園區有機健康產業提供技術支撐,建設農業物聯網平臺以對園區生產有機農產品進行在線全程管控。平臺對全體會員開放,會員只要下載園區在線“APP”,園區有機農產品生產過程中播種、施用有機肥、除草、病蟲害防治等每一項農事操作將即時推送給會員。會員還可以通過個人賬號及密碼隨時登錄,通過在線平臺攝像頭實時觀看,園區在線平臺多臺攝像頭對會員全程播放園區生產過程,隨時接受會員在線實時查看和回放檢查,做到有事告之,全程備查,將有機農產品生產全程置于消費者實時監管之中。
建設“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現代農業科技園區,做大做強種源產業是關鍵。園區要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需依托“一校兩所”院士專家技術優勢、重點發展農業產業中具有戰略意義的源頭產業——種源產業。園區依靠里下河農科所、江蘇省家禽研究所、揚州大學張洪程院士等專家團隊,建立優質稻麥良種高產高效創建平臺,集成應用稻麥高產新品種、新技術,提高種糧效益。另示范推廣高郵鴨、揚州鵝、蘇禽黃雞、維揚麻雞、邵伯雞等集約化飼養模式,建立綠色、有機家禽養殖示范基地,引導農戶向規?;?、立體化、生態化養殖轉變,不斷提升園區家禽科學化集約化養殖水平,提高園區資源利用率和農戶養殖效益。園區按標準化、規范化、集約化生產要求,整合各級財政資金完善園區基礎設施配套水平,高標準建設優質稻麥良種繁育區15000畝,其中新品種試驗基地200畝,新品種展示區500畝、新技術展示區800畝、優質稻麥良種繁育區13500畝,優質種禽繁育基地500畝,優質家禽示范基地1500畝。依靠入園企業江蘇金土地種業有限公司、江蘇豐慶種業科技有限公司、揚州翔龍禽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行規?;N養、標準化生產、品牌化運作,為優質種源生產的提供物質支持和運營保障。
揚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規劃面積36.3平方公里,涉及農戶7753戶,人口22244人,農田37000畝,村莊面積8000畝,水域9000余畝。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基本目標和主要任務是通過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帶動園區種植、養殖農戶集約化生產,逐步構建“種、養、加、銷”的現代農業發展全產業鏈,實現一、二、三產的融合發展,帶動區域內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形成城鄉一體化的農村發展新格局。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推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重點、核心、路徑和關鍵,農業科技園區應抓住機遇,將園區打造成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先導區、創新區、示范區。一是探索多類型產業融合發展方式。通過培育園區特色主導產業,加快園區內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產業鏈的延伸,拓展園區農業的多種功能,充分挖掘整合鄉村的生態資源、鄉土民俗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游、生態游、民俗游等農業新型業態,構建現代農業的產業體系新業態。二是培育多元化的園區產業融合主體。通過鼓勵新型職業農民、務工經商返鄉人員等領辦合作社、興辦家庭農場,探索建立新型合作社的管理體系,拓展農民合作領域和服務內容,鼓勵發展農產品加工和流通。三是創新產業鏈和農戶利益聯結模式。圍繞股份合作、訂單合同的利益聯結模式,鼓勵園區龍頭企業建立與農戶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
建設“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 的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關鍵是依據技術與資源優勢,選準特色主導產業,落實好園區建設的空間布局,通過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做大做強優勢主導產業。在前期調查研究和廣泛征求專家意見基礎上,園區確定了“一園四區”的產業分布空間格局,即揚州大學科教園、稻麥良種繁育區、特色家禽繁育區、現代循環農業示范區、花卉設施農業示范區;園區的總體規劃就是對“一園四區”做好空間布局的落實,并規劃建設園區主次干道、供水、供電、電信、燃氣、污水管網,服務于項目建設;同時考慮里下河地區地域特點,還需要重點規劃建設好園區防洪排澇系統,確保生產安全;此外還需針對園區內廢棄物牛糞及禽糞循環綜合利用做好專項規劃,配套建設好相關基礎設施,實現資源循環利用,污染零排放?!?/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