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費江曉 陳 陸 陳 陽
科技團隊掛縣強農 服務指導到田入戶
本刊記者/費江曉 陳 陸 陳 陽
6月中旬以來,江蘇各地多場連續的強降雨,對農業生產帶來嚴重影響,揚州大學、里下河所、南通科技職業學院、連云港市農科院、常熟農科所、省家禽所等單位的掛縣強農富民工程服務團隊分赴各地對接村開展農業生產抗澇防病技術指導,把災害影響降到最低程度,省農技推廣總站、省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蘇州大學等單位的專家還在第一時間就各產業實際編發雨澇災后技術指導意見。各單位堅持開展培訓指導,及時發放物化補貼,項目實施有序有力。
沿江地區農科所今年針對海門市芋艿、水稻產業發展,緊密對接易成家庭農場等5個家庭農場和南通強盛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創建科技示范基地,量身定制技術方案,實地開展栽培試驗。6月份以來,副所長顧國華要求科技服務人員要能吃得了苦,受得了累,親自率領專家團隊深入田間地頭,在高溫、暴雨天氣條件下堅持開展技術指導,獲得了對接村和家庭農場的熱烈歡迎。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的姜堰工作組在姜堰區張甸鎮及時開展強降雨和龍卷風災后技術指導,加強生豬疫病防控和飼養管理。為提升科技入戶指導效能,學院工作組分別在濱海、姜堰開展“江蘇智農通APP”的推廣應用,通過手機平臺實現零距離服務。為解決養殖企業人才緊缺問題,濱海工作組近期還為濱海縣最大的養豬場——申牧養殖有限公司送去實習生。今年以來,兩地工作組脫產駐村,接診到戶,已為對接村鎮養殖戶開展現場防疫等服務20余次。

5月上旬春蠶養殖期,蘇州大學專家組赴丹陽搶抓蠶病、果桑菌核病防治,及時發放蠶農急需的蠶用蛻皮激素和防干紙等物資。同時,入戶開展桑樹草本化栽培技術應用調研,幫助答疑解惑。為進一步深化農科教產學研結合,學校還聯合丹陽市組織有關單位和對接村(社)代表開展了一系列實地觀摩活動,先后到學校觀摩人工飼料養蠶等技術成果;到昆山市千燈鎮大唐生態園調研生態循環農業;赴海安調研農場小蠶共育等一系列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蠶業家庭農場建設工作和桑枝菌菇栽培、桑田中藥間作等蠶業綜合經營模式。

徐州農科所今年大力實施技物一體化服務,根據花生、甘薯高產示范實施要求和對接村的實際需要,發放自主科技成果“徐薯32”脫毒甘薯苗等物化補貼,并資助對接村購置花生播種機、收獲機等裝備,現場演示培訓,受到農民的歡迎。

依托揚州市紀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于建義示范種植,里下河所的自主科技成果——“揚椒5號”迅速得到對接項目區種植戶的認可,目前盛果期一個大棚的辣椒可采收8000斤以上,超過進口品種產量。

鎮江地區農科所近期在句容、丹徒等地先后組織舉辦“葡萄夏季管理與綠色防控技術培訓會”等多場培訓交流活動,發放配套物化補貼,重點推廣了蔬菜花卉研究室自主選育的“佳蜜脆”、“瑞月”兩個甜瓜優勢新品種以及西甜瓜全覆蓋栽培模式。

徐州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駐村專家聯合對接縣豐縣農委專家先后赴豐縣趙莊慶祥養殖家庭農場、王溝群順養牛專業合作社、急山崎農產品技術研發有限公司等掛鉤點調查巡訪,指導做好夏季蛋雞產蛋率維持、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奶牛高溫季節飼料管理,解決牛羊乳房炎、腐蹄病以及苗木草害等突出問題。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近期在沭陽縣趙溝村開展蔬菜越夏管理技術指導,結合農民培訓,傳授了該校教師譚曉燕日前從荷蘭引入的“現代設施高產番茄栽培技術”,并與農戶現場演示、現場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