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澍
淺析銀行業外部審計人才的培養
劉 澍
各大金融中介機構正以空前的速度發展銀行審計業務,其中更有不少中介機構成立了金融小組專門從事銀行審計。但銀行審計業務同時也對從業人員的金融專業知識、服務技巧和風險綜合判斷三方面的專業勝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結合工作中的銀行審計經驗,通過銀行業審計的特點分析其對審計人員的要求,并在中介機構人才培養層面提出相應的方案。
銀行審計 人才培養
隨著我國金融創新和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金融業的分業經營模式已逐步被混業經營模式所替代,商業銀行、保險企業、證券公司的金融業務互相穿插疊加。金融行業的審計變得日趨復雜,相對應的審計收費也遠遠高于其他行業。以商業銀行為例,2015年度五大國有銀行的審計費用均為億元以上。與金融審計高昂的收費相對應的是,事務所對從業人員的金融背景、服務水平以及專業勝任能力等綜合素質有較高的要求。為了提高業務競爭力,加快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金融人才培養的步伐變得十分緊迫。
(一)擁有相關的金融專業知識及豐富的同業審計經驗
金融銀行業專業性較強,審計難度大。一是受到銀監會、保監會、財政部等多重監管,各類金融政策及法規較多,且政策更迭快。二是各銀行為謀求發展,規避監管,衍生了眾多的金融創新產品如銀證通、銀信通業務,而這些業務正逐漸變得復雜。三是商業銀行風險監管核心指標較多,如圍繞風險管理就有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等考核指標;風險遷徙有正常貸款遷徙率、不良貸款遷徙率等指標;風險抵補方面有盈利能力、準備金充足程度、資本充足程度等考核指標。各類指標就像此上彼下的蹺蹺板,而銀行為了各指標達標會采用多種方式予以平衡。四是會計準則對銀行業的規定較少,與銀行業務的復雜性不成正比。在可參照的準則不多時,更需要對會計審計準則進行合理運用。
因此,金融銀行業審計人員除了必須熟知傳統的金融知識以外,還應加強對金融衍生品以及銀行理財產品的學習,這樣才能更準確地抓住復雜的銀行業務本質,不被紛繁的表象迷惑,進而才能抓住核心指標。另外,加強與銀監會、專員辦等監管機構的溝通,熟練掌握相關的金融法規并對潛在風險點進行專業的分析。例如,股權質押在近年問題頻發,這就要求審計人員特別關注銀行以股權質押的形式發放的貸款。在無會計準則明確闡釋質押計價時,結合貨幣政策的松緊和銀行內控有效性來進行質押率是否合理的分析,并確定銀行信貸資產的重要性水平和審計計劃。
(二)專業、高效、全面的精細化服務是第三方審計人員應具備的理念
銀行從業人員綜合素養普遍較高,從高層到普通職員,工作態度均嚴謹細致。這和非金融行業的客戶,如文化娛樂業、服務業有較大區別。這種職業態度同樣對審計機構的服務質量有嚴苛的要求,大到審計報告財務數據的準確性、服務的時效性,小到報告中一字一句甚至標點符號的準確度都有較高要求,稍有疏忽,就可能導致客戶不滿甚至業務流失。
銀行方面對審計服務范圍、服務內容及服務質量有特定的要求。銀行高層不僅希望審計人員關注財務列報的準確性,還要對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等非財務信息體系運作的有效性進行分析。另外,也希望審計團隊能對其與同行業先進對手的差距、銀行產品創新等特定方面提出優化建議,要能對客戶管理體系提供深度介入式的評價服務。這些期望對于長期只接觸會計準則且銀行業審計經驗單一的中介機構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三)發現銀行的問題時,嚴格遵守審計人員應有的職業道德
由于銀行的企業文化較為強勢,不屑審計人員提出的問題,在對銀行進行審計中經常會面臨分歧與爭執。另外,銀行業內部考核的指標較多,而一旦發現問題通常對個人和部門的考核會有重大的影響。所以銀行員工主觀上不愿輕易接受審計人員發現的問題。這就要求審計人員應嚴格堅持原則,據理力爭不盲從,力求運用專業知識和服務技巧說服客戶。對審計中發現的重大問題必須作出調整,而管理和系統層面的問題則可通過口頭匯報或以管理建議書等形式與管理層溝通。
針對銀行業審計人才的培養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
(一)由總部牽頭,組建包括銀行審計專業人才的金融團隊
中介機構要在銀行業的審計上培養一支專業團隊。很多分支機構由于承接的銀行業審計較少,無法建立專門的金融審計團隊,造成對銀行審計等高端金融服務力不從心。另一方面,求變求新是金融業的必然選擇。由于銀行經營范圍的持續擴展和金融衍生產品的層出不窮,審計團隊只有在充分了解相關金融創新的本質下才能有效地控制風險。如果跟不上金融業創新變革的腳步,也就無法集中優勢發展銀行審計等高端審計業務,這將是中介機構未來拓展的一大障礙。
人才的培養要上升到公司的戰略層面,好的人才資源應該被放在整個公司層面進行運作。若分支機構能整合總部資源,對審計理念、團隊建設、工作方法等方面進行拓展與統一,其人才的能力必將優于非一體化管理的中介機構。在團隊獲得專業口碑后,未來就有機會不斷挖掘更多的金融延伸服務,取得業務的整體突破。
(二)有針對性地選培人才進入銀行審計團隊
通過人才招聘和內部選培兩個方面積累儲備銀行業務相關人才。一是有針對性地招聘高校金融類專業的優秀畢業生;二是內部培養,鼓勵員工參加金融行業的專業知識培訓和考試,關注各類新出臺的金融政策,并對員工開展培訓。
具體而言,除了不斷更新審計人員的銀行理論知識外,還要讓其多接觸銀行業務審計或相關行業的專項檢查,以擴大知識面獲得同業經驗。比如參加由財政部組織的銀行例行檢查,使其進一步熟悉銀行業務,以夯實銀行審計的理論基礎,進而減少在工作中出現漏洞,提高審計的效率。
(三)建立動態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
根據金融團隊人才的特長建立專門的“金融人才培養臺賬”,使銀行審計人才培養在金融團隊整體提升中更具目標性、計劃性和針對性。該臺賬不僅應對儲備人員的具體工作內容和考核有較為詳細的記錄,還應該有具體的管培方案。
另外,還應及時了解員工的想法,對工作培訓內容進行輪換和更有針對性的調整,真正建立起動態的人才管培體系,實現金融人才儲備培養的戰略布局。最后,對于人才的評價不應該只建立在項目印象評價上,還應該加入外部考核指標。例如,有針對性地讓員工參加銀行從業資格證、CFA、證券從業資格證等銀行金融方向的職業培訓考試,把考試成績作為晉升打分的權重因子。
在對銀行客戶的審計中要使團隊充分了解審計是一種精細化服務,并強化審計人員的服務意識,進而以此為基礎來挖掘金融企業的個性化高端服務需求,使中介機構獲得延伸服務。銀行審計對第三方中介機構既是難得的發展機遇,又是一種挑戰。中介機構應把銀行等金融業的人才儲備和培養作為未來發展銀行金融業務的根本。只有重視金融審計人才的選培、打造有力的團隊,才能在銀行審計中準確地判斷可能存在重大錯報風險的領域,實施有針對性的審計程序以近一步降低風險。
(作者單位為四川管理職業學院)
[1] 魯林林.金融業分業經營與混業經營的優劣比較[J].商業文化·學術探討,2007.
[2] 姜欣欣.新形勢下銀行更需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N].第一財經日報,2015-11-30.
[3] 殷衛東.加強內部審計工作精細化管理的幾點舉措[J].金融縱橫,2008(12).
[4] 楊文雅.淺析會計師事務所拓展新業務領域中的人才培養與儲備[J].新會計,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