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艷豐,王玉華,李 婧
(云南省醫學信息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031)
·衛生資源·
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現狀分析
羅艷豐,王玉華,李 婧
(云南省醫學信息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031)
[目的]了解云南省2010-2015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數、衛生技術人員數、床位數、萬元以上設備臺數、診療人次及出院人數動態變化,發現存在的問題,為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相關制度提供依據。[方法]通過查閱2010-2015年云南省衛生統計資料,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機構數、衛生技術人員數、床位數、萬元以上設備臺數、診療人次及出院人數進行數據分析。[結果]2010-2015年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數年均增長率0.30%,衛生技術人員數年均增長率5.34%,床位數年均增長率5.05%,萬元以上設備臺數年均增長率為9.93%,診療人次年均增長率3.05%,出院人數年均增長率1.96%;但是這六個指標占全省相應指標比例卻逐年下降,年均增長率分別為-0.80% 、-4.03%、-3.29% 、-4.75%、-2.17% 和-6.56%,均呈負增長狀態。[結論]①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衛生資源配置現狀不合理;②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服務能力逐漸減弱。政府應積極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建設,優化衛生資源配置;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健康素養,合理引導居民就醫理念;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能力,更好推進分級診療。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衛生資源;醫療服務能力;分級診療
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是當前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可以形成科學有序的就醫格局,提高醫療資源的配置效率,被視作新醫改攻堅階段的重頭戲和有效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治本之策[1]。所謂分級診療,就是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和治療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級,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的治療任務,逐步將大中型醫院承擔的一般門診、康復和護理等工作分流到基層醫療機構,以促進各級醫療機構分工協作,合理利用醫療資源,形成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就醫新秩序[2]。本文從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衛生資源配置和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其中問題,為促進云南省的分級診療工作提出建議。
通過查閱2010-2015年云南省衛生統計資料,對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機構數、衛生技術人員數、床位數、萬元以上設備臺數、診療人次、出院人數進行數據分析,研究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現況。
按照《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調查制度》統計界定原則,醫療衛生機構包括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和其他醫療衛生機構。其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站)、鄉鎮 (街道)衛生院、村衛生室、門診部、診所 (醫務室)[3]。本文僅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站)、鄉鎮(街道)衛生院、村衛生室三類機構分析。
2.1 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數
從表1可以看出,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數從2010年的21,505上升到2015年的21,834,年均增長率為0.30%;但是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數占全省機構數的比例從2010年的93.96%下降到2015年的90.27%,年均增長率為-0.80%,呈負增長狀態。

表1 2010-2015年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數及變化情況
2.2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數
從表2可以看出,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數從2010年的43,571人上升到2015年的56,510人,年均增長率為5.34%;但是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數占全省衛生技術人員數的比例從 2010年的 30.44%下降到 2015年的24.78%,年均增長率為-4.03%,呈負增長狀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站)和鄉鎮衛生院的年均增長率均低于全省的年均增長率。

表2 2010-2015年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數及變化情況
2.3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
從表3可以看出,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從2010年的38,247上升到2015年的48,922,年均增長率為5.05%;但是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占全省床位數的比例從2010年的24.34%下降到2015年的20.59%,年均增長率為-3.29%,呈負增長狀態。
2.4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萬元以上設備臺數
從表4可以看出,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萬元以上設備臺數從2010年的10,614臺上升到2015年的17,038臺,年均增長率為9.93%;但是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萬元以上設備臺數占全省萬元以上設備臺數的比例從2010年的14.12%下降到2015年的11.07%,年均增長率為-4.75%,呈負增長狀態。

表3 2010-2014年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變化情況

表4 2010-2015年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萬元以上設備臺數變化情況
2.5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數
從表5可以看出,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診療人次從2010年的11,325.06萬人次上升到2015年的13,162.18萬人次,年均增長率為3.05%;但是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占全省機構診療人次的比例從 2010年的 64.30%下降到 2015年的57.63%,年均增長率為-2.17%,呈負增長狀態。
2.6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出院人數
從表6可以看出,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出院人數從2010年的130.07萬人次上升到2015年的143.32萬人次,年均增長率為1.96%;但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出院人數占全省機構數的比例從2010年的27.01%下降到2015年的19.24%,年均增長率為-6.56%,呈負增長狀態。

表5 2010-2015年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及變化情況 萬人

表6 2010-2015年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出院人數及變化情況 萬人
3.1 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衛生資源配置現狀不合理
我國80%的衛生資源在城市,約80%的城市衛生資源被大中型醫院占據,而基層優質衛生資源稀缺,城鄉醫療服務兩極分化[4]。基層衛生機構肩負著為廣大農民提供初級衛生保健的重擔,如果衛生資源不足或質量不高,必將會影響我國衛生事業的發展[5]。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資源配置現狀不合理。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機構數、衛生技術人員數、床位數及設備數占全省的比例從2010年至2015年均呈下降趨勢。
其主要原因首先在于我國政府對于衛生事業費用的投入重點偏向城市,相應于城市醫院,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投入力度不足。其次,政府對公共衛生投入監管力度不足。有些經費撥到基層后,基層政府或職能部門“拿了錢不辦事”或者“拿了錢亂辦事”,還有地方政府將衛生專款挪作他用等,使衛生專項資金根本起不到應有的作用[6]。再次,對于衛生技術人員來說,在城市無論是業務發展、生活環境或福利待遇等均優于農村,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人才流失,就連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就業首選的就是城市醫院。以上種種原因導致了云南省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的現狀。
3.2 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服務能力逐漸減弱
就診人次數和居民就診流向的變化是反映醫改在解決“看病難、看病貴”方面是否取得成效的關鍵指標,它反映了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等的綜合成果[7]。而2010-2015年,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診療人次和出院人數占全省相應指標的占比均呈負增長狀態,說明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逐漸下降。
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現階段城市大醫院的醫療水平、醫療設備和服務水平等均優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而且絕大部分技術水平高、精、尖的專家基本都集中在城市大醫院,導致城鄉居民的就醫首選為城市大醫院。其次,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加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居民健康意識也不斷轉變;而且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全覆蓋,使得我國城鄉居民對衛生服務需求越來越高。但是當前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資源配置相對不足,醫務人員水平有限,醫療設備不完善;尤其是近年來政府不斷加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使得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重點轉向公共衛生,因而醫療服務弱化,使得居民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缺乏信任,看病就醫趨向于大城市、大醫院。再次,隨著我國城鎮化率的不斷提高,農民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大量農村居民涌入城市,相應就影響了農村基層衛生機構的就診量。
4.1 積極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建設
首先,政府應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財政投入,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設備和硬件設施,改善就醫環境,增加基礎設施建設;其次,要大力加強基層衛生人員的培訓,建立健全全科醫生的培養、晉職及其待遇體系,從根本上解決當前基層人才流失和嚴重缺乏的局面;第三,應加強政府有意引導和宣傳,讓居民增加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信任度等。這樣有利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資源合理配置和利用,促進實現“保證小病在社區,大病在醫院,康復回社區”的目標[8]。
4.2 提高居民健康素養,合理引導居民就醫理念
國家衛計委2O14年12月17日發布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為9.48%,即每100個15~69歲的常住人口中只有9.48個人具備基本健康素養[9]。因而衛生行政部門、醫療衛生機構等要加強對居民的健康教育,大眾媒體要加強健康信息的傳播,設立健康專欄和開辦專題節目等,以提高居民的健康素養,引導居民合理就醫,樹立分級診療的就診理念,以緩解大城市、大醫院人滿為患的狀況。
4.3 積極優化衛生資源配置
為了更好的推進分級診療,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衛生需求以及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素質,政府應根據區域內居民的需求變化優化配置衛生資源。首先,衛生資源的配置要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原則。政府應在衛生資源總量、區域內衛生服務水平及衛生服務需求方面考慮,合理配置衛生資源。其次,政府要加強監督,尤其是在醫療機構和醫療設備方面,對大型儀器設備和大型投資要實行區域規劃和總量控制,避免總體區域內過剩或不足。第三,是將衛生資源配置重心轉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將衛生人力、財政投資等方面有意導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保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的開展,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診療能力,為更好的推進分級診療創造良好的條件。
[1]李顯文.對我國分級診療模式相關問題的思考[J].衛生經濟研究,2015,(3):18-20.
[2]趙太宏,胡曉翔,丁志偉,等.有序開展分級診療保障醫療安全量[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5,26(4):28-29.
[3]國家衛生計生委.2016年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調查制度[M].北京:中國協和大學出版社,2016.
[4]佚 名.中國80%衛生資源集中在城市[EB/OL].(2009-04-13)[2014-12-10].http://news.sina.com.cn/c/sd/ 2009-04-13/113017599294-2.shtm1.
[5]楊仁聰,李向紅,廖東銘,等.廣西宜州市衛生資源配置公平性研究[J].衛生軟科學,2007,21(4):156-159.
[6]李 會,彭現美.我國衛生資源配置的現狀分析以及對策構想[J].衛生軟科學,2009,23(1):33-35.
[7]金怡辰,宋沈超.醫改前后貴州省各級醫療機構診療人次與入院人數變化分析[J].貴陽醫學院學報,2014,2(39):176-179.
[8]閏 翼,孔令敏,張 吳.分級診療:實現有序就醫還缺啥[N].健康報,2014-03-10(1).
[9]廖水南.如何提高我們的健康素養[N].重慶商報,2014-12-19(15).
(本文編輯:謝碧鈺)
Analysis on the situation of primary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in Yunnan province
LUO Yan-feng,WANG Yu-hua,LI Jing
(Yunnan Medical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Kunming Yunnan 650031,China)
ObjectiveTo lean the changes of the number of institutions,health personnel,beds,equipment above 10000 yuan,the clinic visits and discharged patients of the primary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in Yunnan province from 2010 to 2015,explore the problems,and so as to provide evidences for health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formulating relevant system.MethodsIt analyzed the changes of the number of institutions,health personnel,beds,equipment above 10000 yuan,the clinic visits and discharged patients of the primary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through looking up Yunnan health statistics data from 2010 to 2015.ResultsFrom 2010 to 2015,the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the number of institutions was 0.30%,the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the number of health personnel was 5.34%,the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the number of beds was 5.05%,the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the number of equipment above 10000 yuan was 9.93%,the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the clinic visits was 3.05%,the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the number of discharged patients was 1.96%.But the corresponding proportion of the six indicators decreased gradually,the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the six indicators was-0.80%,-4.03%,-3.29%,-4.75%,-2.17%and-6.56%respectively.Conclusions1.The allocation of health resources of the primary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is unreasonable in Yunnan province.2.Medical service capabilities of health resources of the primary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gradually weakened.Government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construction of the primary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optimize allocation of health resources,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improve health literacy of residents,and guide people to seek medical treatment.Impro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apacity of primary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Promote conditions better for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imary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health resource,medical service capabilities,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197
A
1003-2800(2016)12-0036-04
2016-08-30
10.3969/j.issn.1003-2800.2016.12.009
云南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資助課題“云南省縣域內醫療衛生資源配置研究”
羅艷豐 (1969-),女,碩士,副研究員,主要從事醫學統計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