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北辰
談談發達國家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劉北辰

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食品質量安全關系到人類的健康、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因此,發達國家政府紛紛采用技術和法律的手段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對影響食品質量安全的因素進行有效監控。目前世界各發達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均已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國家食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體系,從而保證國民能享受到安全、衛生的食品供應。研究和分析發達國家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系,將為我國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系建設提供可借鑒的經驗和教訓。
美國食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包括《聯邦食品、藥品與化妝品法》《聯邦肉檢驗法》《禽肉制品檢驗法》《蛋制品檢驗法》《食品質量保護法》以及《公共健康服務法》等。
在食品質量安全監督工作上,美國政府不依賴于各州政府,他們在全國設立多個檢驗中心或實驗室,并向全國各地派駐大量的調查員。但在一些具體問題上,聯邦政府與一些州政府簽定協議,授權當地一些檢驗機構按照聯邦政府的方法檢驗食品,并由聯邦政府付費。聯邦所有具有食品質量安全監督職能的機構都不具有促進貿易的職能,從而保證食品質量安全監督免受地方和部門經濟利益影響和干擾。美國食品質量安全體系的特征是:總統(政府)、國會、法院三個部門權力相互分離與制約;透明性;制訂決議的科學性以及公眾參與。這個體系遵循以下原則:只有安全衛生的食品才可以在市場上銷售;食品質量安全方面的協調決策建立在科學基礎上;政府負有強制責任,要求廠商、銷售商、進口商及其他人遵守;協調過程對公眾是透明的并且是可以參與的。
加拿大的食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包括《加拿大農產品法》《食品檢驗機構法》《食品與藥品法》《動物健康法》《肉與肉制品檢驗法》《植物保護法》《種子法》以及《消費品包裝及標簽法》等。
1997年,加拿大政府將農產與農產食品部、衛生部、工業部、漁業與海洋部中與食品檢驗工作相關的部門合并,成立加拿大食品檢驗署(CFIA),負責該國所有的食品檢驗工作。CFIA將與食品、植物、動物有關的工作劃分為14個方面,并將全國18個區域的食品安全檢查系統納入單一的體制管理,與此同時,為了能運用于所有食品種類,加拿大還在研究一種綜合檢驗體系,使不同的檢驗能在相同的準則和指導原則下運作。
日本食品質量安全立法主要有5個方面:食品質量衛生、農產品質量、投入品(農藥、獸藥、飼料添加劑等)質量、動物防疫、植物保護。
日本食品質量安全標準分兩大類:一是食品質量標準,二是安全衛生標準,包括動植物疫病,有毒有害物質殘留等。如日本厚生省頒布了2 000多個農產品質量標準和1 000多個農藥殘留限量標準。農林水產省頒布了351種農產品品質規格。在日本,食品質量安全認證和HACCP(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認證已成為對食品質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并普遍為消費者所接受。
綜上所述,美國、加拿大、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實踐證明,要確保食品的安全與衛生,其關鍵在于建立先進的食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和檢測體系以及完善的監督管理體系。
發達國家雖與我國社會制度不同,經濟發展文化背景也有差異。而且他們相互間的管理方式也各不相同,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們在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系建設方面的具體經驗,仍可以為我國建立健全食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提供可借鑒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