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格樂圖
(內蒙古師范大學法政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論價值觀自信的“如何”問題
成格樂圖
(內蒙古師范大學法政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價值觀自信的“如何”問題,指的是培育和踐行價值觀自信的途徑問題,它是具有方法論的指導意義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信不是空中樓閣式的空想、臆想,而是要在切切實實的腳踏實地中實現“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效果。但在談及價值觀自信的“如何”問題之前,我們仍然需要回答一個潛在的前提性問題,即我們“為什么要提升價值觀自信”的問題。只有把“為什么這么做”的理由說清楚了,我們才能談得上“怎么這樣做”的問題。
價值觀;自信;“如何”
1.1 世界全球一體化越來越成為歷史發展不可阻逆的潮流和趨勢,與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相伴而生的,是文化的全球化,正如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所預言的“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于是由許多種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的文學”[1](p27-28)那樣。由于文化作為“人的人化”,作為人的創造物的同時也在無時不刻地在塑造人、影響人,世界各國紛紛轉戰文化的領地,企圖通過文化這種潤物細無聲而又不勞折一兵一卒的力量實現對一個國家控制。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面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文化的涌入和侵襲,必須牢牢把握文化軟實力的話語權和發言權,而在這背后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的,無疑是具有“中國特色”和“社會主義”雙重特性的核心價值觀。
1.2 改革開放后的中國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就宏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而言,經濟發展突飛猛進,政治改革成效顯著,但精神文明建設還存在著“慢半拍”的節奏,存在著很大的提升空間;就微觀的個人思想變化而言,改革開放后人們的思想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所面臨的價值觀選擇、比較和沖突較之以往都要深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不僅是彌補精神文明建設關鍵性空缺的需要,也是幫助人們厘清思想的誤區從而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導向的必然。
1.3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對中華傳統文化持否定批判態度,尤其是在文革時期表現得突出明顯,卻沒有對傳統文化的優秀部分進行深刻的認知,即使是認知也是淺層次的,也沒有進入充分的挖掘和提煉,更不用說是運用的階段;當下,我們雖然一直強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強調政治、經濟、文化的協調發展,但是我們的文化建設還處于稚嫩成長的階段,尚未對其中的內核性要素進行充分的凝萃和升華;未來,國際社會的“價值觀之戰”以及針對中國的“價值觀圍剿”將會上演地愈發激烈,我們如果不能在此時把握時機、乘機而上,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回駁與反擊,則很有可能“棋錯一招,滿盤皆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信是立足當前,反思歷史,謀略未來的全局之策。
1.4 當前我們正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途中,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機遇期。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信不僅是應時應景的,能夠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高昂的熱情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還是立足于改革開放所取得的一系列理論實踐成果之上的,是有能力的自信。
2.1 牢牢夯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物質基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上層建筑中意識形態的部分,是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要求而建立的,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層面的質的規定性。根據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原理,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筑具有決定性作用,經濟基礎的變化會引致上層建筑相應的或早或遲的變化。雖然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能動的反作用,但是“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2](p82),即社會生產的物質性、經濟性因素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力量源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既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夯實奠定了深厚的基礎,也為增強民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歸屬感、認同感提供了現實依據,更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進一步傳播教育創造了條件。在全球一體化的進程中,我們要牢牢抓住“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凝心聚力促和諧,一心一意謀發展,通過大力發展生產力實現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信夯實牢固的物質基礎。
2.2 緊緊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制度保障和制度優勢
恩格斯指出,“‘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其他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3](p44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一種社會制度,既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追求,又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推行提供了制度保障。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涵括基本經濟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及各種具體體制等方面的內容,其中社會主義的基本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和規范著人們的社會生活,因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信的培育和踐行具有重要主導的作用:通過不斷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體現社會主義大力發展生產力和追求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和本質特征,把“蛋糕”做大的同時把“蛋糕”分好,也是對“富強、平等、公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通過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和依法治國的進程,體現社會主義中國人民當家作主、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也是對“民主、法治”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突出制度保障規約作用的同時,還凸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胡錦濤同志在2011年“七一”講話中用五個“有利于”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是“有活力、能發展、有公正、抗風險,又團結和諧的制度”,從而深化了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制度的價值認同。總之,全體社會成員在充分享有制度保障成果的同時,加深對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認知和認同,必將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目標的加快實現和價值自信的加快培育提供有利的制度環境和條件。
2.3 深入挖掘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寶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4](p164)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的基礎上闡發的,是帶有鮮明的民族烙印的。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寶庫,一是要求我們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根本。摒棄傳統、丟棄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5](p164)。中華傳統文化在中國發展的各個時代、各個地域、各個民族展現了前所未有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同時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特質,主張會通、綜合、整體和融攝。二是要求我們把握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傳統道德的“四維”和“五常”是中華基本道德觀念和道德準則的集中體現,也是安定國邦,維穩社會的重要道德規范。三是要求我們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對傳統文化的歷史遺產要有甄別地對待,不能全盤肯定或否定。總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信首先就表現為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和自信,沒有優秀傳統文化作根基的價值觀自信是空洞無物的,是無法激起廣大社會成員認同期許的,也最終是會砰然坍塌的,即價值觀自信不是唯自信而自信,它還要有民族的身份標示和特征,是這個民族精神的“時代代言人”。
2.4 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和傳播引導工作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宣傳是實踐踐履的先導,理論宣傳工作做得好不好、夠不夠、行不行是直接關乎核心價值觀實踐成效乃至價值觀自信培育的。就教育的層面而言,我們要充分利用榜樣示范的效應,從身邊人、日常事入手,尤其是要加強廣大黨員干部帶頭踐行核心價值觀的模范帶頭作用;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使年輕一代,尤其是青少年一代從小就讓價值觀的種子在心中生根發芽;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社區、進農村、進鄉鎮、進老少邊窮地區,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覆蓋中國版圖的每一個角落。就宣傳工作來說,我們要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努力提高宣傳的質量和水平,著力打造一批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的政治立場堅定、專業水平深厚的宣傳隊伍,同時還要同各種輿論的攻訐展開有理有據的斗爭。就傳播的角度而言,既要發揮傳統媒體的綜合效應,又要開發新興媒體的平臺作用,還要創新傳播方式,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方式進行傳播,同時還要著力營造健康文明的傳播氛圍。總之,就是“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6](p165),就是要讓這種宣傳從點到線再到面最后到體的過程中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信波及的廣度、涉及的深度、反響的力度變得更遠、更高、更強。
2.5 切實將黨的領導同群眾的創造協同作用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踐行中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處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地位。[7]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不例外,也要始終不渝地堅持黨的領導,離開了黨的領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猶如一盤散沙,四處零散。一方面,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能夠激發人民群眾自覺擁護、捍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共識和信念;另一方面,黨發揮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示范作用,能夠激發人民群眾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催生價值觀目標現實化的成果。歷史歸根結底是由人民創造的,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中國在“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指導下的又一次理論創新,它最終必將深入到每一個人具體的歷史的活動之中,也必將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的勞動創造才能實現。馬克思開辟的實踐生成論是歷史主體的實踐生成論,是人民群眾的實踐生成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信的圖景就在每個人社會關系的生成展開之中鋪陳開來,就在每個人能動的實踐所發揮的歷史“合力”作用下變得愈益感性生活起來。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信的培育和踐行“雄關漫道真如鐵”,是一個“只有進行曲,沒有休止符”的永無止境的過程。我們作為這個時代的中國的親歷者、見證者、實踐者和享用者,負有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信的培育和實踐不可推卸的歷史重擔和時代責任。個人雖是渺小的,但每個人卻是巨大的,價值觀自信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也是我們每個人“自覺而不知”的生活。我們將如何對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就將如何對待自己,對待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和這個社會。
[1]馬克思,思格斯.共產黨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49.
[2]馬克思,思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馬克思,思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5][6]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7]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5-2-3-1.
責任編輯:鄧榮華
G641
A
1672-2094(2016)03-0001-03
2016-04-14
內蒙古青少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會項目(編號:ZX2015017):內蒙古青少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眾化研究。
成格樂圖(1991-),男,蒙古族,內蒙古興安人。內蒙古師范大學法政學院2014級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