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艷,彭萬仁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a.團委心理健康中心;b.建筑與環境工程系,四川 遂寧 629000)
論高職院校教師的心理壓力及其化解
——以四川某高職院校為例
謝文艷a,彭萬仁b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a.團委心理健康中心;b.建筑與環境工程系,四川 遂寧 629000)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制度的改革,高職院校教師來自各方面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教師的心理壓力又直接影響工作、影響學生的教育,因此,高職院校教師的心理壓力問題又備受各界關注。因為其壓力不僅來自教師個人方面,社會的期望、學校的制度改革也有相當大的影響,所以化解高職院校教師心理壓力,需要社會、學校和教師自身的共同努力。本文將結合四川某校教師實際情況探討高職院校教師心理壓力的表現、形成原因及其化解策略。
高職院校教師;心理壓力;壓力化解
壓力過大的高職院校教師往往會在其情緒及行為方面表現出與常人不同的特點。
1.1 情緒方面
情緒低落、過度焦慮、缺乏自信。壓力過大的教師總覺得身心疲憊,缺乏了對生活、對工作的熱情,覺得前途沒有希望,內心充滿了了無助感;同時他們經常會焦慮不安,莫名煩躁,極度緊張,甚至會出現相應焦慮體征。不僅如此,他們還對周圍的一切表現出不滿,包括所處環境、工作、生活,甚至對自己都不自信,總感覺自己怎么做都達不到標準。因此會表現出抑郁、胸悶、緊張、煩躁、氣急、心跳快、心慌等不良反應。
1.2 行為方面
消極行為隨心理壓力的強度加大而增多。主要表現為脾氣暴躁、行為沖動,甚至出現酗酒打架等消極行為;同事間人際關系敏感,有的教師一旦遭受心理挫折,就會對他人進行言語諷刺、挖苦,有的還會出現一些攻擊性行為;師生矛盾激化,影響教學效果,有的教師把壓力過大所帶來的負面行為帶到課堂上,不僅缺乏上課熱情,而且言語也不順耳,面對血氣方剛的大學生,很容易激化師生矛盾,影響教學。
當然,心理壓力的表現還有很多,我們使用了艾森克人格問卷(E P Q)對四川某高職院校不同層次共200名的教師做了相應調查,可以更詳細、更具體地看到高職院校教師壓力的表現:

從上述統計可以看出高職院校教師心理壓力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僅有生活方面的壓力,而且還有工作方面的壓力。概括下來,高職院校教師心理壓力形成的原因有如下方面:
2.1 社會方面
首先,社會的期望帶給高職院校教師不小的壓力。高職院校一般地屬地方性院校,學校里的學生大部分來自本地或附近地區。再加上高職院校的學生素質不同于本科院校,因此,人們都把希望寄予在了教師身上,認為教師作為辛勤的園丁,無私奉獻的蠟燭,應該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但其實高職院校的教師也是普通人,也有著普通人該有的情緒和行為,在過高的社會期望下他們不得不隱藏自己的情緒,長期的壓抑必然會導致心理問題的出現。主要體現在教齡在1—5年的教師群體中,相對其他階段的群體,有84.3%覺得成就感低。80.2%的教師對報酬不滿意.
其次,文化的變遷也沖擊著高職院校的教師。信息社會的飛速發展促使文化知識不斷更新,新環境下長大的現代大學生在新信息的熏陶下接觸面廣、知識豐富、個性獨立、思維靈活。作為知識和信息的傳播者,高職院校的教師不僅要傳授已有知識經驗,還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在傳統的知識技能的基礎上更新原有知識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滿足現代學生、現代社會不斷增長的文化需要。但據統計,有42%的男教師、63%的女教師在科研方面出現困難。因此,高職院校的教師所要承受的壓力不容小覷。
2.2 生活方面
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制度的變化,企業的改革不斷深化。過去的人力勞動逐漸被現代的機械制作所代替,因此一部分教師的配偶、子女下崗待業,加重了家庭的經濟壓力,特別是男教師,58%覺得生活壓力大,這加大了教師的心理負擔,導致心理壓力。
2.3 學校方面
第一方面,為了適應社會的高速發展,在全國本科院校制度改革的同時,高職院校也跟上了改革的步伐,四川職業技術學院也不例外。先是職務職稱終身制向“按需設崗、公開招聘、平等競爭、擇優聘任的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改革;后有績效制度的改革。制度的變化打破了以往的按資排輩,使教師們在經濟收入方面拉開了差距,在工作方面也加大了競爭力度。這就給高職院校教師帶來了沉重的心理壓力。
第二方面,高職院校工作繁重,學生素質較差于本科院校。因此,高職院校的教師需承擔教育、教學雙重任務。不僅如此,還有繁重的科研任務。這就使高職院校教師體力、腦力消耗極大,心理壓力也隨之倍增。
2.4 個人方面
主觀因素是導致高職院校教師心理壓力主要源泉。首先是對挫折、對壓力的不良認知所導致的心理壓力。每個人的主觀愿望總有與現實產生沖突的時候,如果不懂生活的辯證法,一味地對客觀存在的挫折和失敗采取否定、拒絕和逃避的態度,必然導致心理壓力。其次,教師個人的能力素質的不足也是造成心理壓力的原因之一。
3.1 教師個人方面
作為高職院校教師,首先我們要正確對待自己的心理壓力。要認識到壓力是工作環境中不可缺少的動力組成成分。每個人、任何一種工作都會有壓力的存在。如果消極地對待壓力,不僅不能消除,還會使壓力變大,只有積極對待壓力,才能使壓力變為動力,使問題迎刃而解。其次,在培養樂觀心態、塑造良好個性的同時,高職院校教師還應該改變原有經驗教學的觀念,與時俱進,隨著文化的變遷、科技的進步,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庫。
3.2 學校方面
化解教師心理壓力,學校的努力也是相當重要的。第一步,創造活動機會,營造良好人際環境。高職院校應致力于優化學校人際關系,營造一個融洽、和諧、良性競爭的工作環境和心理環境,根據教師的崗位制定不同的激勵機制,針對教師的不同性格采取不同的激勵方法,增強教師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滿意度;第二步,注重人文關懷,創造成長機會。學校管理者要關心作為學校教育主力的高職院校教師,最大可能的為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上提供便利,如對工作環境的改善或對青年教師住房的解決等,減少他們無的后顧之憂,使其更安心、更專心的工作;第三步,高職院校教師也是學校一份子,積極參加學校建設是他們的責任,也是義務。因此,學校的領導在學校的管理和決策當也要讓教師說話,廣泛聽取教師的意見,如定期開展教代會或教職工列席院長辦公會等,聽聽教師的聲音,這樣才能增強教師的集體感。最后,在高職院校教師成長方面,學校還應爭取更多機會安排教師的培訓或深造。這樣才能促進教師的成長,緩減心理壓力。
3.3 社會方面
除了學校與教師自身的努力外,社會的支持也極其重要。首先,建立對高職院校教師的科學評價體系。社會各界應該正確看待高職院校教師,不能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不能把社會上的不良風氣運用到高職院校教師身上,教師也是普通人,也應有普通人的生活,因此,化解教師壓力還需建立公正、科學、人性化的評價體系。其次,政府方面也應在制度、環境方面給予相應措施,改善教學條件,深化教育改革,提高高職院校教師經濟待遇及社會地位,這會在生活方面改善高職院校教師的心理壓力。
總而言之,為了學校的發展,化解高職院校教師的心理壓力迫在眉睫。
[1]康延軍.高校教師心理壓力源探析[J].聊城大學學報,2006,(3).
[2]劉志成.論高校教師心理壓力及其化解[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2004,(8).
[3]吳思孝.教師心理健康現狀分析及調整策略[J].教育探索,2003,(5).
[5]劉樹載.面對壓力,教師自我心理調整[N].中國教師報,2003,(3).
[6]盛瑤環.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淺析[J].教育與職業,2007,(32).
責任編輯:張隆輝
G715
A
1672-2094(2016)03-0132-02
2016-04-20
謝文艷(1983-),女,四川遂寧人,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