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曉濱
(安徽財貿職業學院雪巖貿易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高等職業學院服務社會功能及其與教學科研統一協同性的研究
——基于安徽財貿職業學院服務社會年項目
葛曉濱
(安徽財貿職業學院雪巖貿易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服務社會是高等職業學院的一項重要功能,做好服務社會的工作對高等職業學院的教學與科研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本文以安徽財貿職業學院的服務社會年工作為例,研究了服務社會功能及其與教學、科研的統一協同性。
服務社會;教學;科研
經濟轉型、產業結構調整、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對高等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服務社會能力的高低是高職院校整體發展狀況的重要標志,服務水平的好壞也是見證師資水平高低的重要體現。本文結合作者在安徽財貿職業學院2015年的“服務社會年”項目的建設過程中的實踐和體會,對高職院校服務社會的功能和其與教學科研的協同性關系進行一定的實證研究。
高等職業院校首先應從職業教育的未來著眼,順應瞬息萬變的時代呼喚,進行更具有戰略性的變革。首先,大學應有什么職能受社會現實需求的制約,其次,一個大學有什么職能同它作為教學機構的本質有關。大學的職能是由社會賦予的,實際上是其社會價值的主要表現,不同的大學建立在不同的社會價值基礎之上,反映社會對大學不同的需求。大學承擔社會責任,為社會和經濟發展服務,一方面是國家和社會對大學的強烈要求,也成為大學合法性的來源;另一方面,從為社會服務中找到大學發展方向也內化為大學教學和科研的發展動力,也就是說大學也在主動地把握社會的需求。因此,我認為,在我國大學的功能分類不能局限于教學和科研的兩個維度,也應當加上社會服務第三個維度。
高等職業院校社會服務的職能應該是以培養高素質高級技能型人才和產出應用性的科技成果為依托,有目的、有計劃地面向社會現實需要,提供技術性的服務。高職院校社會服務的任務是向區域和行業提供技術應用型和高技能型的人才培訓與培養,提供技術創新、推廣和服務,實施先進文化的傳播和輻射,使學校成為區域的技術技能培訓中心、新技術的研發推廣中心、區域學習型社會中心,它具有鮮明的區域性和行業性特征。
2.1 從組織視角
社會服務既是高職教育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也是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高職學校教育教學上的諸多問題應能隨著學校的社會服務能力的提升得到解決。要確立“服務社會的水平決定校企合作的深度”的理念;要確立“服務社會是內涵建設的核心和外延建設的根本”的理念。安徽財貿職業學院在2015年初適時地提出了“服務社會年活動”項目,并頒布了實施方案,這是深入貫徹全國和全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更好地踐行高校職能,提升專業服務產業能力的重要舉措。“服務社會年”的主題年活動是在思想意識形態上對服務社會工作的肯定,并能有力地促進服務社會工作的開展。組織保障是最大限度調動廣大一線教師和院系參與社會服務的積極性的基礎。
2.2 從內容視角
為將服務社會主題年做好做實,安徽財貿職業學院開展了“五個一工程”,即:一個專業對接一個企業,開展一次深度調研訪談活動,為企業提供一次咨詢服務活動,組織一次企業家報告會,與企業合作開發一個專業或一本教材。“五個一工程”是安徽財貿職業學院“服務社會年”的核心活動,是學院迎接個性化評估和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驗收的現實需要,是對專業與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模式的積極探索,更是驅動學院深化專產融合人才培養改革創新的助推和引擎。在內容實踐上,具有獨創性和前瞻性。我們通過服務社會與教學、服務社會與科研、服務社會與教師的職業規劃發展等幾個維度探討服務社會與教師職業的功能交互。
2.2.1 服務社會與教學
服務社會主題年的建設中,安徽財貿職業學院教師積極貫徹“五個一工程”的思想,投身到服務社會工作中,并取得良好的成績。以筆者為例,因為在行業協會中,筆者參與了較多的活動,通過在企業端和行業協會的活動,將社會在電子商務發展中的最新動態導入課堂,并分享最新的業界理念和技術給所帶課程的班級同學。做到每天上課前的三分鐘的分享,不僅受到學生的廣泛關注和好評(通過隨機抽樣調研,三分鐘行業分享受到學生的歡迎率達到90%以上),也將職業化教育過程中的枯燥的理論知識轉化為鮮活生動的情境進行教學,贏得了學生的好評。
在服務社會主題年活動中,筆者通過行業活動服務社會的典型案例有①為安徽大團結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做電子商務咨詢;②為安徽省六安市徽六茶葉做電子商務咨詢;③通過網商沙龍服務電子商務企業;④評審安徽省2014年十佳網商企業;⑤為電子商務企業作電子商務發展與創新的研究;⑥參與安徽省政府發改委電子商務行業規劃……
通過這些有益的社會服務工作,不僅豐富了教師的社會實踐,而且將最新的行業知識和技術傳導到課堂,讓職業教育的課堂內容不再單一和枯燥,這是服務社會與教學協同作用的強大魅力所在。而且通過這種多樣化的服務,贏得了諸多的行業素材,也為筆者創立的“博元教學法”積累了豐富的教學和科研元素,形成了服務社會與教學之間的良性互動。
2.2.2 服務社會與科研
教師的科研活動,也是教師承擔的重要職能之一。作為教師,通過有效的社會服務,能促進教師的科研能力的提升,并為教師創造更多的科研機會。
在2015年的服務社會主題年的建設中,通過社會服務贏得了諸多的科研機會。例如筆者參加安徽省發改委服務業引導資金項目評審會、安徽省圖書館項目驗收會、安徽省政務中心的信息化項目驗收會等過程中,不僅發揮了自己的科研技術能力,也同時通過會議學習和汲取了最新的行業資訊和技術,為自己的科研能力的提升創造了機會。
2.2.3 服務社會與教師的職業規劃發展
教師的職業規劃發展是每個教師所關注的話題。通過社會服務的活動,能促進教師提升自己的職業規劃能力,并為教師創造更多的職業發展空間。
通過服務社會能有效地提升教師的職業進取能力。例如筆者在蚌埠職教中心電子商務學科能力建設、安徽省審計職業學院的教指委工作等服務內容中,不僅交流了學識,通過職業院校之間橫向交流也促進了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的提升。在阜陽穎州區地稅局講座、作客合肥電視臺點評《新徽商》節目、為甘肅省“萬名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訓工程”講座、為合肥市供銷系統農村經紀人培訓電子商務知識、為合肥市商務局系統培訓電子商務知識、為安徽工程大學機電學院學生作電子商務講座等活動中,使自己能結合行業發展,對自己的研究方向進行準確的定位。通過各種講座,筆者及時調整了自己的知識取向,將研究定位于“互聯網思維”,獲得了很好的收獲。通過接受合肥電視臺對電子商務話題的采訪、在《安徽日報》對行業熱點問題進行討論和點評等,有效地將知識和技能分享給社會。通過這些活動有效地提升了自己的職業能力,并實現對職業化研究取向的準確定位。
2.3 從能力視角
在能力視角上,學院服務社會功能基礎是教師隊伍建設,社會服務的突破口在于教師自身的認同感、積極性和技術能力,還在于教師的作為程度。不斷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使他們更好地勝任教學,拓展社會服務領域,可以促進學校社會服務能力的提升。因此作為教師首先應該在思想和意識形態上積極投身于服務社會的活動中,并做好自己的知識積累和能力積累。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通過服務社會功能加強學生實踐技能鍛煉,提高學院服務社會的綜合能力和水平。例如在合肥市供銷系統農村經紀人電子商務培訓項目中,筆者帶領電子商務專業的同學參與了這項活動,同學們不僅通過這項活動收獲了課本外的知識,而且還能主動和被培訓的學員進行交流互動,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幫助被培訓學員提高電子商務的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同學們的社會實踐,而且增長了他們應對和溝通的能力;再如在2015年“雙十一”活動之后,合肥電視臺提出了對安徽財貿職業學院進行電子商務話題采訪的要求。經安排,筆者帶領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接受了采訪,首先讓學生接受采訪,學生面對媒體能即時回答一些銳利的提問,充分發揮出電子商務專業學生應對能力,體現出財貿專業學生的人文素養。因此服務社會的能力在于師生共同努力,提高學院綜合的服務能力。
除此之外,服務社會,還可以進行人才培養合作。學校可以根據行業、企業需要培養人才,學生學習行業、企業崗位需要的知識和技能,使得人才培養成為校企雙方的共同目標。這樣,不僅增強了學校人才培養服務于企業的針對性,也增強了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內在動力和可操作性,為校企合作培養人才開拓了廣闊空間。通過學生在企業的實習和實踐項目、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參加雙元制項目等順利融入到企業,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和適用性。
另外,服務社會的能力可以通過技術合作形式進行提升。教師可以通過服務社會中所接觸到的科研項目、新產品開發、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成果轉化等實現校企合作。一方面,學校充分發揮其科研實力服務于企業,彌補企業科技能力的不足,同時,提升教師和學校的科技實力,提升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水平。另一方面,企業利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和充足的經費支持使學校的科技成果得到轉化,為學校取得經濟利益,同時,提升企業的產品品質、技術能力、市場影響力和經濟效益。校企合作,互相補充,有效發揮學校和企業各自的技術優勢,實現低成本高效率共同發展。通過實現多形式、全方位、立體式合作,形成“服務”雙贏。
2.4 從平臺視角
安徽財貿職業學院從戰略高度搭建了2015年服務社會主題年平臺,這就為每一位教師創造了良好的機遇。每一位教師能在這個平臺中發揮出自己的一點專業特長,做一些有益于社會的工作,這將是令人振奮的事情,應該積極投身于這項活動中。與此同時學院加強社會服務能力的建設,更需要完善我們的內部政策環境,制定配套的管理辦法,以激勵機制、評價機制等鼓勵教師更多地參加社會服務,我們可以采用“學校搭臺,教職工主唱”模式,即:學校成立相應的社會服務機構,給教職工實現社會服務提供一個平臺,如“專業技術研究所、工作室”等,配置相應的人員、設備,給予一定的周轉資金支持,對外承接項目,提供社會服務,這樣不僅極大地調動了教職工參與社會服務的積極性,取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且能有效地提升了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加快了雙師型教師的成長步伐,同時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和技術素質,提升了學院的社會影響力,收到了多贏的效果。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社會服務職能伴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誕生而誕生,為適應高等職業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而發展,從單一的人才培養逐步豐富,形成了以人才培養為主,職業培訓、技術服務、對外交流與對口支援等多種內涵并舉的社會服務職能,彰顯了高等職業教育的社會服務特色。
首先,在服務社會的持久性上。安徽財貿職業學院開展了2015年的服務社會主題年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建議將這項活動長期持久地開展下去,以主題年為契機,營造良好的服務社會氛圍,建立服務社會的永久性機制,持久性地通過服務社會,提升教師的教學與科研能力,鼓勵教師通過服務社會積極承擔各級各類應用性研究,為行業企業提供技術、轉化成果,并以此為切入與企業建立密切合作關系。還可以通過為行業企業開展培訓、開展職業技能鑒定、技能認證服務工作等獲得更多的服務社會的能力。
其次,在服務社會的機制上。職業學院如果要長期地開展服務社會工作,就應建立相關的配套機制,包括服務社會的政策、獎懲機制、協調機制等。通過明確的政策導向,讓服務社會的這項工作能夠在制度設計上有保障。
第三,在教師本體上。作為服務社會的主體:教師,也應定義好自己的角色,在教學、科研和服務社會三項功能中,做好定位,協調好自己的時間安排,畢竟服務社會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這一切都應以服務教學為主體。通過我的社會實踐,也感受到服務社會給每位教師帶來的巨大的時間和精力上的壓力,我所完成的每一項服務社會工作都是在自己完成教學工作的基礎上的課余時間所做。雖然消耗了自己大量的業余時間,包括雙休日。但是畢竟人是需要有所作為,在學院發展的歷程中,我們每一名普通的教師能盡自己的所能為學院奉獻一份微薄的力量,自然也能為學院的建設添磚加瓦,也會在學院的發展中受益。這是良性的循環和共贏。
高等職業教育社會服務職能的內涵,隨著科技、經濟、社會的發展而發展,也必將與時俱進,更加豐富。我們應該根據社會服務內涵的發展要求而不斷完善,要積極探索構建新的社會服務體制、機制、實施途徑、方法、模式,有效提升社會服務質量和高等職業教育的社會貢獻度。社會服務是學校與社會、高等職業教育與社會的互動合作活動,是雙向參與、相互滲透、共同發展的需要,形成“服務”雙贏良性格局是我們高等職業學院社會服務功能所追求的目標。
[1]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Z].教高[2000]2號文,2010-08-04.
[2]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Z].教高[20 06]14號文,2006-11-03.
[3]教育部,財政部.關于進一步推進“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Z].教高[2010]8號文, 2010-07-26.
[4]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Z].教職成[2011]12號文,2011-09-29.
[5]祖天明.提升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力的途徑研究[J].中國市場,2011,(27).
[6]安徽財貿職業學院服務社會年活動實施方案[Z].安徽財貿職業學院,院教字[2015]32號文.
Higher Vocational Col lege Serving theCommunity Capabi litiesand Its UnifiedCol laborativeResearchwith Teachingand Research
G E X i a o b in
(Xu ey a n Tra de C o l l e g e,Anh u i F in a n c e a nd Tra de V o ca tion al C o l l e g e,Anh u i H e f ei 230601)
S o c i al se rv i c es is a n i mp o r t a nt fu n c tion o f hi g he r v o ca tion al c o l l e g es,doin g a g ood j o b o f so c i al se rv i c es ca n gr e a t l y pr o m ote te ac hin g a nd r ese arc h w o rk o f hi g he r v o ca tion al s c hoo l s. T his pap e r t ak es Xu ey a n Tra de C o l l e g e Anh u i F in a n c e a nd Tra de V o ca tion al C o l l e g e a s a n e xampl e, st u dies so c i al se rv i c es fu n c tion a nd its u ni f ied c o l lab o ra tion w ith te ac hin ga nd r ese arc h.
S o c i al S e rv i c es;T e ac hin g;Sc ienti f i c R ese arc h
G719.21
A
1672-2094(2016)02-0116-04
責任編輯:張隆輝
2016-02-17
葛曉濱(1965-),男,江蘇人,安徽財貿職業學院教授。研究方向: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