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第二中學(222000)
殷 慧●
?
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情境創設策略探討
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第二中學(222000)
殷 慧●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教學有效性,具有很強的教育推廣價值.
情境創設;生活情境;問題情境;實驗情境
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促使學生自主參與課程學習的重要途徑.然而,傳統的高中數學知識傳授法卻比較枯燥、乏味,無法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通過合理創設教學情境,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有利于更好地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因此,如何才能有效地創設高中數學教學情境是當前值得深入探究的重要課題.
相較于高中其他學科,數學學科可能是使眾多高中生頭疼的一門學科,其主要是由于高中數學知識內容比較多,并且大都比較抽象、繁雜,對學生的思維邏輯具有較高的要求,所以如果采用傳統的數學知識灌輸模式,那么很容易使學生喪失繼續學習的興趣,甚至可能使部分高中生出現比較嚴重的厭學心理和情緒.實際上,包括高中數學知識在內的一切數學知識均來自于現實生活,所以如果教師可以將高中數學教學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進行有效融合,為學生創設一個貼合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則可以使數學知識真正歸于現實生活,使學生直觀地觀察、分析和掌握有關的高中數學知識,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求知欲和興趣,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深化學生對于有關數學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同時也有助于增強學生靈活運用所學數學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實踐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講解不等式部分數學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以平時喝的水為例來闡述該部分的教學知識.通過在課堂講桌之上擺上幾個相同的水杯,并向其中裝入不同量的紅糖,然后向其中加入同量的水,讓學生嘗一嘗哪杯糖水更甜,并要它們思考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然后教師要繼續向水杯中加入糖,此時糖水會更甜,引導學生繼續思考出現該現象的原因,這樣就可以不知不覺地將抽象不等式等方面的數學問題巧妙地轉化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又如,在講解“幾何平均數和算術平均數”部分數學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入節日超市打折促銷的例子,一種是先后打a折和b折,另一種則是取二者的平均數,連續兩次打(a+b)/2折,試問這兩種打折方式的結果是否相同?通過該種貼合生活實際問題的時候,可以顯著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降低他們理解的難度,有利于提升他們學習的效果.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課堂上占據著主導地位,學生相對地處于被動的聽課狀態下,所以這種單向知識傳授的講課模式會極大地限制學生思維活動,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長久下去,學生會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更談不上啟發學生思維,提升學生學習能力,所以創新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刻不容緩.而問題情景的合理創設則可以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可以借助問題的創設來吸引學生聽課的注意力,給學生稍微增加一些聽課學習的壓力,避免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走思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同時也可以借此來促使學生將解決問題的壓力化作學習的動力,使他們可以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但是在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著手努力:
(1)創設“階梯式”問題情境,就是指讓教師為學生提出連續的幾個問題,并且所提出的這些問題難度要保持依次增加的順序,使學生通過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來扎實自身所學的數學知識,增強學生學習的效果.例如,在講解“線性函數”這部分教學內容的時候,針對點到直線距離的知識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借助x軸y軸上的一些特殊點來進行提問,接著讓學生逐步思考點到直線距離方面的有關問題,然后再將這些特殊點歸為一般點(任意點)來讓學生進行思考,并最終引出本節課所要講授的點到直線距離的求解公式,從而借助層層遞進的問題設置來啟發學生思考和探索,使他們逐步了解和掌握這些相關的數學知識.
(2)創設“矛盾”問題情境,就是指讓教師為學生合理創設一些差異矛盾,讓學生自身對于相應的問題矛盾進行分析和評判,借助求同存異的過程來逐步幫助學生探尋和抓住數學的本質.例如,教師可以問學生:“是否兩個正數加起來可以得到負數”等,通過這種帶有“矛盾”性質的問題創設,可以充分帶動學生的學習思維,有利于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能力.
提高實驗,高中的師生大都會不自覺得聯想到生物、物理、化學等學科,很少有人將其和數學學科掛鉤.實際上,在高中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高中數學教學的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這也為實驗的開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論依據.通過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引入實驗,可以使學生直觀地了解和掌握有關的數學知識,也可以使學生在親自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更好地鍛煉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有利于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自豪感.例如,在講解“三點共面”這部分數學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哪個同學可以找出一個支撐書的支點,使其在旋轉360°之后依舊保持不掉?”在教師提出該問題之后,大多數學生均會采用鉛筆和課本來證實自己想法的準確性,但是結果可想而知,書本都可以掉下來.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多加一個支點,學生還是做不到,然后教師繼續讓學生增加支點,學生會發現通過采用三個支點,并且三點不存在于同一直線上時候,可以實現教師的設想.如此一來,就可以通過教師的動手實踐操作來深化學生對于有關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增強他們學習的效果.
總之,隨著新課標的推廣,素質教育對教學模式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模式需要摒棄,同時數學情景創設等新型教學法也亟待普及和應用.
G632
B
1008-0333(2016)30-0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