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敏
?
《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的幾個成功要素
□張利敏
摘要:2015年7月上映的《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贏得了票房與口碑的雙豐收。影片立足于我國傳統文化,巧妙地將人物造型、動畫場景、畫面構圖等因素與民間藝術進行了結合,充分利用數字技術、3D特效為觀眾營造了一場視聽結合的盛宴,是我國動畫發展史上的一次成功嘗試。本論文主要從動畫《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的色彩、音樂、構圖和營銷四個方面對其成功之處進行了分析,試圖在理論層次為我國動畫事業的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動畫電影;色彩要素;音樂要素
近年來,我國動畫市場的發展并不容樂觀,與美國、日本等國家相比,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制作技術方面非常欠缺,而《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的上映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看法,為國產動畫的制作和發展樹立了標桿。田曉鵬導演的動畫電影《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保留了傳統文化的內涵,引用了日本動漫的風格,利用了好萊塢影片的敘事手法,結合現代制作技術,將現代與古典的結合、東方與西方的搭配展現得淋漓盡致,并且強調網絡營銷,其成功也是必然的。分析影片成功的因素,能夠為我國動畫影視未來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啟示。
動畫影片《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中的色彩絢爛多姿、肆意揮灑,猶如一副緩緩展開的史詩畫卷,深淺變換的色調、靈動飄逸的線條、厚重純正的色韻,不僅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動鮮活,為主題的表達賦予豐富內涵,也使故事情節更為曲折起伏。
從人物造型的色彩來看,影片放棄了傳統的“臉譜色”的風格設計,采用了少兒比較喜歡的清新、呆萌的造型形象,多種色彩交織在一起,整體上給人一種明快、活潑的感覺,將人物的性格塑造得非常生動鮮活。在一定程度上,人物身上的色彩也是隨著環境和心情而變化的,目的是更好地突出人物的心理活動。例如,影片的主角“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時是赤紅色的頭發、青綠色的麻衣,表現出了孫悟空的憤怒和焦躁,衣服的顏色和苔蘚融為一體,證明孫悟空被壓了很長時間;在孫悟空獲得自由時,頭發立刻變成了鮮紅色,衣服變為了灰褐色,自由地穿梭在湛藍的天空中,色彩對比非常鮮明,也使人物的性格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從主題表達的色彩來看,這部影片著重表現對自由和正義的捍衛、對夢想和友情的堅持,是一部具有英雄主義色彩的浪漫神話電影,不同色彩的交織和融合能夠反映出深刻的主題。例如,在影片最后,妖王將要殘害江流兒時,夜空是灰暗色的,陰森恐怖;孫悟空出現時,一道五色交織的光束刺破了夜空,頓時夜空變得像白晝一樣;戰斗結束,孫悟空和江流兒走向長安城時,是在橙紅色的光照下進行的,最后兩個人變成了藍色和紅色的小點,色彩的運用使片子的主題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
音樂是動畫《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風格迥異的音樂烘托了影片氛圍、完善了人物性格、豐富了影片情節,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也是影片獲取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首先,音樂能夠表現人物的心理和性格。例如,影片開頭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時,配樂參考了西部片孤膽牛仔出場,既有一種神秘的感覺,又非常地酷,配合男低音的吟唱,將孫悟空內心孤獨的情感展現得淋漓盡致,后期由于孫悟空回歸到了英雄的身份,音樂也開始變得溫暖而飽滿。豬八戒是一個非常滑稽、呆萌,逗得觀眾捧腹大笑的形象,因此在豬八戒三十六變時,選擇的音樂是即興詠嘆調,表現出人物的無奈和滑稽。
其次,音樂能夠表現中心和升華主題。人類世界的情感是非常豐富的,一張一弛、喜怒哀樂都能夠通過音樂進行表現,在《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中有兩首曲風相差較大的插曲,汪峰的《勇敢的心》和陳潔儀的《從前的我》。導演選用汪峰的歌曲是為了深化“不忘初心,勇敢追求夢想”的主題,音樂所表現出的樂觀、積極、上進的精神與大圣柔情、勇敢、堅強的一面是相互照應的,充分展現了在人物身上所體現的影片主題。《從前的我》則包含著一種更為復雜的情感,是大圣內心情感的真實訴說,有壓抑、焦躁、失落,但是也有信心和希望,在陳潔儀干凈、空靈的聲音下,音樂與影片實現了完美的結合。
《西游記之大圣歸來》是3D動畫電影,其構圖風格和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在影片開始,便使用氣勢磅礴、排山倒海般的畫面,精美絕倫的場景對觀眾進行了視覺轟炸,很好地集中了觀眾的注意力;在“皮影”的表現部分,當層層疊疊的建筑房子出現時,視覺美感非常強烈,這是根據中國傳統的美學風格進行拍攝的;在師徒三人玩耍嬉戲時,月亮作為背景占據了半個銀幕,漫天飛舞的螢火蟲在3D效果下別有一番意境。
構圖屬于畫面的造型藝術,能夠增強影片的視覺效果,在突出畫面和意境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影片的構圖多是延續了我國傳統美學的風格,在很多細節和畫面中都能夠體現出來。例如,師傅劃著小舟尋找江流兒時,身處煙霧繚繞的高山之中,師傅仿佛是中國水墨畫中的人物,意境幽遠,具有東方美學特有的韻味,這是借鑒了我國古典的畫卷創作的方法;對于妖王的構圖設計則多采用仰視的角度,表現出妖王所帶給觀眾的壓迫感,將人物自大的性格表現了出來,這是吸取了我國美學中“游”的觀點,在運動鏡頭中畫面的張力感十足。我國傳統美學中有很多積極的養料值得吸收和融合,可以幫助影片取得較好的觀賞效果。
《西游記之大圣歸來》能夠取得巨大的成功,與其嚴密的營銷策略運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當今社會的信息傳播,只有充分利用網絡和信息的傳播優勢,才能夠保證營銷的效果。第一,《西游記之大圣歸來》與傳統的電影營銷策略不同,它避開了地面推廣的方式,對人群進行了準確的定位,最后選擇了將微博作為主要的營銷平臺,從7月10日開始,官方微博就緊鑼密鼓地進行了宣傳。一方面,撰寫原創文章,主要集中在內容方面的宣傳;另一方面,是對大V內容的轉載,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熱門話題的形成;在微博上與普通觀眾保持一種良好的互動,也為影片的宣傳打下了基礎。第二,進行了兩次點映的嘗試。目前點映的營銷策略也被越來越多的劇組所使用了,《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的第一次點映是在6月28日,發布的是影片插曲《從前的我》,其轉載數量超過10萬;7月4日進行了第二次大規模的點映,收獲了大量的粉絲。
影片營銷策略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充分把握住了受眾的心理和習慣,利用了傳播頻率最高的互聯網平臺,值得后來者進行學習和總結。除此之外,影片也充分利用了“偶像效應”。動畫電影與真人拍攝的電影不同,并沒有真正的明星,偶像是影片中的動畫人物,制作出一些逼真的玩偶或產品,同樣也是營銷的重要手段。衍生品越來越得到了人們的重視,使這一市場具有遼闊的前景。
《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的成功上映無疑為我國正處在轉型期的動畫發展提供了現實借鑒,它對色彩的運用、音樂的選擇、構圖的設計、營銷的策略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創新,在未來很長的時間里,都是值得動畫人學習和模仿的。但是,并沒有一部影片是完美的,《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同樣存在一些缺點,例如,高潮段落設計得不夠吸引人,反面角色的人物造型設計得比較粗糙等。我國動畫事業的發展一定要積極吸收優良的因素,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這樣才能夠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參考文獻:
1.丁理華.揮灑縱橫的斑斕光影——《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中的色彩運用藝術[J].大舞臺,2015(10):108-109
2.郭修遠,宋秉華.中國動畫崛起之反思——以《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為例[J].電影評介,2015(17):14-16
3.王曉娜.《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帶給中國動畫電影的啟示[J].藝術科技,2015(7):70
4.康凱.論《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引領中國原創動畫走向新巔峰的因素[J].牡丹,2015(16):21-22
(作者單位:山西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