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海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遂寧 629000)
觀音信仰遂寧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啟示
杜春海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遂寧 629000)
中國觀音與西域傳入中國的印度佛教觀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更多是中國百姓結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創造出來的,它在性別、出生、身世、形象等方面都進行了明顯的中國創造。遂寧是觀音文化由西域向中原、漢文化地區中國化過程中的重要發源地與發祥地。觀音信仰在遂寧不僅得到了積極的傳承而且還得到了本土化的創新與發展,表現出與印度觀音有著明顯不同的原創性思想。它極大地豐富充實了觀音信仰的文化內涵與表現形態,形成了中國觀音信仰的遂寧樣本。觀音信仰遂寧化進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啟發很大。
觀音信仰;中國化;遂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
觀音信仰是中國民間圍繞觀音崇拜形成的傳統習俗,它是佛教信仰在民間的歷史文化現象,是佛教因果輪回、慈悲行善、亡靈超度等思想活動在民間的反映。作為一種信仰文化,它是觀音誕生出世、出家修行、得道成佛等重要紀念節日舉行的民間祭祀活動,它是精神文化與物質文化的復合體,他不僅存在于人們的信念中,而且存在于堂皇的觀音廟宇之中,存在于觀音道場的儀式中,存在于千家萬戶的民俗之中。它主要表現在信仰觀音智慧如海、信仰觀音慈悲無邊、信仰觀音神通廣大等方面。作為中國文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的第一個“中國觀音文化之鄉”,遂寧不僅是中國觀音文化重要的發源地,也是中國觀音文化擴展的發祥地,還是中國觀音文化傳播的原創地。遂寧早在唐宋時期就完成了觀音信仰的本土化演變進程,形成了以信奉觀音慈悲思想為核心,以靈泉寺、廣德寺觀音道場為佛寺平臺,以紀念觀音誕辰、修行、得道、成佛的香會為內容的獨具特色的觀音信仰文化。這種民俗性、實用性強的觀音信仰自唐宋傳承至今,從未中斷,從帝王將相到黎民百姓普遍認可崇拜。這種淵源流長、積淀深厚、傳播廣遠的觀音信仰確實值得我們總結反思,尤其是在大力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當下,更是發人深省。
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李利安教授在為釋普正的《觀音道場 千年福地》寫的《序三》中指出:“中國觀音文化這一概念的內涵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來自印度但發生了中國化的觀音文化,這屬于佛教文化的一部分,又可分為漢傳佛教觀音文化和藏傳佛教觀音文化兩部分;二是受佛教觀音文化影響,結合中國民間的各種文化現象,流傳于中國民間,超越了正統佛教范圍的民間觀音文化,這屬于中國民間文化的一部分,其中又可劃分為妙善公主類和其它雜散兩種不同系列的民間觀音信仰。”[1]由此可見,中國觀音與西域傳入中國的印度佛教觀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就是二者的共同點,但中國觀音更多是中國百姓結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創造出來的,它在性別、出生、身世、形象等方面都進行了明顯的中國創造。四川大學歷史學教授王炎平指出:“中國觀音是最富人民性的中國傳統文化,遂寧是中國女性觀音的故里?!盵2]中國觀音具有以下鮮明的特色。
一是具有歷史傳說人格女神的特色。
大乘佛教認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都可成佛。《大般涅槃經》認為,天下眾生都有佛性,只有誠心修煉,去除煩惱,都可成佛。而中國觀音文化中關于妙善公主修行成佛的歷史傳說故事就是在這種佛教文化影響下產生的。
據《靈泉寺志》記載:遂寧民間流傳,妙善公主19歲那年,其父妙莊王,其母伯牙氏(寶德王后)為她擇偶,但妙善一心向佛誓不嫁人。妙莊王先將妙善禁于王宮后院,后又送她到白雀寺為尼,并暗中命方丈勸妙善擇偶成家,但妙善始終不從。妙善在寺廟里打柴挑水,掃殿上香,一心苦修。妙莊王因此震怒,命五城兵馬司忽必烈兵圍白雀寺放火焚寺,妙善口誦佛經,咬破手指噴血成雨滅火救寺;妙莊王為逼妙善招婿繼承王位,法場問斬不成,又以紅綾賜死。妙善魂游地府,卻見地涌金蓮,十殿閻君不敢怠慢,親送妙善回到陽間。妙莊王火燒白雀寺、賜死妙善公主后,因受思念女兒和悔恨焚廟的折磨,久病不愈,瘡痛瀕死,一日,有老僧獻計曰:“非至親骨肉手眼做藥不可?!鼻f王到靈泉寺向老僧求得手眼入藥,服之即愈。莊王得知老僧即女兒妙善,父女重歸于好。妙善勸父母及家人信佛修行,全家從之。妙善公主生死不懼、貧富不移、一心向佛。其真誠感動了釋迦牟尼,佛祖親賜佛法,并讓妙善到南海再行修煉,并于農歷九月十九得道。妙善成佛后即回到故鄉遂寧,將靈泉寺、廣德寺作為道場,廣施法雨,普度眾生。妙善成佛后被封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妙莊王被封為善勝仙官,伯牙氏被封為勸善菩薩。據鄭禎誠先生長期考察研究認為“妙善公主就是中國觀音的原形,她就是古代興寧國(古遂寧郡,現遂寧市)妙莊王的三公主?!盵3]
由此可見,妙善公主修行成佛的中國觀音不僅具有佛教文化的理論依據,而且有傳承千年的民間文化依據,也就是說中國觀音是由妙善公主修行成佛而產生的,是由人轉化而成的,而這與印度《吠陀經》中認為“觀音是一對并肩相連的小馬駒,是神通廣大、救苦難、重慈悲的善神”有明顯不同。因此,印度觀音是來自神話歸于神化的宗教神,中國觀音是來自人間歸于民間的人格神。
二是具有女性崇拜的慈母形象特色。
世人皆知,中國觀音最普遍的形象是以慈母形象出現的。這在以供奉觀音菩薩為主佛的、被佛教界譽為“西方圣境”的靈泉寺以及在歷史上一直屬于遂寧轄區的安岳圓覺洞摩崖石刻佛像的表現尤為突出,這些觀音佛像都是美的、善良的母親形象。觀音手持凈瓶柳枝,以甘露滋潤苦難眾生,這不僅是中國對母性尊敬、崇拜的體現,也是我們這個世界眾生修法傳承的需要,將觀音菩薩樹立成女性固定形象有助于佛法家喻戶曉、廣為接受。中國觀音千變萬化、千姿百態,充分賦予了女性美的特質和內涵。淑女的身段、婀娜的體態、蓮臺的襯托、凈瓶的配飾、心靈之窗透出的慈祥和善,可以說是靈魂與體態、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中國觀音具有明顯的中國母性社會遺風和本土民族特色。而印度觀音是男像的,這與古代印度實行極不平等的種姓制度有關。古印度把人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等。婦女地位與首陀羅一樣,最為低賤,而印度宗教對于地位低賤的婦女永遠不可能施以解放。這應該就是印度觀音像終顯男像的主要原因。而這就導致了中國觀音與印度觀音在性別崇拜上的不同。
三是具有至高至尊的信仰核心特色。
眾所周知,印度公元前7世紀婆羅門教產生了觀音(雙馬童神),但自公元前5世紀釋迦牟尼創建佛教以后,觀音及婆羅門教已轉向信奉佛教,在印度的民間信仰和佛教崇拜中,釋迦牟尼的地位居于觀音菩薩之上,尊釋迦牟尼為諸佛之祖,因而為釋迦牟尼佛獨尊。而印度佛中國化之后,中國觀音的地位在中國民間信仰中比印度觀音重要很多。中央民族大學教授邢莉在《觀音》一書中指出:“在漢民族的信仰神系中,觀音居于極重要的地位,無論是燈火闌珊的城市,還是阡陌交通的鄉村,觀音的知名度遠遠高出道教諸神和佛教諸神?!敝袊鞅贝髮W佛教研究所教授李利安在《中國觀音文化的幾個特點》中也指出:“中國觀音被視為中國最有緣的一位菩薩,其名聲之顯赫,可以說蓋過所有其他菩薩,觀音靈感上升到絕對的地位,成為中國佛教非常重要的一種信仰形式。”在觀音佛法中,印度觀音雖有救苦救難、恢復殘疾、解救天災等功能,但遠遠沒有中國觀音尋聲救苦、懲惡揚善、解人急難、隨類現身、有求必應、法力無邊的無窮神力。因此,中國佛教認為,只要人心存慈悲,那么心中就有菩薩。中國觀音應化就顯得平常、親切、實在。
四是具有美麗善良變化豐富的特色。
李淼在編著《觀音菩薩寶卷》中指出:和一般的溫柔慈悲的(中國)觀音像截然不同,(印度)觀音面呈忿怒相。頭發倒豎,雙目圓睜上吊,獠牙顯露,恐怖威嚴,勇武神氣,一般右手拈蓮花,左手持長柄大斧,或坐或立,大多帶有威猛嚴肅的兇神之像:給人嚴肅恐怖的印象。而中國觀音顯化的各種形象,往來于世俗,奔走于民間,美麗質樸,慈祥可愛,她是中國民間最親切、最親近的菩薩。在中國人心中,觀音是一位美麗善良、救苦救難的女神。中國觀音應化形象千差萬別,千姿百態,并且內含許多生動感人的故事。這種顯靈變化及其傳說故事常常依據不同地域及不同民族的習俗和信眾的愿望而有所不同。隨著這些故事的廣泛傳播和佛教美術的發展,在中國形成了獨具本土特色、不同于印度佛教的中國觀音形象。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并經一千多年傳承至今的就有三十三鐘觀音寶像,其中楊柳觀音、千手觀音、自在觀音、送子觀音、馬郎婦觀音等都是中國特有的。這些觀音形象在印度觀音造像是沒有的。
“遂寧觀音”是中國觀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個結構完整、內容豐富的歷史傳奇。這個傳奇是有史實素地并由各個密切聯系的人和事形成的故事鏈條,是與觀音父輩遷徙由來、定居興國、誕生修行、成佛傳道等歷史故事與文化遺跡相輔相成的。中國佛教協會原主席趙樸初先生就指出:“遂寧是觀音文化進入中原地區、漢文化的第一站?!辈⒂H自為遂寧廣德寺題詞:“西來第一禪林”。四川大學宗教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導師陳兵教授也指出:“按大乘佛教的說法,印度觀音是虛擬人物,是由雙馬童神變來的。中國女性觀音是隨著民族大遷徙,從西域遷過來的,比較有權威的是妙莊王的三公主妙善得道成觀音的傳說,也就是遂寧代代相傳的觀音三姐妹的傳說?!盵4]由此可見,遂寧是觀音文化由西域向中原、漢文化地區中國化過程中的重要發源地與發祥地。觀音信仰在遂寧不僅得到了積極的傳承而且還得到了本土化的創新與發展,表現出與印度觀音有著明顯不同的原創性思想。它極大地豐富充實了觀音信仰的文化內涵與表現形態,形成了中國觀音信仰的遂寧樣本,具有鮮明的遂寧特色。
一是源遠流長,持續不斷。
根據遂寧民間至今流傳的民謠“先有百佛院,后有遂寧縣”的說法以及民間世代傳誦的妙善公主在白雀寺出家和妙莊王派人火燒白雀寺的故事,遂寧白雀寺、百佛院等佛教場所在靈泉寺、廣德寺之前就已存在。與此同時,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靈泉寺僧定源率眾僧所刻碑文《靈泉寺僧定源募化燈田記》載:“嘗聞昔先王之建國也,先立乎朝,次立宗廟。至漢明之時,設立寺觀,由是而有燈田之例?!币陨嫌涊d也為我們提供了類似的歷史依據。鄭禎誠先生在《西部的發現》一書中更是明確地指出:“遂寧在未建縣之前,在廣漢縣時代或德陽縣時代,更早至興寧國時代,這里已經信仰佛教,建立了佛教寺院。”[5]
綜上所述,遂寧民間從古至今的觀音信仰是源遠流長的,而且是持續不斷,代代傳承的。遂寧有著世代延續、千年傳承的觀音信仰民俗民風。每逢農歷每月的初一、十五,各地信眾前往靈泉寺廣德寺上香禮佛;特別是圍繞紀念觀音菩薩出生、出家和得道的大型廟會(香會)活動已經成為遂寧千古不變的地方民俗文化傳承至今。
二是覆蓋城鄉、影響廣泛。
遂寧信仰不僅持續不斷,而且覆蓋城鄉。這種信仰文化遍布遂寧城鄉,還輻射到周邊縣區鄉,直至云貴陜等省,群眾基礎深厚。
首先是遍布遂寧市周邊農村。據遂寧縣志記載,遂寧全縣以信奉觀音菩薩為主的寺廟曾有143處。距城東10里的河沙鎮就有云靈觀、新開寺、七佛寺等;城西10里至今還保留著紀念妙善的“白馬鎮”和“觀音鄉”,以信奉觀音為主的寺廟達21處,其中,白馬觀音鄉毗盧寺宋代摩崖石刻千手觀音很有名;城南10里之內觀音寺廟也有14處,其中,東禪龍居寺至今還可見到唐代摩崖石刻孔雀觀音及梵文六字真言,安居龍潭寺刻于唐代的摩崖石刻千手觀音很有名;城北10里之內桂花、新橋沿涪江一帶供奉觀音菩薩、有影響有規模的有石佛寺、鳳臺寺等18處寺廟。
其次是遍布遂寧城區。城東靈泉寺周圍曾一度有如“眾星拱月”,竟有文武廟、杰靈寺、南海寺等十多處,城西廣德寺周圍也如“百雀朝鳳”,建有大佛寺、開善寺、白雀寺等眾多寺廟。其中,歷史上較有影響和規模的有天上街的百佛院、較有名的還有天上街的天上宮、東門口的紫云宮、小南街的萬壽宮等。遂寧城內供奉觀音菩薩的寺觀隨處可見,整座遂寧城就是一個“仙家佛國”。
再次是輻射遂寧周邊縣市。遂寧廟會經過千年傳承已經發展為一種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地方民俗文化,《遂寧縣志》記載:“廟會又稱為香會,大都隆重熱鬧”。正月有上元會,二月有廟會(香會),三月有娘娘會,四月有佛祖會,五月有單刀會、城隍會,六月觀音會,七月有嫘祖會,八月有張爺會,九月有觀音蓮臺會,十月有地藏會,冬月有太陽會,臘月有趙君會。其中,只有觀音會、城隍會最熱鬧。觀音會每年農歷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前后舉行,信眾成群結隊,奔赴遂寧靈泉、廣德朝山,還有成渝及鄰縣信眾趕來拜佛,敲鑼打鼓,抬送匾額、大蠟香燭,還有玩彩龍踩高蹺者趕會,地方政府業界廟會(香會)節舉辦文經活動。信眾如潮,客商如云。民國版《遂寧縣志》記載“遂寧廣德、靈泉兩寺歷年香會,全川各縣赴會民眾不下巨萬”,尤其是安岳、簡陽、資陽、內江、樂至、蓬溪、順慶、渠縣、廣安、岳池等縣前往進香者日益增多。[6]
其三是遺存獨特,民俗獨創。
遂寧觀音信仰主要表現在物質文化遺存與觀音民俗文化傳承兩方面。
首先是物質文化遺存獨一無二。在廣德寺,觀音大殿竟然與佛祖大殿比肩而建,其間距離不足三米,殿中供奉的是觀音男身像,他是廣德寺開山祖師克幽禪師的塑像,上懸“活菩薩”牌匾。而克幽禪師作為觀音菩薩的應化無疑對遂寧觀音信仰的形成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是觀音信仰現實化與具體化的例證,他造就了觀音信仰深深地植根于遂寧民眾的心中;作為克幽禪師的舍利塔,又緊貼觀音殿而建;更為神奇的是廣德寺獨得兩枚皇帝御賜旳鎮山法?。阂幻稙樗握孀谒n的“廣利禪寺觀音珠寶印”,一枚是明武宗所賜的“廣德禪寺”;還有觀音道場的標志性建筑“明代圣旨坊”和御賜觀音道場的文物件證“九龍碑”等。在靈泉寺,它的主廟根本就沒有供奉佛祖的大雄寶殿,正殿就是觀音殿,全寺供奉的唯一菩薩就是觀音。這些觀音文化的物質遺存集中反映了遂寧觀音信仰的影響力和獨特性。
其次是觀音民俗文化傳承的內容和形式富有獨創性。
在觀音民俗文化的內容方面,最具獨創性的是有關觀音三姊妹在遂寧出生、修行、得道的民間傳說,其中,流傳得最為生動、同時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是“火燒白雀寺”:“上古時期,一支神秘的西域部落舉國東遷,落腳在水草茂密的涪江中游,建立了一個城邦國家(舊址在今天的遂寧龍坪鄉),國王妙莊有三個女兒,分別取名為妙清、妙音、妙善。美麗聰慧的三姊妹,一心向佛,不愿遵父命出嫁。妙莊王沖冠一怒,放火燒了三姊妹終日禮佛的北厥寺。北厥寺的沖天火光映入西方如來的慧眼,佛祖拈花一揮,點化了葬身火海的妙氏三姊妹和五百僧眾。三姊妹同時得道成為觀音菩薩,根據佛祖的旨意,分別在遂寧的廣德寺、靈泉寺、南海普陀山參佛悟道,普度眾生”。關于“火燒白雀寺”的故事后來還流傳到陜西省,在《續修陜西通志·風俗》和銅川市耀縣的《大香山志》中有類似的記載。前者明確指出,當地的白雀寺“系四川遂寧香山白雀寺的仿造”;后者明確記載“昔日妙善公主因婚姻不滿而出家,開始在四川遂寧白雀寺,莊王曾屢詔不歸,后有火燒白雀寺的傳說”[7].為此,中央民族大學博士生導師邢莉教授指出“川中遂寧地區流傳的關于妙善公主及其三姊妹的原創傳說體現了大乘佛教倡導的大慈大悲精神,主要包括《神秘的北闕寺》、《火燒白雀寺》、《斷臂救父》、《姊妹觀音三分道場》等。據初步調查,這些傳說流傳廣泛,闡釋了觀音信仰在川中地區中國化和女性化的歷程。觀音三姊妹的傳說發生在遂寧,其一認可了中國觀音是從公主變為菩薩的身份。中國觀音起源是妙善公主,妙善公主是妙莊王的女兒,其王土有跡可尋。其二認可了中國觀音的女性身份。她不是男童身或須眉男子,更不是小馬駒,完全脫離了印度觀音的形態。其三闡釋了千手千眼觀音的來源,妙善因救父而舍手眼,顯現了千手千眼的助人形象?!薄芭c祖國各地的觀音信仰相比較,我認為地處祖國西南地區的四川遂寧的觀音信仰具有自己鮮明的地域特色。”[8]綜上所述,遂寧關于觀音三姊妹誕生出世、出家修行、得道成佛的民間故事的確具有原創性,并影響深廣,奠定了中國觀音信仰的重要基礎。
在觀音民俗文化的傳承形式方面,最具獨創性的的是遂寧的觀音香會節。由于遂寧的老百姓認定觀音三姊妹在遂寧出生、出家、得道,所以廣德寺、靈泉寺每年要為觀音菩薩舉辦三次香會節,分別在觀音的生日(農歷2月19日)、出家日(農歷6月19日)、得道日(9月19日)。這種一年由廣德、靈泉二寺舉辦的觀音香會節在國內實屬罕見。遂寧香會節自明中葉逐漸形成以來,不斷完善,活動內容不斷增加。“觀音三會”經歷了由進香還愿、祈佑求福、誦經禮拜、慈善救濟等佛教法會活動,漸次加入雜技、歌舞、戲曲、武術等娛樂項目,后又加入種種商業貿易活動的不斷完善的過程。它是極具遂寧地域特色的集佛教信仰、娛樂表演、旅游觀光、商品流通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社會活動。其主題是以觀音菩薩為中心展開,如農民組織的朝山會、工商界策劃的朝山會、乃至丐幫的朝山會等,皆以朝拜禮覲觀音菩薩為宗旨進行各種設計、宣傳,安排活動內容與形式等。遂寧香會節期間的佛事活動也有獨創性,有比較規范的程序儀式,有著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充分的準備性。凡是誠心來敬佛的信眾,事先要吃齋禁欲,沐浴更衣,備好供品。二是自發的組織性。來敬佛的一般都是成群結隊,或三五十人,或七八十人,甚至上百人一起,誰背香蠟,誰托供品,誰舉橫幅,誰打彩旗,誰敲鑼鼓,都是約定俗成。三是拜佛模式的規范性。朝山隊伍進廟后,先要奏頌經,舞獅滾龍,而后,自覺依次進入佛堂,口念“阿彌陀佛”,繞佛一周,然后上香祈福,接著是面佛跪拜,拜佛是要做到雙手雙腳和頭部著地,是五體投地以示虔誠;拜畢雙手合十向佛鞠躬行禮。這個過程與其他寺廟敬香拜佛活動的松散式、自由式有明顯不同。遂寧香會節充分體現了觀音菩薩開闡無遮、平等大悲的精神,貴在人人參與,不論那女老少,不論貴賤貧富。這種全民參與的意識與精神,在觀音菩薩的節日氛圍中得以實現。在觀音菩薩的蓮花座前,沒有男尊女卑,沒有你慧我愚,沒有王侯賤民,一律平等賜予,各滿所愿;在觀音菩薩的蓮花座前,苦難受傷的心靈得以慰藉,高傲輕慢的我執得以平息,自私殘暴的三毒得以化解,圓滿同體大悲,各取所需。這就是遂寧市香會節經久不衰、盛況空前的獨特魅力所在。由于遂寧香會節佛事活動規范有序、節日氣氛濃厚快樂又能促進地方經濟繁榮,其規模越來越大。成千上萬的、來自陜、甘、青、藏、云、貴及周邊六七十個縣和地區的善男信女涌向靈泉、廣德朝山進香。總之。遂寧觀音香會節傳承的久遠、內容的豐富、程式的規整、影響的深廣都是獨一無二的。
觀音信仰的中國化、遂寧化表明了觀音菩薩的平等慈悲、圓融無礙、有求必應、神通自在的偉大精神與超凡境界已深深融入遂寧民眾的心中。它不僅存在著信仰行為,還存在實踐行為,觀音助人理念規范了民眾的行為,它體現了民眾向真、向善、向美的心理。這是遂寧及周邊民眾前來朝拜觀音菩薩的根本原因。觀音信仰的遂寧化進程對于我們今天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豐厚的啟發。我們認為,我們當下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從以下六方面來進行。
其一是把培育寓于民心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體征,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與實踐。它從國家(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個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三個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行了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9]我們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到全民心中,深入民心,就必須了解民情民意,知曉他們的所思所想,只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深深的包含在民眾的情意之中,才會產生持續不斷、經久不衰的信仰行為和實踐行為。遂寧民眾對觀音信仰的長期穩定的堅守、傳播,就在于觀音的慈悲平等、圓融無礙的偉大精神,這就表明民眾的所思所想,這也是他們特別渴望的一種精神境界。為此,我們在具體的培育過程中,就應該把民眾所向往的慈善、自由、平等的精神境界及其向真向善向美的心理需求作為培育的基礎和關鍵,引導全社會加強這些精神文明建設,不斷通過理論引導和社會實踐強化民眾對以上價值觀念的堅定信仰,逐步延伸到國家、社會、個人的其他方面,切記全面出擊,不分主次,不管民心所向,簡單的高大上的培育行為常常收效并不明顯。
其二是把培育寓于民生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還必須與關注民生、解決民生疾苦結合起來,這樣才會對民眾產生長久的動力追求。遂寧民眾信仰觀音的關鍵在于觀音菩薩以千手千眼尋聲問苦,以楊柳凈瓶遍灑甘露,慈悲為懷,普度眾生,救民于苦海。為此,我們的培育行動也必須建立在對民生疾苦、老百姓關心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的切實解決、讓民眾過上幸福安寧的生活的現實基礎上。一切有損民眾的利益的人和事都不能發生,全心全意為民眾做好事、樂于助人成為一種社會時尚,尤其是大中小學生教育必須引進義工服務理念及其考核評價,久久為功方能用事實教育民眾接受并踐行友善等價值理念。
其三是把培育寓于透明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必須借助互聯網這一信息高速公路,加強公開透明的監督監管,讓好人好事與壞人壞事、光明與陰暗、真善美與假惡丑都置于陽光下,通過新聞媒介積極引導社會文明建設,鞭撻社會陰暗面,切實做到扶正祛邪,積極構建向真、向善、向美的良好政治生態和社會生態。只有這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得到民眾的積極踐行。
其四是把培育寓于制度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必須納入制度建設之中,形成科學有效的訴求表達機制、利益協調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最大限度增進社會和諧,切實培養民眾的公正法治意識。觀音信仰在全國各地都很普遍,唯獨遂寧觀音信仰持續不斷上千年,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它的佛事活動的程序禮儀很規范,不是那種松散式、自由式禮拜,這種上千年的程序禮儀規范對不同時期的民眾固化、強化觀音信仰有著明顯的約束作用。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也應有制度的保證與法律的規范。
其五是把培育寓于娛樂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必須借助民眾喜聞樂見的各種載體來開展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遂寧觀音信仰能傳承千年并影響深廣的一個重要方面是遂寧香會節期間適時引入了雜技、曲藝、武術等娛樂項目表演,以增強節日氣氛,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化效果。為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除了正面引導宣傳外,還應像觀音香會節傳承觀音信仰一樣,圍繞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層面的內容設立相關紀念性節日或借助與核心價值觀內容相關的已有傳統節日。在這些節日期間,不斷引入、豐富宣傳教育的形式與載體,創造性的開展一系列的民眾喜聞樂見的紀念、慶?;顒?,讓民眾在娛樂、休閑中陶冶情操、得到教化,不斷強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仰。
[1]釋普正.觀音道場千年福地[M].廣德寺印,2009.6.
[2][3][4][8]劉輝.中國觀音與人文遂寧[M].成都:巴蜀書社,2011:68.71.52.81.
[5]鄭禎誠.西部的發現中國觀音——妙善公主的故鄉在遂寧[M].成都:巴蜀書社,2004:139.
[6]劉輝.觀音信仰民俗探源[M].成都:巴蜀書社,2008:35.
[7]王金星,等.遂寧文化概論[M].北京:學苑出版社,2014: 252.
[9]趙云虎,等.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160.
責任編輯:周哲良
G127
A
1672-2094(2016)05-0072-05
2016-09-20
遂寧市社科聯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觀音文化研究”的成果之一。
杜春海(1964-),男,四川射洪人,四川職業技術學院文化傳播系教授。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兒童文學、遂寧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