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潔雯(韶關學院法學院,廣東韶關512005)
?
法學專業模擬審判教學改革的思考
——以計算機模擬審判教學為視角
曾潔雯
(韶關學院法學院,廣東韶關512005)
摘要:模擬審判教學是高校培養法學專業學生職業技能和法律素養的有效手段,以計算機模擬審判教學方式作切入點,探討并改進當前傳統模擬審判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對于深化法學實踐教學改革,提高實踐教學效果有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模擬審判;計算機;教學改革;培養目標
法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法學教育的目的,不應脫離實際進行孤立的知識傳授、理論教育和學術培養,而應把它當成一種專業訓練,應當教授的是法律職業者必備的技能和素質[1]。模擬審判正是這樣一種對理論教學和實務訓練都有兼顧的教學方式,它能夠較好地解決傳統法學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只重視知識傳授和學術研究而忽視職業思維訓練和能力培養的問題,促進應用型、復合型法律職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然而,當前高校模擬審判教學中存在的參與庭審人數有限、表演色彩過濃、缺乏客觀評價機制等現象,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為此,立足于以往模擬審判教學的經驗,以計算機模擬審判作切入點,探討提高模擬審判教學效果的方法,對于當前法學實踐教學改革顯得尤為必要。
模擬審判,又稱為模擬法庭,是在特定場所內展現真實法庭場景并對法庭審理過程進行模擬的法學教學方法。通過模擬和表現當事人、參與人、裁判者在法庭審判中的訴訟行為、立場與追求,顯現世俗生活與法律評價,驅動學生整合與建構法律知識,習得法律技能、生成法律思維、型塑公平正義的價值觀,體悟角色利益與法律職業需求[2]。
課程的培養目標直接體現該課程的功能和價值取向,準確定位課程培養目標不僅是學科建設的最基本要求,也是選擇適宜教學方式以實現理想教學效果的保證。根據我國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結合學科建設的要求,模擬審判課程的培養目標可定位為:適應法學專業培養目標,堅持法學教育與司法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運用相關法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簡而言之,從認知目標和能力目標兩個方面定位模擬審判教學課程的培養目標更符合該門實踐性課程的特點。
(一)從認知目標來看,模擬審判教學側重對學生法律實務知識的掌握
該課程開設的目的和任務在于通過具體案件的模擬審判,讓學生了解民事、刑事和行政三大訴訟的基本程序及具體訴訟制度,熟悉庭審規則和基本流程,增強學生對法官、檢察官、律師等法律角色的認知。除此之外,還包括對一些專業理論課中未曾涉及的具體法律實務知識的認識,如法庭的基本布局要求,庭審過程中法槌使用規則,出庭法官、檢察官及律師的著裝要求等。雖然這些法律知識層面的內容簡單,但是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對于學生將來從事法律實務工作具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二)從能力目標來看,模擬審判教學注重對學生法律實務操作技能的培養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說過:“我們所學的絕不是什么神秘的知識,而是一門職業。”[3]法學院的學生需要擁有法律職業技能,培養從業者的法律職業技能是法學教育的重點。模擬審判教學本身就是法律職業技能的訓練,學生根據自己所擔任的法律角色準備相關的法律文書、證據材料,出庭參加案件的審理,進行陳述、舉證、質證、辯論、評議、宣判等一系列庭審活動。通過這些環節的教學活動,訓練和提高學生的法律文書寫作能力、程序操作能力、法庭語言表達和辯論能力、證據運用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專業技能與法律邏輯思維能力的養成。
模擬審判教學對于培養學生法律知識的運用能力、法律實務操作能力及法律思維能力具有很大的成效,但與此同時,當前模擬審判教學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其培養目標的實現。
(一)模擬審判教學參與庭審的人數過少,學生得不到普遍的學習和鍛煉
模擬法庭特殊的空間,決定了一個班僅有十名左右的學生有機會擔任法官、檢察官、律師等法律角色參與案件審判,大多數學生都是作為聽眾袖手旁觀。旁聽審案的學生由于沒有機會擔任法律角色直接參與實踐課堂的學習,從而缺乏學習的動力和興趣。這樣的模擬法庭教學只有少數學生能夠得到鍛煉,并不能滿足全體學生法學教育職業訓練的普遍需求。
(二)模擬審判教學案例的選取不夠嚴謹合理,影響教學效果
模擬法庭教學選取的案件多數來源于網絡,或者是教材中的教學案例,缺乏實際案卷中相關的實證材料,學生對其缺乏直觀、感性的認識,對案情及案件爭議焦點的理解不夠具體、深入,對佐證材料的了解不夠充分,導致庭審時對問題的解決容易出現簡單化傾向,學生僅僅滿足于庭審程序的完成而忽略了實體法知識的運用,這有可能對學生將來處理實際案件產生誤導。
(三)模擬審判表演色彩過于濃厚,重程序流暢,輕實體法的運用
當前的模擬審判教學,過于強調模擬法庭的展示功能,展示案件的審判流程和不同法律角色的職業特點。因此在模擬審判活動中,為了取得更好的觀賞效果,往往組織學生事先排練,使得庭前準備成為彩排,庭審過程完全按照預定的劇本推進,導致在模擬審判中無法開展“舉證、質證”和“詢問、訊問”等環節,或即使開展了,也僅限于按照事先的編排念一遍,從而使這種模擬審判活動成為帶有濃重戲劇成分的實景演出,學生只是表演角色,缺乏對抗,無需應變。實際訴訟所需要的應變能力以及處理突發事件的各種技巧在這種模擬審判活動中,并不能得到充分的鍛煉和培養。
(四)模擬審判缺乏客觀合理的評價機制,影響學生對法律知識的認知和實務能力的培養
模擬審判課程在我國高校的開設雖然已有多年,但該門課程的教學在許多方面仍需不斷完善,如模擬審判的教學缺乏綜合、客觀、合理的評價機制,使得參與庭審及旁聽的學生對庭審程序是否合法、規范;法庭調查是否緊扣案件關鍵情節,舉證是否充分,質證是否清晰;法庭辯論是否圍繞案件爭議焦點,論點是否清楚明確,論據是否真實可靠,論證是否充分;語言表達是否準確流暢;法律思維是否嚴謹等等問題缺乏一個全面的、客觀的認識,從而影響教學效果的提高。
模擬審判作為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在法學教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存在的不足卻也限制了其教學目標的進一步推進。為了改變當前模擬審判教學中存在的學生參與面過窄、表演色彩過濃等問題,我們在模擬審判教學改革中引入了計算機模擬審判的教學方法,經過幾年的探索,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計算機模擬法庭的構建及在教學中的應用
計算機模擬審判教學,是通過運用計算機網絡平臺和現代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開發和設計的模擬審判教學軟件進行教學改革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具體而言,是在學生學完主要實體法課程和所有訴訟法課程后,運用計算機模擬審判軟件,在模仿法院真實庭審的環境和流程虛擬環境中進行法律職業技能訓練。通過這一實訓方式,幫助學生將課堂和書本中所學的抽象理論知識具體化,在深化專業理論水平的同時,了解法官、檢察官及律師等法律角色的職業特點,掌握法律職業的基本技能。
1.計算機模擬審判課程的設計思路
其一,創建計算機庭審虛擬環境。通過計算機教學平臺再現真實法庭的場景和程序,讓參與的學生感受到法庭的莊嚴,迅速地進入角色狀態。在模擬法庭系統中各法律角色必須按照程序規定的順序進行發言,參與學生在電腦上通過操作就能夠完成從庭前準備到審理結束的整個模擬訴訟的學習過程。
其二,建立計算機教學平臺信息資源庫。學生可以通過該平臺查詢當事人基本情況,獲取案件案情以及法律法規的內容等相關信息,實現資源共享;庭審之前和庭審結束之后,師生之間也可在該教學平臺進行交流互動。
其三,創建計算機教學評估系統。學生在計算機教學平臺完成模擬審判后,直接在系統提交模擬審判對抗的過程記錄,以及起訴狀、答辯狀、代理詞、判決書等相關的法律文書,指導教師據此對學生參與庭審的表現情況進行點評并給出成績。
2.計算機模擬審判的組織與實施
準備階段:在模擬審判正式開庭前一周,指導教師選擇案例并把案情等相關信息導入計算機教學平臺案件資源庫,向學生下達《模擬審判任務指導書》,同時把抽取了起訴狀、答辯狀、判決書等法律文書的案卷材料發給學生(如后文所述,我們盡量采用從法院或律師事務所調取的已經審結的真實案件),讓學生了解案情并準備開庭用的訴訟文書、證據材料等。
實施階段:第一,選擇角色,組成模擬審判小組。由學生自主選擇相應的法律角色,并組合成三人小組進行模擬審判。每個學生在刑事訴訟、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三種不同類型的模擬審判中必須擔當不同的法律角色,在完成所有的模擬審判任務后,方可獲得該門模擬審判課程的成績。第二,開庭審理,完成模擬審判各環節。在學生開始計算機模擬審判前,指導老師介紹計算機模擬審判規則及操作方法,然后按照法庭準備、法庭調查、法庭辯論、最后陳述、評議宣判的程序完成模擬審判全過程。在審判過程中,法官是模擬審判的核心,根據庭審程序及其他法庭角色參與人員的申請,法官授予相應角色發言權,制止與案情無關的發言,引導其他參與人員開展庭審活動;而其他的法庭角色,如檢察官、律師、當事人等,則應遵守庭審規則,在法官的指引下通過在系統中發言陳述自己的觀點和主張來履行自己的職責,完成庭審任務。
(二)計算機模擬審判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案例的選擇及案卷材料的使用
一是對模擬審判教學中采用的案例要進行認真篩選。如果選擇法律關系過于簡單清楚、責任過于分明的案例,那么辯論時無法形成交鋒,達不到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能力的目的;或者相反,如果選擇案情過于復雜,甚至需要作進一步技術鑒定的案例,也不利于學生進行案情分析。應選擇難易程度適當、有爭議的、有探討空間的案例。同時,經過多年實踐教學,我們認為選擇的案例來自于法院已經審結的實際案件,遠比那些網絡上或教材中需要進一步編寫佐證材料的案件客觀真實,且教學效果更好。
二是對案例素材的處理和使用應把握合理尺度。以往在教學中存在誤區:指導教師直接把從法院、律師事務所等單位收集的、已有判決結論的案例發給學生,此舉容易造成學生模仿照抄案卷現成結論,在某種程度上會禁錮學生的思維。合理的做法是在抽取代理詞、判決書等法律文書后,再把其余案卷材料發給學生去完成庭審任務,以不確定性來啟迪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此外,由于計算機模擬審判是利用網絡進行的法學實踐教學,對于證據的處理也應網絡化、信息化。需將證據材料通過計算機技術制作成相應的文字材料、圖片材料、聲音材料、視頻材料,或是多種類型的綜合材料并上傳到計算機模擬系統。
2.指導教師的定位和指導工作的思路
在庭審開始之前,指導教師應重點指導擔任法官角色的學生抓住案件的爭議焦點制定詳細的審理提綱,熟悉法庭審理的進程。對于其他角色的參與人員,可通過組織簡單預演的方式使他們熟悉庭審的基本步驟和基本規則,但不需把案件的實體內容參入其中,避免預演成為庭前彩排,影響審判時參與人員的臨場發揮。
在模擬審判準備過程中,指導教師只需提供案例情況、雙方證據,但不可事先對案卷材料進行分析并將自己的觀點告知學生;對于法律角色的選擇及模擬審判小組的組成,指導教師可建議學生自由組合或者按學號順序組成原告(代理人)、被告(代理人)、法官三人審判小組,從實施的情況來看,自由組合更有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之,在整個計算機模擬審判教學過程中,指導教師只是起著指導引領作用,本著不參與、不干涉的原則,模擬審判從庭前準備到庭審結束等各個環節的工作都由學生獨立完成。在這期間即使學生出現錯誤或是遇到困難,都不要中止模擬審判的進行。教師應在庭審結束后再指正之前出現的錯誤或提出解決方案,以確保學生能夠獨立完成整個庭審過程,得到充分的鍛煉。
3.計算機模擬審判和實體模擬審判之間的銜接
按照模擬審判課程總體的計劃安排,計算機模擬審判結束之后,將通過實體模擬審判進一步完成和實現模擬審判課程設置的目標和任務。為了提高模擬審判課程的效果,必須做好兩者之間的銜接工作,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實體模擬案例的選擇:實體模擬審判采用計算機模擬審判的案例,避免旁聽的同學由于不熟悉案情而僅僅只是聽聽而已的現象。大家會因為在計算機模擬審判中參與過該案的審理,因而在旁聽時能夠帶著問題及興趣旁聽,有助于實體模擬審判取得更好的效果。
模擬團隊的組織:實戰模擬審判能夠給同學們提供一個上佳的仿真鍛煉機會,大家往往踴躍參與。指導教師可通過觀察和批改作業,找出計算機模擬審判中表現較好的同學組成實戰模擬團隊。這種組隊方式既是對認真參加計算機模擬審判同學的肯定,同時也可以促使這些同學再接再厲,在實戰模擬中有更精彩的表現。
模擬審判的點評:計算機模擬審判結束后,指導老師對提交上來的庭審對抗過程記錄及各種法律文書進行批改,然后設專門一節課進行評點,從庭審的程序、邏輯思路及法律角色的表現、法律文書的撰寫等方面進行評價,讓學生從中認識到自己在計算機模擬中的優點及存在的不足,為實戰模擬做好準備。這樣的一種評估機制,同樣適用于實體模擬審判。
模擬審判是大學本科法學專業實踐教學的一門重要課程,它所具有的以學生為主導,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有機結合的特點,備受法學教育的重視和學生的歡迎。然而,傳統模擬審判教學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也制約著模擬審判教學功能的發揮。將計算機模擬審判作為實體模擬審判的前置教學環節,不僅能夠有效地解決傳統模擬審判中存在的問題,還能在最大程度上發揮模擬審判在培養學生訴訟技能方面的積極作用,提高模擬審判實訓教學模式在我國法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的地位。
參考文獻:
[1]曾憲義,張文顯.中國法學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6.
[2]孫曉樓.法律教育[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103.
[3]強世功.法律人的城邦[M].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2003:73.
(責任編輯:陳景增)
Reflections on the Reform in the Simulation Trial Teaching of Law Specialty: A Case Study of Computer Simulation Trial Teaching
ZENG Jie-wen
(College of Law,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Guangdong,China)
Abstract:Simulation trial teaching is the effective measure to develop law students' legal literacy and occupation skill,based on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trial teaching method as the entry angle.To explore and improve the current deficiencies in the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simulation trial i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law 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simulation trial;computer;reform in teaching;training target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5348(2016)03-0160-04
[收稿日期]2016-02-26
[基金項目]韶關學院第十四批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項目“高校模擬法庭教學的實踐與改革研究”(SYJY20131450)
[作者簡介]曾潔雯(1966-),女,廣東花都人,韶關學院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行政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