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萍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點滴體會
◎李玉萍
低年級語文教學內容雖然簡單,但它是小學語文學科基礎中的基礎,怎么教才能使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短的低年級學生能夠理解、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學習成績呢?筆者認為教師首先要在課堂教學上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組織才能、努力營造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成為學習的主人。再著力從學生識字、寫字、朗讀、寫作等方面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語文教學;體會;小學低年級
小學低年級語文是小學語文學科基礎中的基礎。低年級語文教學內容雖是簡單,但是真正怎樣教才能使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短的低年級學生能夠理解、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習成績呢?筆者起初有些迷茫,可是經過近幾年連續承擔低年級語文教學后,筆者認為教師首先要在課堂教學上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組織才能,努力營造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成為學習的主人。再著力從以下方面做起:
識字是閱讀的基礎,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主要以識字教學為主,識字量大。因此,在低年級階段應努力培養學生識字的興趣,正確引導,使學生樂于識字。
1.注重課前預習,獨立尋疑,營造自主學習氛圍
良好的預習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預習中,首先要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初讀課文時,按“導讀”提示自學;深入理解課文時圍繞思考練習自學。在預習中畫出重點詞句,尋找出不理解之處,進行質疑,甚至可以提出對知識本身進行的懷疑、研究,這就能使學生產生查閱的動力、爭論的欲望、獲勝的信心?!墩Z文課程標準》也把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列入教學的第一目標,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因此,一堂課中如何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
2.運用各種方法,讓學生“會”學
(1)形象記憶法
識記生字的過程中如果采用比較形象的描述、直觀的演示或聯系生活實際的話,就比較好理解了。前不久,筆者看過一篇文章,作者介紹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先生教“紙”字后,很多學生會多加一點,并且屢教不改,于是有一天,那位先生帶來一張白紙,用飽蘸墨汁的毛筆在上面狠狠點了一下,紙上馬上出現了一片污跡。先生說:“現在這張紙已有了污點,是廢紙一張,沒用了?!彪S手扔進了廢紙箱。從那以后,學生再沒犯過此類錯誤,并且也給作者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這就是一個比較突出的例子。形象記憶的方法當然還有游戲、猜謎、多媒體演示等,只要運用恰當,同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總結記錄法
許多教師都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學生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同一個字寫錯,之所以會造成這種現象,是由于學生根本沒有動腦筋思考寫錯的原因,也沒有去想以后該注意什么。于是,筆者要求學生把自己每次作業中寫錯的字整理下來,自己分析字形,并寫出注意點,還要經常復習,學生便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了。
(3)復習鞏固法
學生天賦各不相同,一堂課下來對于生字詞,有的只需讀過或抄過一遍便能很好地記住了,而有的則需反復的練習以加深記憶。不過當時學得再好,時間一長,如果不去再現的話,也會逐漸遺忘。復習最基本的方法是讀、抄、默,在熟讀的基礎上做到正確地抄寫并默寫出來。總之,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有了學習方法,就有了學習的效率,這對學生來說是終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因為朗讀既可以規范學生的口語,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有些詩文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語感?!?/p>
如《荷葉圓圓》是一篇散文詩,語句優美、輕快活潑,很適合朗讀。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筆者十分重視朗讀的訓練。從層次上,讓學生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有感情地讀;從形式上,為了讓學生喜歡讀,讀出趣味,先安排個別朗讀、同桌互讀、小組讀、表演式朗讀、全班齊讀、師生交替讀等,教師作指導和示范,允許學生個性化的朗讀。
在這一環節中,筆者先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原來荷葉中藏著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呢!(出示四幅圖。)多有意思??!那么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都把荷葉當作什么呢?快到課文里找找吧。(請同桌一起再把課文讀一讀。)四個調皮的小伙伴分別把荷葉當作了搖籃、停機坪、歌臺、涼傘。那么,它們是怎樣在荷葉上玩的?(讀出課文四句話)再指名用完整的話回答,做動作,貼卡片。朗讀指導不能孤立地進行,要與理解課文有機結合起來,做到讀中感悟,悟中促讀。然后設計了師生合作朗讀課文并配上音樂:看來,小朋友讀得很不錯,現在教師也想讀讀課文,好嗎?要想賽過教師,你們的眼睛可要看好每一幅圖,注意教師的手勢,看誰接得好!
荷葉圓圓的,綠綠的。
小水珠在圓圓的荷葉上滾來滾去,小水珠說:……
荷葉圓圓的,平平的,就像飛機場,小蜻蜓說:……
荷葉圓圓的,就像圓圓的歌臺,小青蛙在荷葉上興高采烈地跳來跳去,小青蛙說:……
荷葉圓圓的,就像一把撐開的涼傘,為小魚兒擋住了刺眼的陽光,小魚兒說:……最后又設計了這樣一個情節:出示頭飾,教師這里有4頂神奇的帽子,是什么呢?它們可神奇了,只要你戴上它就能變成這個小伙伴。誰喜歡小水珠?指名戴上,現在你戴上小水珠的頭飾就變成誰了?想想,小水珠走上臺,你把荷葉當作搖籃玩得開心嗎?現在就請你表演,下面的小觀眾注意聽他是否把高興的心情讀出來,有沒有動作和表情。
誰喜歡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指名三個同時上臺,戴上頭飾,你們在荷葉上玩得開心嗎?那你們也要把高興的心情讀出來。現在你們想一想,該怎樣出場、怎么讀、怎么做動作。分別表演,師生合作相互評議。
其他小朋友想來表演嗎?現在教師請剛才四位同學當小教師,帶領大家一起朗讀,表演。一會我們進行比賽,看誰最會表演。學生分組練習。分組上臺表演。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通過以上多樣化的朗讀訓練,激活了課堂教學氣氛,點燃了學生想象的火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已是水到渠成。這樣不僅能喚起學生全部的熱情,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而且能使學生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教師的領讀也能給學生建立很好的示范作用。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突出了直觀性和趣味性,課文大多是生動有趣的寓言故事、童話、看圖學文,內容豐富,圖文并茂。豐富的教學內容必須采用生動的教學方法才能得以體現。教師的“樂”教具有決定性作用,因為它是樂學的前提。為達到樂學,可將音樂引進課堂,創設輕松愉悅的氛圍,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時間短,持久性差,易疲勞,學生的注意力會自然分散,精力會松馳下來,表現疲倦狀態。此時配以音樂表演,讓他們充分活動腦、手、口等器官,在玩中不僅鞏固了知識,也集中了注意力。
讓寫作成為學生生活的需要,實現“我有話了,很想告訴別人,很想記下來”的良好狀態。注意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適當時候引導孩子寫話,越早越好。因材施教,抓好基礎不太好的學生的個別輔導,多激勵,增強信心。
板書是反映課文內容的鏡子,展示文章結構的屏幕,是教師教學使引人入勝的導游圖,是每一堂課的眼睛,對啟發學生思維、發展學生智力有很大作用。一幅童氣十足的粘貼畫,住住會使學生興趣盎然,它集直觀、形象、生動、活潑于一體,妙趣橫生,別具一格。
總之,以上是筆者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一些拙見,與大家分享共勉。但是教無定法,只要我們想法設法讓學生聽得懂、學得會、記得牢、用得活、有創新,切切實實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習成績,我們的教學都是有實效性的。
(作者單位:寧夏固原市涇源縣六盤山鎮第一小學756404)
G633.3
A
1992-7711(2016)08-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