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同輝 鄭光海
(中國共產黨奉節縣委員會黨校 重慶 404600)
現代農村經濟管理路徑思考
□方同輝鄭光海
(中國共產黨奉節縣委員會黨校重慶404600)
一流的管理造就一流的經濟,高度凸顯了經濟管理的重要性。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管理存在信息化程度較低、勞動力科學文化素質較低和產業結構不夠合理三大問題。從加強農村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培育新型現代農民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入手,可以改善我國農村經濟管理體系,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的優質發展。
現代農村;經濟管理;經濟發展
本文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4.049
經濟管理即在國家、地方經濟發展大政方針的指導下,以區域經濟社會條件和市場情況為依據,有組織、有計劃地對本地區經濟活動進行調控的活動,其是區域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我們可以將現代農村經濟管理的核心內容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農村財務和資產管理。財務和資產管理是農村經濟管理中最為重要的內容,在現代農村建設過程中,我們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財務、資產監督體系,確保資源要素合理流動以及集體財產的安全。二是農村土地管理。農村土地管理包括土地政策的宣傳、土地承包、土地轉讓以及農村用地規劃等,其目的在于保證基本農田不變的前提下,使土地發揮出最大的價值。三是農村經濟發展目標管理。經濟發展目標管理就是要科學制定本區域農村經濟發展的規劃,提出合適的發展目標,并嚴格按照規劃目標不懈努力。在制定經濟發展目標時不但要充分考慮當前的經濟狀況,而且要考慮未來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發展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現代農村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管理科學化程度得到了迅速提高,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農村經濟管理中的一系列問題制約了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不利于全面建成小康宏偉目標的實現。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農村經濟管理信息化程度較低。當前國際、國內都已步入了信息時代,走信息化、科技化發展道路已在全世界范圍內達成了共識。我國農村經濟管理信息化程度較低,無疑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農經經濟管理信息化程度底的根源在于信息網絡技術服務推廣不足、信息化手段成本較高、專業的信息化經濟管理人才較為缺乏和應用能力差[1],提高農村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迫在眉睫。
二是農村勞動力科學文化素質較低。當前我國人口流動頻繁,受教育程度較高的農村人口,由于觀念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大多喜歡進城務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留在農村的多為老人和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他們往往不會使用新機械進行作業,一些先進的種植培養技術等也不能完全應用于生產生活中,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三是農村產業結構不夠合理。土地經營規模小在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弊端日益明顯,尤其是在山區,土地經營模式基本上是零散、獨立的,難以實現大規模的經營,很難利用大型機械進行作業,出現了勞動強度大、收益低的局面,極大地損害了農民的熱情。實踐證明,小規模自給自足的農業生產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對于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必須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從而增加農民收入。
農村是我國全面小康的重要攻堅點,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著力點。我們必須下大力氣切實提高農村經濟管理水平,促進現代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一是加強農村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我們要從加強政府宏觀調控力度、加強部門之間協作和建立示范性村落入手,使我國農村經濟信息化建設能有序推進。農村經濟信息化管理的實質是跨專業、跨地區、跨部門的綜合性工作,這個過程中需要諸多的部門緊密配合。
二是培育新型現代農民。廣大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直接決定著新農村建設的成敗,各級部門要加強對農民力量的認識,通過教育培訓等方式,將農村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基層農技部門和科技人員的作用,分期分批對農民進行農業實用技術等培訓,促進農民的科學種養。另一方面,要培養一大批素質較高、能力扎實的村干部隊伍,傳播先進的文化知識和生產技能,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三是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現代農村管理中,管理者要轉變觀念,要因地制宜地發展外向型經濟,要積極引導廣大農民,廣開門路,創辦新型企業,走出一條集體辦、戶辦、聯戶辦全面創收的新途徑。在進行企業化發展的時候,既要做到“走出去”又要做到“引進來”。“走出去”就是要讓部分群眾到相關企業進行考察、學習,“引進來”就是要積極進行招商引資,發展外向型經濟。這樣方能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的高速、綠色發展。
1004-7026(2016)04-0068-01中國圖書分類號:F320.2
A
方同輝(1986-),男,漢族,重慶奉節人,中共奉節縣委黨校,助理講師,主要從事公共管理教學及科研工作;鄭光海(1971-),男,漢族,重慶奉節人,中共奉節縣委黨校,講師,主要從事公共管理教學及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