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泗洪縣雙溝實驗學校 宋嬋元
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訓練該如何開展
江蘇省泗洪縣雙溝實驗學校宋嬋元
閱讀教學,是為了著重培養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而進行的一系列語文訓練。無論從我國語言文字的基本特性和語文教學的根本宗旨方面看,還是從閱讀教學論和閱讀認知心理方面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核心和靈魂都應該是一個“讀”字。“讀”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徑。忽視“讀”或“讀”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引導學生多讀書,指導學生讀好書,是任何時髦的教法都無法取代的。但從教學第一線的實際情況看,首先,朗讀教學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朗讀在一堂課中所占的比重還相當輕,平均不足7分鐘。其次,朗讀教學質量低下,只是低層次的讀響亮,讀正確流利,缺乏對學生感情朗讀的具體指導。第三,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語文測試中對朗讀的檢測很少甚至沒有,同時,對學生朗讀的檢測、評價缺乏科學性,存在很大的隨意性。第四,由于受教師朗讀水平的影響,教學中,教師范讀極少,朗讀指導存在許多不當之處。
對于這些不良狀況,我們必須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并且,《大綱》在“教學內容和要求”中對低、中、高年段都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葉圣陶先生曾說:“語文教師是引導學生讀書、看書的,而不是給學生講書的。”正因為如此,近年來有不少專家學者和有識之士呼吁閱讀教學要返樸歸真,練好“讀”功。那么,如何過好讀書關呢?下面談談筆者的一些粗淺之見。
要引導學生多讀書,指導學生讀好書,教師必須明確讀書的重要意義。多讀書最大的好處和最突出的優勢是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感。葉圣陶先生曾說:“文字語言的訓練,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訓練語感。”那么什么是語感呢?葉圣陶先生認為,語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符號刺激所產生的一種直覺。既然如此,我們培養學生的語感就應該從語言文字符號的刺激入手,而“讀”則是最積極最有效的“刺激”。“讀”到了位,學生語感的培養才可能到位,語文綜合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具體地講,多讀有以下六大好處:第一,多讀可以識記生字。“閱讀是識字的基本途徑”,多讀可以促使學生記住字音,區別字形,了解字義。第二,多讀可以釋詞析句。通過反復誦讀,學生便能夠結合上下文準確地領悟詞語和句子的意思,從而達到“自能通解”“自求得之”(葉圣陶語)。第三,多讀可以深化理解。只有多讀并讀出情感來,才能與作者和文中主人公產生共鳴,才能明白字里行間的深刻蘊含,才能達到理解的深化和感情的升華。第四,多讀可以訓練思維。在論及讀與思的關系時,別林斯基曾經指出:“閱讀時,你到處感覺他的存在,但卻看不見他本人,你讀到他的語言,卻聽不到他的聲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補足這個缺點。”教師要訓練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根據課文內容展開豐富的想象。而只有多讀,學生的想象才可能豐富,思維能力才能迅速提高。第五,多讀可以背記佳詞妙語。小學階段的學生“物欲未染,知識未開,則多記性,少悟性”(清人陸世儀語)。利用學生記憶的黃金時代使之多讀熟記佳詞妙語,精美詩文,為口頭和書面語言的表達勤輸“養料”,多作儲備,他們日后的“說”和“寫”才有源頭活水。第六,多讀可以感悟寫作技法。學生讀得多了,就能夠更深入地體悟遣詞用語之妙,學習布局謀篇之法,而學生在讀書實踐活動中所感知領悟的寫作技法,往往是教師在作文課上難以指導出來的。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幾經修訂,都無一例外地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第一位的基本要求。那么如何幫助學生達到這一要求呢?
要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教師的示范朗讀非常重要。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和發展的,兒童自然也不會例外。因此,在朗讀教學中,我們應順應這一規律,通過多種手段把學生引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要引導學生“入境”。引導學生“入境”的方法有很多,如示范法、描述法、回憶法、音像法、看圖法、創設情境法等。其中最常用、最實用的是示范法。所謂“示范法”,可以由教師范讀,也可以用朗讀磁帶代替教師范讀,還可以讓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范讀。以真情實感激發學生的情感,使語言文字變為鮮明的形象或場景,使學生雖在教室之中,卻有身臨其境之感,與教師、與作者、與書中人物產生共鳴。只有這樣,孩子們受到的教育才會是深刻的,終生難忘的。哲學家黑格爾曾經說過:“教師是孩子們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多注意給學生以示范影響。教師在范讀課文時,學生可以視其人,聞其聲,直接領略老師的語氣、語調及表情,進而仔細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和感情基調。教師如果能經常給學生正確的、動之以情的范讀,就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不斷提高學生讀書的興趣。曾聽過一節公開課《丑小鴨》,當教者聲情并茂地讀到丑小鴨一系列凄慘遭遇時,學生們都為之動容,有的緊皺眉頭,有的屏住呼吸,有些感情豐富的,則為之落淚。直到老師把課文讀完了,學生們這才長長地吸了一口氣,對著老師微笑。學生的這種感受是對老師范讀的最好肯定。當教師問及誰想向老師挑戰時,學生們都表現出躍躍欲試的急切心情,讀書的興趣大大提高了,必然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