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人拆字趣聞
蘇東坡與佛印和尚是至交。一次,蘇東坡去找佛印,見他正與三個木匠為廟頂設計一只木質的小狗。四人圍在一起,對著木狗評頭論足。蘇東坡靈機一動,上前對佛印說:“我有一上聯在此,佛兄可對否?”隨即出口吟道:“四口圍犬終成器,口多犬少。”佛印一聽,心想這是一副拆字聯,四口人圍住一只犬,正是一個“器”字。四口對一犬,可不是口多犬少嗎?佛印正皺眉撓頭時,忽然看見兩個人抬著一根木頭走了過來,他眼前一亮,聯從口出:“二人抬木邁步來,人短木長。”蘇東坡聽罷,連聲稱妙。原來,繁體“”是“木”字腰窩兩個小“人”,木頭挺長,人卻極短。佛印同樣用拆字法對出了下聯,可謂天衣無縫。
明人蔣燾,少時即能詩善對。一天,家中來了客人。此時窗外正下著小雨,客人想考考他,便出聯曰:“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凍”字拆開是“東兩點”;灑字拆開是“西三點”,對起來有一定難度。這時,只見蔣燾從屋里抱出一個大西瓜,切成兩半,其中一半切了七刀,另一半切了八刀,對客人說:“請各位指教,我的下聯對出來了。”他見客人納悶,補充說:“剛才對的是——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客人贊不絕口。“切”字拆開正好是“七”“刀”,而“分”字拆開是“八”“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