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天崗湖小學 李 娜
春天的色彩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天崗湖小學 李 娜
春,明媚的春,溫和的春,又回來了,又來到了我們的身邊。你總是溫柔地飄舞著,是那么親近,親切。總讓人不能忘懷那令人陶醉的夢!春天一個富有詩意、生機勃勃的季節;春天是一個富有生命力的季節;也是一個美麗、神奇,充滿希望的季節。春天里的孩子們是否也如春天般美麗、春意盎然呢?今天的學生由于社會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都是高速飛奔,人文意識的復雜化,個性思維的自主化,都對現階段的教育形成了巨大的沖擊。
又是新的開始,一群不諳世事的小家伙在懵懂中升入一年級。看著一張張可愛的笑臉,一雙雙求知的眼睛,一個個活潑的身影,我暗下決心,要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這些天真無邪的孩子身上,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與集體的溫暖。結果開學不到半個月,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在短短的一周內,我連續“斷案”六次,足足地過了一把“包公”的癮。事情發生在一名叫陳玉杰的小男孩身上。要上語文課了,我讓孩子們做課前準備工作,事先拿出自己的拼音卡。一分鐘后,教室里一片嘩然:“老師,我的拼音卡不在了!”“老師,我的也不在了……”叫喊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拼音卡不在了的同學舉起手來。”我說。只見全班五十多個同學齊刷刷地把小手舉了起來。這一情景把我嚇了一跳!“這課看來不能上了。”我一邊想著,一邊示意孩子們安靜,腦子里卻在飛快地思考著,搜索著,怎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是誰這樣膽大包天!我該如何“斷案?”
如果采取不恰當的方法,非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所以我靜了靜心,溫和地問道:“有哪個同學知道卡片去哪了?”“不知道,不知道!”孩子們都說不知道。在回答我的提問中,我仔細觀察了每個孩子的表情,沒有發現異常。“難道是其他班的同學拿的?”念頭一閃,立即被我自己推翻了。每天上下課班內都有人,放學后教室門緊鎖,還有傳達室師傅看著,不可能啊!而且不是什么值錢新鮮的東西,不值得一拿!那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本班孩子好奇心使然,拿著玩玩。我于是又問:“老師覺得你一定是好奇,想看看。沒關系,只要你再還給同學們,你還是好孩子。”班里還是一片“我沒拿,我沒拿”的聲音。整整一節課都沒有結果。怎么辦?下課后,我趁孩子們上微機課不在教室的時間,查了查孩子們的書包,結果發現孩子們丟失的拼音卡片在一個名叫陳玉杰的孩子的書包里。
在接下來的一周內,班內連續發生了六起類似的事情:丟失橡皮、丟失油畫棒、丟失酸奶、丟失本、不同的兩個孩子丟失鞋……經調查,所有事件均由陳玉杰一人所為。結果出來了,但如何引導孩子承認錯誤呢?我犯愁了。如果訓斥,那顯然是不可取的,孩子還小,怕經不起。只有采取恰當的方法才有可能讓孩子回心轉意。在前幾次出現此類事件時,我均以引導、開導為主,并沒有采取訓斥、責罵等方法進行處理,而是本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則,也沒有在班上告訴學生結果,也沒有告訴家長,怕一個“偷”的罪名傷了孩子的自尊。只是想通過這種方法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改掉壞毛病。但我這樣的良苦用心絲毫沒有阻止陳玉杰的“好奇心”,他依然一如既往,照拿別的同學的東西不誤!非但不改,還變本加厲,有小拿發展成為大拿!居然把別的同學的鞋子穿在腳上、藏在柜子里還死不承認。看來不告訴家長是不行了。我撥通了家長的電話,經了解,才知道孩子原來在幼兒園就有拿別人東西的壞毛病。但家長沒有及時制止與教育,才導致了今天的行為。
沒有人作正面引導,幼小的孩子意識不到他行為的嚴重性。我于是又問:“宋影與趙婷的鞋子是不是你拿的?”已經證據確鑿時,這孩子還面不改色,一副被冤枉的樣子。我氣極了:“你去教導處吧,我拿你沒辦法。”“去就去,我不怕!”到了教導處,教導主任對他進行了教育,可還是收效甚微。看來還得自己解決。回了辦公室,陳玉杰還是一副蠻橫的樣子。他的神情激怒了我,我正欲抬手,孩子突然跪到了地下:“老師,別打我,我以前還被我爸爸打得渾身是青。”我一聽,只有進行溝通與疏導,才可能發讓孩子回心轉意。也許現在就是教育的契機。對于七歲的孩子來說,深奧的道理恐怕他聽不懂。于是我給孩子舉了很多例子,講了很多故事,都是有關私拿別人東西的事例,從側面告訴孩子,你的這種行為是不對的,會被別人笑話的。只有承認錯誤,改掉壞毛病,你還是好孩子,老師和同學們照樣喜歡你,和你做朋友……結果我的誠心感動了陳玉杰,他臉上不講理的神情消失了,換之一臉的悔意。在我的詢問下,孩子承認了他所有的錯誤行為,包括以前的。在“元旦”放假以前,孩子要回家了,我給他的家長寫了一封長長的信。說明了事情的經過與結果以及孩子的巨大變化。讓家長在了解事情的過程后不要再對孩子進行盤問,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讓孩子從以往的錯誤中解脫出來,重新開始新的一天。家長給了我工作莫大的支持與配合,我甚感欣慰。兩年過去了,如今的陳玉杰已由原來的問題孩子成了一名全優學生。在擔任班長的工作中以身作則,任勞任怨。不但成為我的得力小助手,還成為同學們學習的好榜樣。在對待孩子的錯誤時,我們教育者一定要加以適當的、正確的引導與教育,這樣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們作為教師要發現學生的美,引導學生的美。孟子曰:“以力服人者,力不彰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只有“春風化雨”,才會“潤物無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小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是貫穿一生的形成教育。這一過程任重而道遠,我們每一個人,只有把握小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別,適合社會發展的需要,科學地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成為有用于社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