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石樓中學 黃國超
淺談學生個人生活、個性發展對作文教學的影響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石樓中學 黃國超
從眾多的教學公開課來看,教師大都還是把作文教學重點放在作文方法、技巧的指導,應試作文仍是作文的目標。因而筆者認為,使作文教學能更健康的發展,就應首先學生把從思想上、情感上、生活上“被作文”的狀態擺脫出來,讓作文在學生的生活及個性發展這個具有學生特色的肥土中得以滋長、壯大。還給學生自由表達自己心聲的空間,學生愿意寫將來還能寫,才是作文教學的真正目的。
作文 個人生活 個性發展 被動
語文教育有這么一個怪圈:許多深受教育多年的大學生畢業后,都還寫不出一篇象樣的應用文章。這似乎成了語文教學失敗的一個鐵的證據了。而在新的《課文課程標準》對作文教學早已提出了明確要求:作文教學要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它再一次重申了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這個顛撲不破的真理。然而教師和學生在實際寫作教學中又是怎樣呢?
在作文教學課上,許多教師經??桃庾非罅⒁鈽藴?、格式標準、寫法標準等規范化教學,向學生大談寫作秘訣,教學生編造出一些脫離自己生活真實與認識能力的“成人化”語言,“英雄化”思想的作文。學生是“一看題目就搖頭,攤開稿紙咬筆頭,苦思冥想皺眉頭,三個小時沒開頭?!笨梢哉f,這就是當前初中學生寫作的典型現狀。學生害怕寫作的原因,簡單的來說不外乎兩方面:一是沒有真正明確為什么要寫作;二是沒有解決好“寫什么”與“怎么寫”。然而真的沒有什么可寫嗎?現代生活給我們豐富多彩的生活,人生的經歷應該是比以前任何一個時代都多,這些都為寫作提供了基礎。如果作文教學的改變,還只是停留對課堂上的寫作方法和技巧的研討上,無非是從一種標準化向另一標準化地改變,此時,我們更應該思考學生個人生活及個性發展對我們現在作文教學的影響。
那么學生的個人生活和個性發展對學生的寫作有怎樣的影響呢?
首先,看看學生的個人生活對學生作文的極大影響。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中小學生在集體生活以外,在觀察、體驗、探索進程中,有成功、有失、有苦惱、有歡樂。這些來自個人生活的內心體驗,一經誘發,便對學生作文有激勵作用、啟示作用、沖擊作用。如果沒有課余時間對《三國演義》的熱衷和熟悉,南京考生蔣昕捷也很難寫高考滿分作文《赤兔馬之死》;如果沒有一次住院的個人經歷,作文題目的誘發,也許福建師大附中學生池志紅也很難寫出獲獎作文《給一位殘疾小朋友的信》。其實,既便是一個作家的成長也是如此:如果不是母親從小摟著他吟唱無數個童謠,詩人金波也不會創作出大量情真意美的詩篇,如果不是從小聽母親講故事長大,莫言也不會講故事講到諾貝爾獎。一個學生沒有在春雨中沐浴過,哪能體會到生命的價值;沒有在夏雷中震悚過,哪能體會到大自然的威嚴;沒有在秋風中走過,哪能體會到豐收的喜悅;沒有在冬雪中飛舞過,哪能體會到透心的悲涼。
其次,學生的個性發展又呈現出極大的差異,這些個性的差異性從多方面也對寫作也產生著影響:(1)由于學生的思維習慣不一樣,使得學生對作文題材、體裁和訓練形式具有選擇性。專業的作家還有他們擅長創作的文學樣式,學生也一樣,也有他們愿意寫的樣式(2)學生性格不一致,導致學生對教師的作文教學方法也具有選擇性。有的學生喜歡讓老師命題,而有的則反對老師嘮叨,希望自己獨立完成;有的學生喜歡老師在講評時表揚自己的作文,而有的卻認為那樣會使自己難堪。(3)學生從小積累的語文功底不一樣,也影響作文的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在作文時其時是有很大的主動性,設想,如果讓徐志摩去學魯迅寫雜文,我想在老師眼里,徐志摩肯定也成了寫作有問題的學生了。被動作文的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喜歡寫作文,甚至不會寫作文了。
現代文明發展到現在,人人都可以成為寫手,時下許多學生都會在網絡私人空間上寫隨筆、寫微博,寫心語感受,語言就相當細膩優美,遠比平時的作文要好。具代表性的就是名人頻頻出書。早有劉曉慶的《我的路》,后有趙忠祥的《歲月隨想》,緊隨其后就不計其數了,如:宋丹丹的《幸福深處》,劉德華親自執筆的《我是這樣長大》等等,央視主持人白巖松更是寫下一本24萬字厚書的隨筆集《痛并快樂著》,甚至,國外還有克林頓趕著寫了《我的生活》。這些人,當初在中學時,作文就很優秀嗎?進行了寫作技巧的專門訓練嗎?非也。這些不是作家所寫出來的作品,常常是受到全社會追捧,其原因就是:他們在作品中用自己真實的生活感動了大家,給人以啟示。從這一點上看,在當前社會,給學生一個發揮的空間,一個自由表述的平臺,學生就會是一個優秀的舞者。只要我們寫出我們生活的精彩,我們人人都有寫好文章的可能——這個精彩可以是一次一次的人生巔峰的沖刺,也可以是一段不經意間的人生感悟。
著名教授于丹老師最近在央視訪談節目《文明之旅?生活與詩》中說到:“把讀詩當作一種生活方式”,我想作文教學的改革是否也應可以是:把作文當作一種生活方式,讓作文是學生自己真情流露的一種語言方式。作文教學課上,關注學生的個人生活和個性發展,比教寫作方法更為重要。我們的作文教學,我們的社會和教育工作者更要從長遠培養角度來思考當前學生寫作的成與敗和作文教學發展之路。
【1】張宇.作文教學中的個性發展【J】.文理導航(中旬刊),2012(4)
【2】蔡茜.試析個性化寫作教學的必要性【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杜會科學版),2007(7)
【3】徐根蘭.談作文教學中如何發展學生個性【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2(5)
【4】陳小燕.回歸生活放飛個性——關于高中作文教學的嘗試【J】.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