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堰橋實驗小學 華 萍
捕捉合作學習契機 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有感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選擇
江蘇省無錫市堰橋實驗小學 華 萍
課堂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本文認為在以下時機根據(jù)學習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小組合作學習:1.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有困難時;2.當學生個人認識片面時;3.當學生彼此意見不一致時。此時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能真正發(fā)揮合作的效益,切實提高教學的實效。
小組合作學習 時機選擇 發(fā)揮潛能 提高效益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我深感在課堂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挖掘他們的潛能,但如果不分青紅皂白,隨手拈來,動輒合作則會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獨立學習的能力大大降低,只有根據(jù)學習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shù)臅r機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才能真正地發(fā)揮合作的效益,切實提高教學的實效。
筆者曾聽過兩堂語文課,授課內容都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的《孔子游春》這篇課文。課文的第八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講述孔子由水侃侃談起,教育弟子要做一個像水一樣的真君子。通過學習這一自然段讓學生體會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育方法。為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兩位教師分別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A老師在導入新課之后,出示第八自然段,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讀了課文以后有什么疑問?然后組織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自己的問題,能解決的在小組內解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說明這個問題提得很有價值。小組合作學習這一環(huán)節(jié)共耗時6分鐘。接下來,教師組織全班交流:哪些問題解決了?哪些問題沒有解決?學生首先把在小組里交流過的已解決的問題向大家反饋了一遍,然后不能解決的問題由教師寫在黑板上,全班最后只有兩個問題A為什么說水是“真君子”?B孔子為什么要看水?這一環(huán)節(jié)又用了5分鐘。剩下來的時間是教師組織學生全班討論這兩個問題,其間教師是不遺余力地引導,為了講透這段話包含的意思,一會兒問:“省略號表示什么?”一會兒又問:“像水一樣的真君子還有哪些品德?”……其實這些問題的提出是在補充剛剛學生沒有提出來的問題。整個教學中看似既有同桌交流,又有全班交流,很好地體現(xiàn)了合作學習的新理念。但靜下心來,仔細揣摩,上述教例實則收效甚微,未能真正實現(xiàn)有效的合作學習目標。
B老師同樣是教學第8自然段,她對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是這樣處理的:首先出示自讀要求:讀懂這段話,要考慮哪些問題?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在書上圈劃打“?”。然后一只只小手自信地高高舉起,這時老師沒有馬上指名回答,而是用鼓動性的語氣說道:“看看哪個同學提的問題最有價值,值得我們研究,我把問題和你的名字一起寫在黑板上,屬于版權所有。”這一巧妙的點撥一下子成了燃點,點燃了更多學生的思維,打開了更多學生的智慧之窗。學生們提了很多問題,其間有的問題很簡單,老師肯定了他的善于思考,饒有興趣地順勢讓大家把這些簡單的問題一下子掃除了;其間有的問題大家一致認為很值得探討。最終梳理出了以下幾個問題,并連同學生的名字一起書寫到黑板上:A何為“真君子”?(陳逸韻)B為什么說水是“真君子”呢?(魏安琪)C水還有哪些方面像“真君子”?(陸沁)最后在老師啟發(fā)下又有了D孔子為何要說水?整個環(huán)節(jié)共用了8分鐘。接著小小組針對羅列在黑板上的四個問題展示熱烈的討論,雖然有的同學思考還欠縝密,但大家卻在平等的對話中交流著、碰撞著。知識在對話中傳遞、求證、解讀;靈智在交流中碰撞、激蕩、升華。學生不僅體會到了孔子是位充滿智慧的老師,還感受到了彌漫在字里行間的濃濃的師生情。以上環(huán)節(jié)共用了18分鐘。
縱觀以上兩個教學片斷,都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由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選擇不同,取得的效果也是大相徑庭。反思、揣摩,就提問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否要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發(fā)掘有價值的問題,我認為沒有必要。A老師在學生小組交流后再全班交流自己解決的問題,其實是在重復學生已經鞏固的內容,屬于無效教學。而B老師用一個“版權所有”激發(fā)學生提問,一下子攝住了學生的心,在學生興趣盎然之際就讓他們的思維的火花碰撞,在教學頻率上也不拖沓耗時,對于學生簡單的問題相機解決,把有爭議的能引起學生深思的問題作為教學的重點組織小組討論。以上兩位老師都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B老師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他選擇了合適的時機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問題每個人都能提,但解決問題的能力各有不同,B老師正是認識到學生解決問題客觀存在能力差異,待學生獨立解決解決問題有困難時采用小組合作學習,使原本老師要拋給學生的重要問題轉化為來源于學生學習的真切需要,成為了課堂深層對話的資源,又真正凸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學生要解決這些問題,就不是單純地接受,而是通過文本試圖尋找“一束思想的蘆葦、一個靈動的智慧、一種悠久的情懷”,同時又與文本展開認知、思維等方面的較量。學生多元的理解通過個性化的表述在小組交流中盡情展現(xiàn),使書本中抽象的知識在自己的頭腦中鮮活、明朗、充盈起來。
當學生彼此意見不一時也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huán)境、家庭背景和個人的價值觀有所不同,在看待問題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不同的策略和觀點,所以有時在課堂上經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學生們各抒己見,提出自己的觀點,甚至會出現(xiàn)因為彼此不同意對方的觀點或認為自己的觀點更對時引發(fā)爭執(zhí),其實也是一個很好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
其實,我們經歷的每一堂課都是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的過程,面對學生的種種“獨特體驗”,需要我們調動一切經驗和智慧,從尊重文本的價值與學生的發(fā)展出發(fā),用心捕捉小組合作學習的契機,適時地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就能更好地創(chuàng)設一個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氛圍,以求最終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