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云盤小學 黃亞敏
生活——作文的源泉
江蘇省張家港市云盤小學 黃亞敏
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寫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種點綴,一種裝飾,就是生活本身。”作文之前讓學生去感受真實的生活,積累豐富的素材,作文之時才不至于言之無物或是老生常談。或參觀,或秋游,或野炊,或游泳,或種植,或喂養小動物,都能激起學生對生活無限的熱愛,激起學生豐富的情感,抒寫多彩的生活。生活有多廣闊,作文的天地就有多寬廣。
現實生活是五彩斑斕的。平時的樹木花草、蟲魚鳥獸、日月星空、小河田野、瓜果蔬菜……都是作文取之不盡的素材。作文教學中的即興觀察或有意觀察,都是認識生活、獲取作文材料的方法。通過觀察,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積累寫作素材,陶冶學生的情操。要寫出優秀的作文,就要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并有意引導學生去觀察周圍美好的人和事。如觀察周圍環境的細微變化,觀察身邊不同人物的表現……多一份心思,多一雙眼睛去觀察生活,才能捕捉到平時注意不到的細節,才能以小見大。
朱自清先生的《揚州茶館》通過制作工藝講究、口味獨特等方面把揚州茶館的特色茶點寫得人木三分。學過課文后,學生都躍躍欲試地也想寫自己喜歡吃的一種食物。于是我便順勢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不僅要仔細看一看,還要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要調動多種感官,全面地把握食物在顏色、形狀、味道、感覺等方面的特點,寫出他們自己獨特的感受。以下就是學生在命題作文“饞得我直流口水”中的精彩片段:
媽媽把水煮魚端上餐桌時,只見碗里白嫩嫩的魚片、紅通通的小辣椒、綠油油的香菜擠在油晃晃的湯里,真叫人饞得直流口水呀!我夾上一塊魚片放入口中,頓時滿嘴麻麻的、辣辣的,眼淚奪眶而出。而魚片的鮮味又在舌尖回蕩,真讓人欲罷不能。我用餐巾紙擦著眼淚、鼻涕,連喊“辣”,可筷子絲毫沒有停頓的意思。很快,一碗魚片給大家收拾得干干凈凈。
可見,孩子們的觀察細膩,視角獨特,比喻新穎,讓我驚嘆不已。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睜開雙眼觀察我們五彩的生活:領略大自然的變幻莫測;記錄童年的天真爛漫;感受同學、老師、家人的真情……這些材料蓄之既久,其發必速,寫作時就會似江水出閘,一瀉千里,還愁無話可說嗎?
作文教學是具有個性的學習主體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教師應為學生提供體驗生活的機會,讓學生在開放中寫真實的生活,述生動的情感。
讓學生動手去玩去做,動腦去想去探索,在開心的活動中培養起濃厚的作文興趣。在《一個游戲》的作文教學中,我把課堂開設為運動場,讓學生舒筋動骨,一展健兒風采。扳扳手兒,兩人三腳,打打野鴨,copy不走樣,把課堂開設為賽場,學生們無不躍躍欲試?!傲弧眱和澋睦洳蜁希寣W生們做水果蛋糕,水果拼盤比賽,其樂融融,氣氛熱烈。把作文課開設為故事會,讓“故事大王”把傳奇驚險的故事娓娓道來。只有因地制宜,借助各種游戲、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玩中學,才能調動起學生無窮的樂趣。學生通過動手激發起活躍的思維,在游戲中積累起豐富的詞匯,交流玩耍過程中的體驗,然后通過教師的因勢利導,學生必是文思如泉,妙筆生花,“沙沙沙”就能把此情此景生動逼真地敘述出來。
在教學作文《我的同學》時,我抓住學生愛畫畫愛猜謎的特點,讓學生給自己最熟悉的人畫一幅像,要求畫出他的個兒、長相、穿著,畫出人物與眾不同的地方。學生興致勃勃地畫完后,個個爭說所畫人物的特點。按照學生的“畫”和“話”,大家饒有興趣地猜想這個學生畫的是誰,議論紛紛,氣氛活躍。見學生已進入“角色”,我便順水推舟:“既然你們那么喜歡你們所畫的人,為什么不寫下來,讓更多的人知道呢?”從“畫”到“說”到“猜”直至“寫”整個過程,學生都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學生在動手過程中思維集中而活躍,并隨著興趣的遷移,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已跨入了寫作之門,慢慢地對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生活即作文,經歷即文章”。讓學生去開采生活這一礦藏,讓學生去尋覓情感這一源泉,是激活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辦法。讓學生把習作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既動手又動腦、動心、動情,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平時我們要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為積累作文材料而進行社會生活實踐。如種植花草樹木,讓他們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飼養蟲魚鳥獸,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參與家務勞動及公益勞動,體驗勞動的滋味;秋游時觀察周圍的環境,從而懂得保護自然……在實踐過程中,我們注重引導學生體會實踐的感受。如學會技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贊揚的歡樂;遇到困難、挫折時的懊喪;受到責難、誤解甚至諷刺打擊時的憤慨……引導學生善于把這一切所見所感裝進自己的“素材庫”。
《尋寶》是一個富有探險意蘊的作文題,我偷偷在校園的四處藏好了四件“寶物”——兩粒巧克力糖、一支筆、一個會說話的兔子鑰匙扣,并承諾誰找到寶物它就歸誰。學生一聽,立刻歡呼雀躍起來。為了讓他們學會有條理地記敘文章,我讓他們分組合作制定尋寶路線,記住尋寶時所需用到的動詞,留意觀察周遭同學的表情。
隨著一聲令下,尋寶活動開始了,同學們興奮地沖向操場的各個角落仔細搜尋著。有爬網架的,挖沙坑的,戳草堆的,還有的連放水桶的地方也不放過??粗麄兿駸o頭蒼蠅般亂撞,我便給了他們提示:不在上面在下面;不在外面在里面;不在前面在后面。得到提示,同學們又重新加入了“戰斗”。一陣陣歡呼尖叫聲傳來,寶物紛紛落網。有的孩子興高采烈,有的則垂頭喪氣,不管怎樣他們都擁有了一次新奇的體驗。
通過優化教學訓練過程,我引導學生對所經歷的生活深化認識、強化感受?;氐浇淌液螅殖脽岽蜩F讓他們交流尋寶過程中用到的動詞,給動詞配上合適的形容詞。讓尋到寶藏的同學說說尋寶竅門,再讓大家抒發不同的尋寶體會和感受。在充分交流記錄之后,學生們充滿了寫作的欲望。由于每個人的尋找方法、感受不一,所以作品也是各有側重,沒有雷同。當老師真正把作文主動權還給學生時,生活的涓涓細流才會在學生筆尖汩汩地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