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南豐小學 劉 兵
讓學生學會與伙伴相處
江蘇省張家港市南豐小學 劉 兵
伙伴關系主要是指同齡人間或心理發展水平相當的個體在交往過程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種人際關系。它在學生的發展和社會適應中起著重要作用。《禮記?學記》里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其實何止是“獨學而無友”,在生活中、在活動中、在成長過程中,沒有伙伴也會孤陋寡聞。此外,我國的家庭結構也多呈現 “四二一”家庭結構模式,即一個家庭四位老人,一對父母加一個孩子。再加上人們居住的場所逐漸具有髙層封閉的特點,使孩子的家庭生活方式為:一人玩耍、看電視,或與老人、父母一起玩等。很少有機會與同齡伙伴進行玩耍,使得很多孩子自我中心意識非常強,進入學校后,不能很好地與伙伴相處。基于此,教會學生與伙伴相處至關重要。
傾聽是一種禮儀,也是表示對說話者的人格尊重。在傾聽過程中要做到“四心”。即:專心、耐心、虛心和會心。專心是傾聽的首要條件,伙伴說話,我們的身體要正對伙伴,眼睛注視伙伴,認真聽伙伴所說的內容,這樣會使伙伴感受到一種尊重。耐心是一種素養,當伙伴所講的內容是你所熟悉的或者是不感興趣的話題時,我們仍能繼續傾聽,不去打斷,這是需要很強的耐心的。當然,如果實在是太無趣,那也應該巧妙地,不著痕跡地轉移話題,而不是生硬地打斷。虛心是一種態度,當伙伴所發表的觀點是與自己的不一至時,應該虛心地聽完,并以商量的語氣與伙伴交換觀點,不強求伙伴接受,接受每個人不同的觀點。會心是一種默契,與伙伴交流應該主動地呼應,可以是與你有共同想法時的一個點頭,也可以是對伙伴感受認同的一個微笑,都會使伙伴覺得彼此間的距離是那樣的近。
著名社會學家、語言學家卡耐基說:“一雙靈巧的耳朵,勝過十張能說會道的嘴巴。”傾聽,能給予伙伴自信,使自己取得信賴;能拉近伙伴間心的距離,贏得友誼。
在與伙伴進行溝通時,我們要投其所好,在了解伙伴的興趣愛好后,選擇伙伴所喜歡的話題展開,如果以此為切入口,便能很好地與伙伴進行溝通,也能順勢引入你想交流的話題。當與一個陌生伙伴初步溝通時,可以通過觀察、傾聽等方式,以他的某一個動作、某一句話為開場,這樣會很容易地與陌生伙伴進行溝通。與具體地交流過程中,除了要運用好上面所說的傾聽地一些方法外,更要注意與伙伴之間的應答過程。溝通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到動就需要我們互相的對對方的表述作以回應,讓對方接受到你的信息。在整個溝通的過程中,可以順著伙伴的話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追問,這樣,我們就能更多地了解伙伴。當然,如果遇到伙伴的談話你自己不感興趣時,可以巧妙地利用一些啟發性的問題或者伙伴的某一句把話題引到雙方都感興趣的地方。如果是我們自己在說時,也應該多關注伙伴的反應,如果發現伙伴心不在焉時,也應該適當地約束自己,不要沒完沒了地說下去,而應該主動了解伙伴的情況,及時中止或做出調整。
此外,在整個溝通過程中,我們不能忘了真誠。前蘇聯作家溫?卡維林說:“推心置腹的談話就是心靈的展示。”推心置腹就是一種真誠,真誠溝通不僅僅是一種信息的傳遞,更是情感的交流。真誠或許在表面上看不出來,但伙伴的心一定能感受得到。
贊美是人與人之間進行感情溝通的方式之一。在與伙伴相處時,我們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發現伙伴的優點,并用恰當的方式反饋給伙伴,這不僅會使伙伴充滿自信,獲取成功,也會使彼此間的情感得以加深。贊美的方式有許多,有口頭語言的贊美,書面語言的贊美和行動的贊美。口頭語言的贊美并不是件易事,有班主任曾在班中上過一堂《夸夸你的同學》的主題班會,一開始,學生居然找不出同學的優點,要說缺點卻一大堆。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用心去感受伙伴的“美”,才能真正地學會贊美。有班主任也發現了學生不會贊美的特點,于是在班中開展了寫寫同學優點的活動,在班級前面放了一本本子,讓學生發現同學優點后就寫在上面,一開始,一天只有一兩條,有時甚至沒有。但時間一長,同學們一天記錄的彼此的優點達一頁多。當老師拿著本子在晨會課上讀時,不管是被記到的同學,還是沒有記到同學,都感到了無比的欣喜。可見,贊美充滿著無窮的力量。
有人說:“欣賞別人,更是一種氣度,一種發現,一種理解,一種智慧,一種境界。”我們在贊美的過程中,不僅要注意方式方法,還要講究度。要做到夸少不夸多,夸實不夸大。一直都保持的優點少夸或不夸,夸獎時實在,而不要夸大。要讓贊美駕起伙伴間友誼的橋梁,給他們以美好的享受。
學生伙伴的結識,大多在一些活動之中。這些活動有些是集體組織的,有些則是學生私下自己的活動。而在這些結合過程中,或多或少會受到首因效應、光環效應、刻板印象和投射作用的影響。這些心理因素某種程度上會阻礙學生對伙伴的深入了解和全面認識,但反之,學生也可以利用這些心理效應來讓更多的人愿意與你成為伙伴。
在與伙伴第一次結識時,首因效應,也就是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伙伴往往會根據第一感覺來確定是否與之成為伙伴。為此,在參加任何活動時,不論是從穿著、語話還是行為,都要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這才是打開與之成為伙伴的第一步,如果一開始給伙伴留下好的印象,那么,刻板印象和投射作用會讓伙伴再次與你互動時一直保持這美好的感覺。同時,在第一次結識時,盡可能地展現自己最強的本領,有一個拿手的本領,會使伙伴在光環效應的作用下產生好的判斷,也為接下來的相處打下良好的基礎。
當然,學生在與伙伴繼續相處時,也要注意盡量克服因這些心理因素給與伙伴交往帶來的不利影響,盡可能真實地,客觀地了解伙伴。以情換情,以心換心。
蒙臺梭利說:“成人必須給兒童必要的、做兒童需要的,去幫助兒童自己行動。”伙伴,是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部分。讓學生學會傾聽,善于溝通,真誠贊美,巧用心理因素參加活動,才能讓學生收獲友誼,與伙伴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