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娟李曉軍許靜
(1.山西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山西太谷030801 2.山西醫科大學藥學院山西太原030000)
農業院校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對策
□溫娟1李曉軍1許靜2
(1.山西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山西太谷030801 2.山西醫科大學藥學院山西太原030000)
在經濟新常態下,農業院校大學生面臨著更大的機遇與挑戰。通過對農業院校大學生就業能力進行分析,從而提出了增強專業知識素養、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制定合身的職業規劃、提供良好的就業平臺、增強創業意識與創業能力的對策。
農業院校大學生;就業能力;就業對策
本文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2.83
每年成千上萬的農業院校大學生走出高校這個象牙塔,進入擇業,就業這一環節。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新常態下,就業形勢嚴峻,農業院校大學生的就業與擇業面臨巨大挑戰。一方面學生們認為好的工作機會難以尋覓,而對自己找到的工作不滿意;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企業愿意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大力挖掘適合自己的優秀畢業生,卻很難發現真正適合的學生。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面對這種情況,我們首先要通過自我認知、合理定位,來正確認識農業院校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1.1基本的專業素養欠缺
農業院校的大學生們更偏向于農學、林學、園藝、動物科學等大方向專業,獸醫、果樹栽培、育種等專業都是貼近于生活的基礎專業,只有把自己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吃透,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服務大眾。但是很多大學生的專業知識不扎實,基本的專業技能不過關,從而使得用人單位不滿意,而自己在工作中也不能夠更好得發揮,導致適應能力也不足。
1.2擇業、就業觀念的不斷發展
隨著世界多元化的不斷發展,大學生們的擇業觀,就業觀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很多學生把“經濟收入”、“發揮個人才能”、“工作環境的優越”放在選擇工作考慮因素的前三位,更多的學生選擇畢業后去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發達的城市去工作;更多的學生選擇進入國企、外企、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等,擇業,就業觀念的改變,造成了就業資源統籌發展不平衡,就業范圍更加狹窄。
1.3職業規劃不完善
大學生們在臨近畢業的時候才開始考慮考研還是就業,選擇就業,那路又在何方?沒有明確的目標來確定自己究竟要什么,自己想要什么樣子的工作。一部分學生選擇創業,但是有創業意識的大學生們卻創業能力不足,創業成果不能夠生存下來,整體創業水平低。沒有完善的職業規劃,在面臨選擇時,更多的是盲從,隨大流,大學生不能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愛好選擇,也導致了就業結果不盡如人意。
1.4傳統農業院校培養模式的滯后
一些傳統的農業院校的培養觀念滯后,培養模式的發展步伐緩慢,在經濟新常態的狀況下,大大削弱了農業院校的大學生自身的質量與素質,從而導致核心競爭力的下降,農業院校大學生們自身的核心能力結構不能夠很好地適應目前的市場經濟結構體制。
2.1腳踏實地,提升農業院校大學生的專業素養
在十八屆五中全會后,用人單位對于應聘大學生的突發事件應變能力、解決問題的動手能力、綜合素質、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就農業院校的大學生而言,很大一部分大學生的學農積極性低,老師上課講什么就學什么,知識的主要來源是課堂,課后缺少加深理解與鞏固,因此基礎的專業不是很扎實,專業技能不過關。因此,對于農業院校的大學生必須要腳踏實地,完成一名學生該做的基本任務。
一方面,農業院校大學生應當充分利用課堂內外時間,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自己對于本專業的興趣,提升自我專業素養。習總書記在“五四講話”中談到:“青年人正處于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的觀念,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另一方面農業院校的大學生應該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僅僅在實驗課上學到的知識是不夠的,農業院校的大學生更需要走入實習崗位。例如學獸醫的同學就需要在獸醫站練習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學育種的同學應該積極主動地到田間地頭采種,通過練習雜交技術等最基本的實驗技能來培育新的品種。同時,農業院校也需要積極開展實施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落實“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來提升農業院校大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管理的能力等。可以通過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以及各類文化社團活動等為農業院校的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
2.2與時俱進,樹立正確的農業院校大學生就業觀
當前在我國的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就業形勢異常嚴峻,就業形勢發生了新的變化,如就業崗位出現“大小頭”現象,失業風險增加,勞動力市場競爭加劇等。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時代,農業院校大學生已由昔日的“天之轎子”轉變為“平民百姓”,已不再受到用人單位的恩寵,就業競爭日益激烈,形勢日益嚴峻,農業院校大學生正處于就業的機遇與挑戰期。面對這一新的形勢,農業院校的大學生應該樹立自主擇業觀、平等就業觀、競爭就業觀、自主擇業觀等多種形式的就業觀。
首先農業院校大學生要認清當前的就業形勢,轉變就業觀念。一方面,就業觀念不能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認為上大學就一定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在擇業時,也不要只傾向于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而不愿意到基層鄉鎮民營企業,更不要存在“等、要、靠”的消極思想。國家發改委統計數據表明,我國中小企業提供了75%以上的就業崗位,所以中小企業,服務行業是一片很廣闊的天地。另一方面,也不要認為自己是本科生,就要求比大專生、中專生、高職生有更高的薪金和待遇。對學歷不要看得太重,它只能證明在教育上你所達到的程度,但是并不等同于你對于工作的勝任程度。其次農業院校大學生應該把握機遇,理性選擇。我國經濟發展的新環境給大學畢業生帶來了一些新的機遇,面對這些機遇,我們應積極把握,同時又要理性選擇,走最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不能盲目跟風。
2.3仰望星空,制定農業院校大學生合身的職業規劃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有農業院校大學生更早的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剖析自己來制定合適的職業規劃,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才有利于找到合適的就業崗位。農業院校應該系統地開展職業規劃課程,幫助學生明確我是誰、我的興趣是什么、我想要什么等一系列問題,來進行自我定位,明確合身的職業目標,以學期為間隔制定合理的個人發展計劃,以小目標來完成大規劃,從而實現從制定職業規劃到完成職業規劃。
2.4事半功倍,為農業院校大學生提供更好的就業平臺
對于就業平臺,我們不僅要走出去,也要引進來。在經濟新常態的大環境下,農業院校大學生們應該“走出去”,充分利用互聯網來搜集就業信息,就業渠道,如可以關注各個人才市場的網上信息,關注一些微信公眾號來搜集就業信息;也要發布自己的擇業信息,如給自己有意向的企業投簡歷,或是把個人的簡歷放在58同城等網站,個人和企業進行雙向選擇。同時農業院校也應該積極地“引進來”建立、健全和完善具有農科特色、以學校為主體的就業市場,為農科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平臺,如就業服務中心聯系一些合適的用人單位來學校進行宣講會,招聘會;開展具有農業特色的網上招聘會等等。
2.5志存高遠,強化農業院校大學生創業意識與能力
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巨大的,但是我們所擁有的機會也是巨大的。習近平總書記在“五四談話”中說到:展望未來,我國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在這一形勢下,農業院校大學生要增強自我創業意識,善于尋找、發現好的商機,不斷提升自我,增強創業能力,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1004-7026(2016)02-0123-02中國圖書分類號:G647.38
A
溫娟(1982—),女,漢,山西文水人,講師,碩士,山西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團委副書記,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等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