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第一小學 田雪晴
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研究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第一小學 田雪晴
古詩詞整合了中華文化的精髓,是對千年文化歷史的展示,通過帶領學生感受古詩詞的文化魅力,能夠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文化熏陶,從而為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打下基礎。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必須充分研讀新課標對于古詩詞教學的標準和要求,同時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發展要求,豐富學生的學習和感悟體驗,促進古詩文教學的創新與發展。
古詩詞誦讀是學生初步了解古詩詞并產生直觀感受的有效途徑,強調的不僅僅是單純的朗讀,更為主要的是要求學生帶有一定的情感真正投入到古詩詞當中要反復的出聲誦讀,同時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也是古詩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誦讀法的有效實施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學生對古詩詞的感悟,帶領學生直接接觸古詩詞文本,并將自身的情感融入到古詩詞理解當中,從而有效還原作品,提高作品的生命力和活力,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身心體驗,使得學生能夠將自身情感與古詩詞作品傳達的情感進行交流碰撞,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古詩詞的文字美和文化歷史熏陶。在古詩詞的誦讀教學中教師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誦讀方式對于古詩詞的解讀強調的是直覺和意會,這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學生的個人情感和感受,這就需要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自主誦讀能力,挖掘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古朗月行》一詩時,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整首詩的文字之美以及豐富的想象力,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主誦讀,帶著單純的情感以及童稚童趣深刻體會整首詩的文字魅力:在月朗星稀的夜晚,皓月當空,由于年齡尚小,不認識月亮,因此把月亮稱作白玉盤晶瑩剔透,又懷疑月亮是瑤臺上的鏡子飛掛在云端。整首詩運用了非常簡單的文字,但是每一個字又滲透著極具吸引力的童趣魅力,給人一種輕松愉悅之感,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感受。
古詩詞的創作來源于詩人對于事物的文字化表現形式,使人能夠用自己生動的筆觸將原本平淡無奇的事物放置在特定的情形當中營造一個良好的情境,從而極大地豐富古詩詞的文化內容,增強文字的畫面感。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古詩詞營造的情境,并從中抓住古詩詞的主題以及作者想要描繪的情感,教師可以通過豐富的形式為學生構建學習情境,從而引導學生在腦海中想象和感悟,深層次的理解古詩詞文字的魅力及其營造的美麗畫面。教師在為學生營造學習情境時可以借助現代化的教學工具,也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和聯想。例如,在教學《望廬山瀑布》時,為了讓學生更加直觀清晰地了解作者對于廬山瀑布的描繪可以首先用語言為學生描述畫面:香爐峰在溫暖太陽的照射之下,升級紫色的煙霧,站在遠處看廬山瀑布就好像一匹白練掛在山前,瀑布從三千尺的山上飛瀉而下,就好像是璀璨銀河從九天下落而來。通過教師的語言描繪能夠讓學生初步理解作者站在獨特的視角對廬山瀑布進行觀察和描繪,使得廬山瀑布的雄偉壯觀躍然紙上。接下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動畫,動畫中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這首詩的整體畫面,從而也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來理解文字營造的情境,從而增強對古詩意境和思想的認識,提高了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新課標強調小學語文教育必須注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當學生在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后,還要引導學生加強合作學習,并在合作中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和綜合素質。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在理解古詩詞時會有不同的見解和看法,即使是針對同一篇文章和形象,學生都會有多元化的理解和想象。因此,在學習古詩詞時引導學生進行合作鑒賞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這樣的形式能夠增強學生的合作和交流,使得學生能夠將自己的看法與其他同學分享,達到取長補短的作用,同時也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和能力,使得學生的涉獵更加全面。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結晶,那么學生不僅需要熟讀成誦,還需要掌握理解和鑒賞的方法,并通過合作鑒賞的方式受到情感的熏陶和啟迪,深層次的感悟古詩詞的文化魅力。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合作鑒賞活動之前,首先要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學生進行分組,接下來通過古詩詞還原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直觀理解古詩詞內容,并從中獲得審美和直觀感受,在學生的學習體驗當中準確鑒賞古詩詞。例如,在鑒賞《鳥鳴澗》時,教師要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鑒賞這首詩在動靜對比中的運用精妙之處,并重點理解詩句當中的“空”字所描繪的境界,表面上是說山林空閑,實際上描述的是詩人的禪者心境,由于作者心境灑脫所以能夠捕捉到別人無法感受的情景。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由于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于學生文化修養的培養和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增強對古詩詞教學的重視程度,并根據新課標要求以及小學生能力和素質培養的需要不斷創新古詩詞教學策略,加強學生的古詩詞自主誦讀,構建古詩詞學習情境,強化學生的古詩詞合作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