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師范第三附屬小學 何美煒
聆音·品文——例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音樂元素的有機整合
江蘇省南通師范第三附屬小學 何美煒
李吉林老師曾說過:“音樂是一種抒情性極強的藝術形式……使人獲得比其他藝術形式更為直接、更為豐富、更為生動的感受。”在教師的著意引領下,發揮音樂獨有的感染力,挖掘語文與音樂作為人類情感載體的共性,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音樂有機地整合起來,能夠更好地啟迪學生的智慧、陶冶他們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在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起始階段,用音樂來創造氣氛、營造氛圍,不但可以幫助學生盡快地從課間活動狀態中脫離出來,迅速集中注意力;更能通過與課文密切相關的音樂渲染,喚起他們已知的知識背景、現實中的切身體驗等等,在音樂聲中促進他們對于作品主題、人物形象以及思想內涵的感性認知,從而為后繼的文本品讀鋪設好一條情境交融的坦途。
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在大海中永生》一課時,教師用音樂導入的方式開啟新課:
1.讓我們一起來重溫一首熟悉的歌曲,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用心靈去傾聽、去感觸。(播放《春天的故事》)
2.你們知道這首歌歌頌了誰嗎?
3.出示鄧小平畫面,簡介鄧小平生平。
4.揭題:1997年2月19日,這位歷史偉人離我們而去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全國各族人民都沉浸在無比悲痛之中。今天,讓我們再一起來緬懷這位歷史偉人。
這一環節,通過音樂的渲染,幫助學生感悟偉人的豐功偉績和高尚情懷,讓學生在心靈上受到震憾,在情感上得到熏陶,為后繼學習奠定了認知和情感基礎。
語文是通過文字來塑造形象、勾勒景致,然而語言文字的抽象性往往使得學生在想像情境、領悟意蘊中覺得困難;此時,教師單一的講解和枯燥的分析,難以收到理想的效果。通過音樂與畫面的結合,讓音樂明快的節奏、起伏的曲調,與直觀的畫面一起,幫助學生架設起想象的橋梁,在文字、畫面與音樂的交匯中,仿佛身臨其境其景,獲得更為直接、生動和豐富的體驗。
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長城和運河》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對這“巨龍”和“綢帶”有更為深刻的感知,教師設計了如下過程:
1.(從地圖上找出長江的位置)在作者的眼中,長江變成了一條有生命的河流,一條和人們的思想感情相交融的河流,成為一條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充滿著無窮活力的河流。。
2.現在請同學們插上想象的翅膀,和老師一起到長江的上空去看看這奔涌不息的壯觀景象吧!
3.在《長江之歌》的樂曲聲中,教師為學生播放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的視頻剪輯。
在壯美的樂曲聲中、在一幅幅激昂的視頻畫面中,學生對于文中“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和“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等語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體會到長江的源遠流長和多姿多彩。
葉圣陶先生認為:“朗讀當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激昂,委婉處還他委婉……務必盡情的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教材中很多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這些優秀的文本應當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地朗讀,將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在此過程中,通過音樂輔讀,使得音樂語言與文學語言溝通起,使朗讀具有聲情并茂的節奏、和諧婉轉的韻律,從而讓文章如出己口、如出己心。
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二泉映月》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通過朗讀,感受盲人阿炳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運抗爭的精神,教師設計了如下過程:
1.二泉映月是一段坎坷的人生,是一首不朽的樂曲。
2.讓我們一邊再一次聆聽這首感人肺腑的旋律,一邊細細地品讀文章。(播放二胡獨奏《二泉映月》,學生讀自己想讀的句子)
3.教師隨機點評。
4.小結:在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阿炳當時創作《二泉映月》時的情境。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流水,多么美好的中秋之夜,但飽經風霜的阿炳卻回想起了辛酸的往事。美好的景,傷心的情,構成了多么強烈的對比啊!
通過音樂輔讀,在樂曲的催動下讓學生的朗讀聲情并茂,由此更深切地感受到阿炳把對人生的體驗和追求。
音樂與語文的相通之處,是它們都是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情感意志的載體。通過語文課堂閱讀教學與音樂的有機整合,精心擇選那些與課文內容相關聯的時代之音,在兩者之間探尋文本的“生發點”,指導學生根據音樂的旋律和節奏,進行聯想與想象,在他們的腦海中浮現生動的畫面,并據此進行聽音樂品文、練筆等訓練,從而架設起音樂與文本之間的橋梁,推動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持續發展。
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槐鄉五月》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感悟文中對稱句式的描繪和長句短句的錯落,教師設計了如下環節:
1.槐鄉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你能創作一首歌來贊美槐鄉嗎?
2.欣賞歌曲《請到天涯海角來》并出示該歌詞,指導學生寫歌詞的基本要領。
3.請你創作一首歌《請到我們槐鄉來》,分小組合作,一邊寫一邊唱。
4.集體展示,互評互議。
通過這種形勢新穎的聽曲寫文,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槐鄉的獨特魅力。他們熱情高漲,個性張揚:請到我們槐鄉來,五月槐花遍地開。槐花香,槐蜜甜,槐鄉的人們笑滿顏……
音樂與文本相伴,讓語言的魅更加凸顯,讓音樂的美更加明晰,促進學生真正感受到語言文字的意蘊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