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溧陽市外國語學校 張 艷
依托教材,培養語言文字能力策略分析
江蘇省溧陽市外國語學校 張 艷
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想讓學生更靈活地使用所學的語文知識,更好地在生活中加以運用,加強對學生語言文字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這一點也正是目前很多教師所欠缺的,為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努力從如何提高學生語言文字能力著手,充分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小學語文 語言文字能力 培養
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由于語文本身屬于一門語言學,要想學好語文,必須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及組織能力。目前很多教師在上課時往往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和字詞識記能力的培養,忽略了學生語言文字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必須給予重視。
目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已經指出要遵循小學生認知文字的規律,并且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重視詞句練習運用。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中有多種形式的詞句練習,怎么能讓學生遵循一定的文字規律,探索到鞏固語言練習的有效方法呢?筆者認為針對高年級學生可采用“聽寫”練習,教師可說詞語也可以說一句話,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快速判斷出構詞規律、詞義含義、語境運用是否恰到好處等。
如五年級下冊《裝滿昆蟲的衣袋》一課中“鳥棲蟲居”一詞,怎么能讓學生在聽寫過程中判斷詞語書寫的準確性呢?首先可根據詞義含義的角度讓學生判斷文字書寫的準確性,“鳥棲蟲居”指的就是鳥和蟲自由生活的地方,也是對自然環境很好的一種贊嘆。當學生理解到這一層面上那么文字的書寫下來應該輕而易舉,那么教師是否可以再借助學生對這個詞語認知規律,衍生學生的詞語在其他語境環境中造句運用呢?有學生這樣寫道:“原本生機盎然鳥棲蟲居的小花園被改造成供人休息的場所。”這是一個很不錯的造句練習運用。還有在這一課中有“鼓鼓囊囊”這一詞語,也可以通過構詞規律聽寫,“滿載而歸”也是一個比喻式的形容,可以指人“東西裝得滿滿地回來,形容收獲極豐富”,像這樣的比喻方式來構詞,類似的詞語還有哪些呢?學生思考片刻,“滿載而歸”“碩果累累”“凱旋而歸”等詞語噴涌而出。這也是在聽寫過程中鍛煉學生詞語運用的準確度,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小學生高年級語文學習是一個對文本語言理解的過渡期,目前我國的小學語文課程多數問題就是教師沒有正確的引導學生進入文本狀態,而是把更多的問題拋擲給學生,根本沒有調動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甚至去領悟問題的能力,教師的問題主要針對文本內容,通常會忽略文本語言,所以要培養高年級小學生文本語言的運用,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文本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語文閱讀課上去大聲朗讀,在朗讀中與文本直接對話,然后去體會、去領悟,把書本上文本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這才有助于文本語言的提高。
正確引導學生進入文本狀態,讓學生把情感投入到與之對應的文本內容上,快速地讓他們理解到文章內容的實質。如五年級下冊《春光染綠我們雙腳》中有這樣的描寫:“山下的河水不再渾濁咆哮,蕩漾的碧波輕撫著河畔的小草。”這句話中“咆哮”一詞是學生理解的重點,一是因為這種書面詞語很少在生活中運用到,另外就是如何在生活中讓學生體會到“咆哮”真正含義;借著這樣的問題,怎么能讓學生真正理解“咆哮”呢?所以教師這樣引導學生:“有時候在電影里面是不是見過這樣的場景,猛獸、海浪和人是不是都能發出洪亮有力的聲音,大家可以運用咆哮形容一下這種情況,幾分鐘之后,有學生舉起手說:“籠子里面的獅子突然咆哮起來,把我們嚇壞了。”還有學生回答:“印象中黃河咆哮、洶涌澎湃和氣勢恢宏……”這是通過這樣的形容和描寫,學生就慢慢理解“咆哮”的含義,同時也對春天的到來發出由衷的歡迎和贊美。
另外針對有些文本語言是非朗讀而不能感悟的,針對高年級小學生更有必要讓他們把文本的精華融合到學生豐富的知識結構體系中。如六年級上冊《青海高原一株柳》中有這么一段話:“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從這段話可以看出沒有什么難懂的詞語,但是要讓人萌生出一種感嘆和贊美之情,教師可以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且嘗試讓學生背誦,同時還可以提問學生:“為什么會有這種望而生畏的感覺?”當學生能夠借助其他場景,用語言形式自如地表達出來,這樣的語言運用變得靈活了。
語文閱讀中一大重點就是“讀寫結合”,在語文學習中如果不設置讀寫結合的練習,那么就不僅不能體現出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高低,關鍵是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對文本語言的理解和運用,更不能釋放學生的天性,展現出他們獨特的思維能力。所以一定要在讀寫結合中滿足這個階段孩子的心理需求,讓他們成為語言的主宰者,并提供寬松讀寫結合的氛圍供他們馳騁。
比如在講授《你必須把那條魚放掉》這一篇文章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文章最后說湯姆以后再也沒有釣到那么大的魚,但是那晚的情景卻一直銘刻在他的記憶里。你認為以后湯姆會不會遇到類似的事情,遇到這樣的事情他是如何對待的,對他有什么影響,請將其表達出來。”面對這樣一個開放式的題目,學生們紛紛利發揮自己獨特的思維特長進行敘述,有的學生寫道:“他以后會特別的準時和遵守規矩,任何事情都會遵照具體的要求去做,因此犯錯會很少。有學生說道:“湯姆長大后給一個領導當助理,一次一個高層來拜訪領導被他拒之門外,因為開放的時間為2點,高層1點來的,由于他的堅持,高層領導在外面等了一個小時,但高層領導被他的堅持所感染,破格提升了他。”學生們在不斷思考和寫作過程中其語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總之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尋找文字間的規律,積累更多的文字儲備,幫助學生近距離接觸文本內容,大膽地將文本內容朗讀出來,并嘗試與其進行語言交流,從而更深入地理解課文,珍視學生的思維特點,培養學生的讀寫結合能力。
【1】陳振玲.淺談提升小學語言文字訓練的有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4(05)
【2】吳云霞.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文字訓練新探【J】.成功(教育),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