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涂嶺中心小學 黃惠芬
還孩子自由寫作的空間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涂嶺中心小學 黃惠芬
作文對于每個學生來說都如“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對于老師來說也算是一件最為頭痛的教學任務了。為什么作文教學于學生于老師都會感覺力不從心呢?于我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個人認為其原因在于:老師過多的給學生規定,給學生的條條框框多,學生受到束縛就多,沒發揮自己自由想象的空間,興趣就越來越小,越沒興趣就越學不好作文,越學不好作文就越害怕作文。這就像一個“帶著鐐銬跳舞”的舞者,就算這位舞者舞技再高超也無法舒展其優美舞姿,當然跳不出動人的舞蹈。學生作文也一樣,在老師的“鐐銬”之下寫作,寫出來的文章怎么能鮮活生動呢?多年的教學實踐,我也發現,只要是讓學生寫一些給自己看的文章,就很明顯能顯出學生的翩翩靈性,他們的語言就會顯得更為清新、自在、灑脫,也能表現出真實、細膩、深刻感情,有時還能有讓老師大跌眼鏡的奇特收獲。難怪有人說出了對老師千辛萬苦的作文教學的諷刺之語:“好文章都是學生自己寫出來的,壞文章都是老師教出來的。”在這背景下的作文教學著實該讓我們語文老師深入反思:為什么老師的教學反而阻擋了學生的寫作靈性?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或許我們需要的成功的作文教學只需摘掉這一片小小的“葉子”而已,我們的作文教學真該解開學生那“緊鎖的鐐銬”,讓他們真正成為一名自由的舞者。在這我要呼吁我們全體語文老師:請把你們加在學生身上的“鐐銬”解開吧,還給學生自由寫作的廣闊的空間吧,這才是學生想要的作文課堂!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為學生的自由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習作教學中教師應該給學生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允許學生寫出自己見解,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讓學生獨特的思維在寫作課堂在異彩紛呈。如教學《一夜的工作》后,我讓學生寫一篇讀后感,班級里大部分同學都都在頌揚忘我工作、自我犧牲的精神,都表達了要學習這種高尚精神的意愿。然而,我們班有個平時很不起眼的學生寫道:“革命先烈的勇于犧牲、忘我工作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我們現代社會也確實需要這樣一些勇于奉獻的人,他們給我們創造了安逸快樂的生活,如堅守邊疆的解放軍叔叔,如不分節假日堅守在手術陣地的醫生……他們當中也有不少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地忘我工作,甚至是生病了也堅持工作,高強度高負荷的工作導致了他們病情加重,最終死亡了。但是在這里我真想提醒他們:你們是好人,生病了就得去看醫生,不能為了工作就死扛著。如果你們能珍惜自己的身體,及時看病,就能挽回自己的生命,有了健康你們就能延長為人民服務的時間了,就能把做奉獻的時間延長……”這個學生沒有能夠寫自己的與眾不同的真實想法,表達了自己深沉的個人思想觀念,是一個很有看法,有思維的學生,很值得老師提倡。為了讓其他同學生在寫作中也能自由地表達、有創意表達,我特地在班級里誦讀他的作品。
從以上這個事例中我們明白:習作教學應該鼓勵學生發散性思維,讓學生的個人思維在習作中大放光彩,就能寫出好文章。如果教師只是要求學生寫些人云亦云的東西,按照老師的喜好和要求說話,那么久而久之學生就沒有個性而言,甚至丟失了學生天真活潑天性,成為一個“沒有魂魄”的人,這也就背離了新課程改革的教育宗旨。
《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教師理解孩子,感知孩子的童真是給學生創設自由寫作空間的前提。成人有成人的感受與視角,孩子也有自己的感受與視角,但他們的視角是從自身的角度出發的,他們的認知與成人的體驗是不同的,他們的生活,他們的理解與感受充滿著童真與童趣,他們有權力表達自己感受。如在一次學校文學社征文中,一個學生寫了一件自己的童年趣事——騎單車。這個學生寫了自己從不會騎單車到喜歡上騎單車,而且喜歡與小伙伴比賽,還成了伙伴中的冠軍,心里有說不出的自豪感……這時組里其它語文老師就有自己的見解,喜歡騎單車是一件好事,但應該把這件事理解為一種有益的體育煅煉,不應該體現比賽的目的,從安全上考慮更不應該。但是,老師如果能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那么我們就應該認為騎單車比賽是孩子天真的樂趣,把踩自行車當作一種體育煅煉只是我們大人的理解而,我們不該把大人的思想強加于孩子的身上。
從上面這個事例中,我們明白了:習作中不應該泯滅孩子的對生活的真切感受和天真無邪的樂趣!教師更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不能把大人們的思法強加于孩子身上。
語文教師的習作教學不應給學生提供寫作的“范式”,更不應該向學生提供大量灌輸;而是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才智和能力,舒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暢談個性化的認識感悟,展開學生自由想象的翅膀,寫出兒童獨有的天真與童趣,讓他們快樂地飛翔于文字的天空。
美國的一個學生曾經把一個蛋想象成孵出了一位美國總統,他那極富想象力、創造性的文章被許多報刊發表且獲了獎。其實我們身邊也不乏有這樣的學生,我們是缺乏發現和引導這樣富有想象力學生的“伯樂”老師。對于這樣別出心裁、新穎獨特的學生,我們應該大加贊賞,而不是挑剔眼光說什么想象不合理,說學生太幼稚,我們要努力保護學生的創造意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內在創造能力。
作文是心靈之花,大地是其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之源,同時它又裝飾著大地,使我們的心靈更加豐富美好。在習作教學中尊重和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給學生廣闊的自由寫作空間才能讓學生每天都在生活的海洋里擷取著絢麗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