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印發《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著眼于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明確了深化人才事業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吹響了全面深化人才發展領域改革的號角。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人才是綜合國力競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實現復興偉業,關鍵都在人才。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新的歷史特點,當下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需要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然而,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的一些深層次障礙,仍然嚴重阻礙著人才的引進和流動、人才的培養與成長以及人才活力的充分解放,人才結構與整體狀況不能完全適應新常態、新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清障開路”,構建起一個科學規范、開放包容、運行高效的人才發展治理體系。
此次頒布實施的《意見》,圍繞人才領域深化改革的主要目標,精準聚焦施策,直擊人才體制機制中的“頑疾”,抓住了全面推進人才事業改革的四個關鍵抓手。
第一就是要以“簡政放權”改革人才管理體制和培育機制。建立政府人才管理服務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消除對用人主體的過度行政干預;破除各類陳舊觀念和機制,使各類用人主體在人才的引進、培養、使用和流動中充分發揮自主權;健全市場化、社會化的人才管理服務體系,加強人才管理體制的法制化建設;改進和完善各類創新人才尤其是戰略科學家的支持保障機制,創新方向的自主選擇,簡化優化相關科研經費的管理制度,加強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機制建設。
其次是以“創新育優”改革人才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長期以來,不合理的考評機制、職稱制度和職業資格制度以及普遍存在的論資排輩、求全責備等陳舊觀念,對青年人才、創新人才的發展危害尤深。《意見》明確,要改革不合時宜的人才評價機制和職稱制度,建立人才的多元評價機制;要創設針對青年人才的普惠支持措施,促進青年創新人才脫穎而出。
第三,要以“開放靈活”的胸懷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引進和流動制度。不拒眾流,不拘一格,“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柔性匯聚全球英才,暢通人才“上下左右”的流動機制,打破戶籍、地域、身份、學歷、人事關系等制約,暢通政、企、社、軍、民各方向的人才流動渠道,真正促進人才資源合理流動、優化配置。
最后也是最為關鍵的重要抓手,就是要全面優化“黨管人才”的工作布局。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要堅持正確導向,發揮黨組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要堅持對人才的團結、教育、引導、服務,加強政治引領,充分發揮黨組織凝聚人才的作用;要營造尊重人才、見賢思齊的社會環境,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工作環境,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制度環境,在全社會形成選賢任能、知人善任、人盡其才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