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
摘 要:要讓學生在快樂中習作,在習作中體會快樂,首先就要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而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樹立大語文觀,引導學生感受自然,感受社會生活,積累習作材料;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發表”學生“作品”。
關鍵詞:小學生;習作興趣;閱讀興趣;大語文觀;評價方式;發表作品
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由此可見,習作教學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既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最近,我對本校部分學生的習作興趣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結果有很大一部分學生的習作興趣不高。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精神狀態下,饒有興趣地學習,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這是小學作文教學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學成功的向導。因此,要提高農村小學生的習作水平,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培養他們的習作興趣,讓他們在快樂中習作,在習作中體會快樂。
一、要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是對語言文字的吸收,習作是對語言文字的應用,因此,閱讀是習作的基礎。梁啟超曾說:“閱讀是寫作的前提和基礎,要指導學生作文,首先應教會其如何讀書。”教師在教學生習作時,一定要為學生創造大量閱讀的條件,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學會閱讀、自主閱讀。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了,習作興趣也會相應地得到提高,學生就能夠在快樂中習作。
二、讓學生樹立大語文觀,引導學生感受自然,感受社會生活,積累習作材料
語文課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師要讓學生樹立大語文觀。身處農村地區的小學生,他們對高山流水、日月星辰、花鳥魚蟲等自然之美最熟悉不過了。教師應帶領學生不斷地深入大自然、深入社會,針對農村學生的特點,讓學生領略喧囂的市場、不息的人流;去見識寬闊的田野、靜靜的溪流;去感知生態的變化、季節的更替;去采集人生的樂趣……將自己的收獲經過加工和提煉,成為自己生活中的一朵朵小浪花,讓學生懂得生活的多姿多彩。要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好習作,就必須引導他們在廣闊的生活天地里去感受自然、認識生活、體驗生活,讓學生在習作中體會快樂。
三、要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教師還應在習作評價上下功夫
教師對學生習作的評價,應該打破傳統的評價作文的觀念——教師單一的評價模式,應該把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家長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
1.教師評價
由教師評價是習作評價中最傳統、最常見的一種類型。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給學生下批語。
(1)表揚式批語。學生習作中的優點,比如語句通順、結構完整、開頭或結尾出色等,可采用表揚式批語,如“這個詞用在這兒很貼切”“結尾點題,意味深長”等。
(2)欣賞式批語。兒童在習作中會出現教師意想不到的妙處或驚人之語,教師可采用欣賞式的批語,如“你的知識面很廣,讀者一定會佩服你的。”“你的文章很有想象力,語言表達也很出色。”等。
(3)征求意見式批語。教師在批改習作時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和情趣,不能以成年人的眼光強求兒童。當然,對學生某些不規范的語言,教師還要適當點撥,但要用征求意見的口吻。
(4)交流式批語。寫作常是學生傾訴心聲的一種方式,教師可利用交流式批語走進學生的心田,增進師生間的感情。
2.學生評價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之間交流習作以及培養學生修改習作的能力十分關注。當前小學語文評價的新理念也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應當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
(1)借助于朗讀自評或他評。小學生在默讀中不易發現病句,可以考慮通過學生朗讀,讓他們自己發現拗口和有毛病的句子。使用這種方法時,既可以讓學生自己讀給自己聽,然后修改自己的習作,也可以讓學生讀給其他同學或老師聽,由其他同學或老師批改該學生的習作。
(2)同學互評。同學互評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使他們相互取長補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在小組范圍內和同學交換習作進行批改,然后在討論的基礎上修改自己的習作。
3.家長評價。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家長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由家長來評價孩子的習作,更能體現出評價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對學生的習作進行積極、合理、有效的評價,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習作后成功的喜悅,更能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讓他們體會習作的快樂。
四、“發表”學生“作品”,讓他們體會習作后的快樂
其實,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別人的認可,如果教師處理得當,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如,我讓學生編寫一本《班級作文選》,并設立主編、副主編和編委等,把班上優秀或進步較大的習作選編進去。另外,學生還可以踴躍地投稿。再如,在學校、班上的黑板報上或自己辦的手抄報上,也可以“發表”學生的習作。
總之,我在農村小學生習作的指導中,沿著“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習作語言——引導學生感受自然,感受社會生活,積累習作的材料——積極評價,‘發表作品,體會習作后的快樂”之路進行指導,通過激發學生習作興趣,讓他們真正地在快樂中習作,在習作中體會快樂。
參考文獻:
劉景輝.如何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習作[J].新課程:上,2014(03).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