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摘 要:教師在教學中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究的欲望,多思、敢問、主動創新,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學會;會學;創新
作為這個時代的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活。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學會、會學和創新。
一、學會
一個人無論學知識、學技術,還是學做人做事,首要問題是先完成“學會”的任務。如何解決“學會”的問題呢?一要靠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二要靠個人的鉆研和領悟。要想解決“學會”的問題,就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地挖掘學生的學習對象——課文所蘊涵的趣味性、生動性和情感性。在教法上進行革新,使學生更感興趣。如,閱讀《羅布泊,消失的仙湖》,在教學中,應通過反復有感情的吟讀,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
二、會學
“會學”是從“學會”開始的,即“學會”是“會學”的基礎。實施素質教育,課堂教學就必須突出“學”字,逐步培養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在教學中,我十分重視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以達到促進他們自主學習的目的。首先,訓練學生學會質疑的方法,例如,教學《敬畏自然》這篇課文時我為學生示范質疑:這篇議論文的論點是什么?提出這個疑問后,讓學生去思考、去解疑。其次,創設條件,提供質疑的機會。
三、創新
創新教育是運用科學、藝術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造就創造型人才。
1.以人為本,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首先,典型引路,鼓勵學生積極創新。在現行的語文教材中,有關創新的事例是:哥白尼不迷信他人,不畏權貴,創立地動說;徐霞客跋山涉水,踏遍祖國山山水水,提出許多獨到見解……前人先輩的探索精神,令學生欽佩。
其次,教法靈活,引導學生創新。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首先要有創新意識,另一方面,學生的創新意識,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教師的創新意識。教師能靈活運用教學機制,在教學中敢于提出種種“假設”,敢于“冒險”,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2.注重實踐,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教育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才能轉化為創新能力。廣泛開展語文活動,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語文創新能力,如開展讀書活動,舉行辯論大賽等。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究的欲望,多思、敢問、主動創新,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