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文偉
興趣是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一種力求認真或趨近的傾向,它是學習積極性中很現實、很活躍的心理成分,在學習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注意力不易持久,這就需要教師講究課堂教學藝術,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能樂在其中地學習數學。
一、以情動人,喚起興趣
良好的情感體驗可以提高兒童學習的積極性。首先,教師要注意自己的情感。“愛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現代教育學家認為,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就必須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師生關系,就要真心熱愛學生,鼓勵學生質疑、發問。教學是師生雙邊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如果在課堂上教師總是板著面孔,學生就會對學習數學產生厭倦的情緒。因此教師要力求創設和諧的情境,以從容、和藹的態度,融洽的師生感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要盡量做到音量適度,語言親切,語調抑揚頓挫(兒童化的語調),使學生在聽講過程中不感到疲倦。同時還應該注意適當運用幽默、詼諧的語言,給孩子們以歡躍的課堂氣氛。
二、巧設游戲,激發興趣。
游戲運用于課堂教學中,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如,在教學“9加幾”時,最后一個環節設計“找朋友”的游戲,把算式和得數分別寫在卡片上發給學生,拿到算式的學生到臺前,問:“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到這個算式得數的學生就趕緊從座位上跑到他的身邊,邊跑邊說:“你的朋友在這里。”學生學習興趣盎然,效果很好。
三、動手實踐,誘發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在實踐活動中,由于包括視覺、聽覺、觸覺的各種感官都協同活動,大腦處于特別興奮的狀態,對空間的感知也更為清晰、更為牢固。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動手操作、實踐體驗的教學方式既能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又能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得到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時,可事先讓學生準備兩個完全相等的三角形,要求學生用這兩個全等三角形拼一拼、剪一剪,看可拼出哪些已學過的圖形,有的學生拼出了長方形,還有的學生拼出了平行四邊形。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很容易探究出“三角形的面積等于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一半”,這時實踐體驗就不只是單純地獲得知識的手法,而是經歷了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這種由學生動手操作,通過實踐體驗觀察分析、綜合探究獲得的知識,學生就會記憶深刻。
總之,教師只要善于采用一些學生樂于接受,在學中玩,在玩中學的教學方法來,教師的教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