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少輝 許 磊 李盼祥 趙 瑜
(河北大學附屬醫院,河北 保定 071000)
?
老年腦出血血腫周圍組織T細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表達及在腦出血發病中的意義
田少輝許磊李盼祥趙瑜
(河北大學附屬醫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目的分析T細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TIM)-3在老年腦出血血腫周圍組織中的表達及其意義。方法因腦出血行血腫清除術老年患者40例根據手術距離發病時間分為≤6 h組、>6 h且≤24 h組、>24 h且≤72 h組和>72 h組,各10例。同時選取遠離血腫的正常腦組織10例作為對照組。采用免疫組化法檢測TIM-3蛋白表達,采用RT-PCR法檢測TIM-3 mRNA表達。結果各組TIM-3蛋白及mRNA表達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6 h組、>6 h且≤24 h組、>24 h且≤72 h組TIM-3及mRNA水平逐漸上升,>24 h且≤72 h組、>72 h組TIM-3及mRNA水平逐漸下降,>24 h且≤72 h組TIM-3及mRNA水平顯著高于其他各組(P<0.05)。結論TIM-3在腦出血發病后逐漸升高,至24~72 h升高至頂峰,之后逐漸下降,提示TIM-3可能和腦出血后炎癥反應有關。
〔關鍵詞〕T細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腦出血
急性腦出血(ACH)發病率約占全部腦血管疾病的30%,其發病機制尚未明確,與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相關〔1〕。作為突發事件,ACH患者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尤其是氧化應激反應與腦出血后的炎癥反應,血腫壓迫周圍腦組織,誘發組織缺血、缺氧,釋放大量炎性細胞因子,導致繼發性腦損傷。 T細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TIM)-3是TIMs家族一員,其蛋白產物為CD4+T細胞膜表面的一類受體分子,主要表達于活化CD+Th細胞膜上,與患者機體內T細胞活化、增殖及分化具有密切聯系〔2〕。本研究分析腦出血行血腫清除術老年患者腦出血血腫周圍組織TIM-3蛋白與mRNA表達。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科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神經外科因腦出血行血腫清除術老年患者40例,年齡64~79歲,平均(68.71±3.75)歲。根據手術距離發病時間,分≤6 h組、>6 h且≤24 h組、>24 h且≤72 h組和>72 h組,各10例。均經頭顱CT或MRI診斷,符合1995年第4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的診斷標準〔3〕。同時選取遠離血腫的正常腦組織10例作為對照組。
1.2主要試劑和儀器兔抗人TIM-3多克隆抗體購自上海滬震實業有限公司,RT-PCR試劑盒和SP試劑盒購自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二氨基聯苯胺(DAB)顯色劑購自上海信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CR引物購自寶生物工程(大連)有限公司,Trizol購自福州晶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山羊抗兔二抗HRP標記購自上海經科化學科技有限公司。YB-6型生物組織包埋機、YB-6B型烤片機購自湖北亞光醫用電子技術研究所,Leica TP1020型自動脫水機和RM2125切片機購自德國Leica公司,BX50 型倒置顯微鏡購自日本Olympus公司。RT-PCR分析儀購自北京晨曦勇創科技有限公司。
1.3檢測方法和觀察指標采用免疫組化染色檢測TIM-3蛋白表達。所有標本經10%甲醛溶液固定,石蠟包埋后,連續以5 μm厚度切片,進行免疫組化染色。石蠟切片脫蠟之后,滴加過氧化物酶阻斷液,常溫孵育10 min后,滴加一抗,37℃濕盒中孵育60 min,滴加二抗,常溫孵育10 min后,滴加過氧化物酶-鏈霉親和素溶液,常溫孵育10 min。每步之間用磷酸鹽緩沖液(PBS)漂洗3次,完成后,DAB顯色,細胞核以蘇木精復染,封片采用中性樹膠。陽性對照為已知陽性片,陰性對照為被PBS代替的一抗。高倍鏡(×400)視野下,隨機選取20個視野進行陽性細胞計數,取平均值為陽性細胞數。其中陽性細胞均為細胞質或細胞膜有淡黃色、棕黃色或棕褐色顆粒。①細胞質無顯色,0分;②胞質呈淡黃色云霧狀,1分;③胞質呈棕黃色顆粒狀,2分;④胞質呈均勻深黃色,3分。記錄每張切片中腫瘤細胞顯色深淺(A、B、C、D)各占的百分數a、b、c、d,計算A×a+B×b+C×c+D×d,總分0分(-)、1分(+)、2分()、總分3分()。采用RT-PCR法檢測TIM-3 mRNA表達水平。內參基因β-actin的引物序列(299 bp):上游5'-CCTGGACTTCGAGCAAGA-3',下游5'-GGGCAGTGATCTCCTTCT-3',目的基因TIM-3引物序列(558 bp):上游5'-CCAAATCCCAGGCATAAT-3',下游5'-AAGCGACAACCCAAAGGT-3'。總RNA采用Trizol法提取,溶解后逆轉錄為cDNA,PCR擴擴增DNA片段共30個循環,凝膠成像系統對于經過1.5%瓊脂糖凝膠電泳后的PCR產物進行數據分析。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
2結果
各組TIM-3、mRNA表達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6 h組、>6 h且≤24 h組、>24 h且≤72 h組的TIM-3、mRNA水平逐漸上升,>24 h且≤72 h組、>72 h組TIM-3、mRNA水平逐漸下降,>24 h且≤72 h組TIM-3、mRNA水平顯著高于其他各組(P<0.05),見表1。

表1 各組TIM-3、mRNA表達水平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1)P<0.05;與≤6 h組相比:2)P<0.05;與>6 h且≤24 h組相比:3)P<0.05;與>24 h且≤72 h組相比:4)P<0.05;與>72 h組相比:5)P<0.05
3討論
急性腦出血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4〕。腦出血后腦血腫組織會釋放大量炎癥因子,CD4+T細胞按照分化與功能特征分為Th1細胞、Th2細胞、Treg細胞與Th17細胞,腦出血后血腫對周圍組織產生直接性壓迫,使血管床縮小,釋放的血管活性物質誘發血管痙攣,導致其發生系列變化,釋放凝血酶,浸潤炎性細胞,激活補體系統,釋放炎癥介質,促進細胞凋亡,腦出血后缺血體積超過血腫幾倍〔5〕。大量炎癥因子可以使腦微血管通透性及血腦屏障通透性增加,從而使大量炎癥細胞和炎癥因子透過崩潰的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吸收血腫清除壞死組織的同時也會加重腦出血后繼發性腦損傷〔6〕。
TIMs蛋白產物為CD4+T細胞膜表面的一類受體分子,TIM-3是其家族中首位參與T細胞免疫應答的成員,主要表達于Th1、Th17細胞等多種細胞表面,在適應性免疫與自然免疫中發揮重要作用〔7〕。相關文獻指出〔8〕,TIM-3與其配體半乳凝素-9相結合,負性調節Th1細胞,削弱Th1應答,促進Th1細胞凋亡。TIM-3可以通過激活Th1細胞,提高巨噬細胞數量與活性,促進Th1細胞所介導的細胞免疫應答反應能力,調節Th1細胞免疫應答并介導細胞免疫耐受〔9〕。腦組織出血<6 h時,經過細胞毒性受體傳遞凝血級聯反應與凝血酶,促使乳酸脫氫酶濃度增高,增加血管內皮細胞通透性,隨時間延長,TIM-3 mRNA表達增強,腦組織的壞死層、海綿層逐漸向周圍腦組織擴展,擴大腦水腫范圍〔10,11〕。腦組織出血>24 h,出血壞死的腦組織出現機械性壓迫、局部壓力增高、紅細胞溶解等因素導致神經元毒性損害,TIM-3 mRNA表達隨著出血時間逐漸增強,加重了腦組織不可逆壞死〔12〕。本研究提示TIM-3參與了腦出血早期病理過程,且通過多種調控機制,參與腦出血后多種細胞因子表達,參與腦出血炎癥反應。本研究說明,腦出血患者發病6 h后Th1與Th17細胞均被激活,分泌細胞因子,TIM-3及TIM-3 mRNA參與了腦出血后的病理過程,其水平隨著腦出血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升高,加重患者腦出血后的組織損傷,這一結果與相關文獻的報道相一致〔13,14〕。
綜上,TIM-3在腦出血發生、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其水平在腦出血發病后逐漸升高,至24~72 h升高至頂峰,之后逐漸下降,提示TIM-3可能和腦出血后的炎癥反應有關,可能成為腦出血基因治療新靶點。
4參考文獻
1林琇.腦出血后周圍組織繼發腦水腫病理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科學,2015;9(2):33-5.
2畢勝,劉群,范佳,等.腦出血患者血腫周圍組織T細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2):3201-2.
3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80.
4何志義.microRNA與腦出血后腦水腫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4;43(11):961-4.
5Takeuchi S,Wada K,Toyooka T,etal.Temporal profile of plasma adiponectin level and 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 in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J Clin Neurosci,2014;21(6):1007-10.
6Lijin S,Jie Q,Bo S,etal.Increased frequency of circulating regulatory T cell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J〕.Neurosci Lett,2015;5(591):115-20.
7胡瑞,張曉云,晏雪,等.腦出血后炎性反應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15;12(7):370-4.
8張永亮.人高血壓腦出血急性期外周血中IL-17的作用〔D〕.溫州:溫州醫科大學,2014.
9雷建衛.T細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在肝細胞癌中的表達及意義〔D〕.河北:河北醫科大學,2013.
10彭傳梅,曹向紅,高輝.Tim基因家族及其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關聯研究進展〔J〕.實用醫技雜志,2015;5(2):157-9.
11陳婉婷,彭傳梅,高輝.Tim 基因家族與系統性紅斑狼瘡關系的研究進展〔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5;17(11):1599-601.
12商小波,趙彩彥.T 淋巴細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與肝臟疾病〔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4;8(11):696-8.
13王松存,李大金,杜美蓉.Tim-3信號免疫調節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4;15(11):1563-6.
14張小梅,單寧寧,扈煜,等.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患者脾臟單個核細胞TIM-1及TIM-3的表達及其在Th1極化中的作用〔J〕.中華血液學雜志,2013;34(7):614-7.
〔2015-01-19修回〕
(編輯苑云杰)
〔中圖分類號〕R74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6-1325-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6.020
通訊作者:許磊(1976-),男,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腦血管病、腦腫瘤研究。
基金項目:河北科技發展項目(No.aj09x416)
第一作者:田少輝(1978-),男,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腦血管病、腦腫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