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峰 鄧 默
(河北大學附屬醫院介入科,河北 保定 071000)
?
球囊擴張與支架植入術治療股淺動脈狹窄閉塞病變的中遠期療效及其影響因素
趙峰鄧默1
(河北大學附屬醫院介入科,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目的探討球囊擴張(PTA)與支架植入術治療股淺動脈狹窄閉塞病變的中遠期療效及其影響因素。方法選取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該院收治的股淺動脈狹窄閉塞病變患者80例(80支),根據泛大西洋協作組織(TASC)分型將其分為A型12支、B型25支、C型23支、D型20支,其中A型+B型中行PTA者25例,行PTA聯合支架植入術者12例;C型和D型者中行PTA者29例,行PTA聯合支架植入術者14例,觀察術后1~3年一期通暢率及復發情況,并應用Logistic回歸分析中遠期療效的危險因素。結果PTA聯合支架植入者術后1~3年的一期通暢率顯著高于PTA者(P<0.05),第2、3年C型+D型者PTA+支架植入術顯著優于A型+B型,第2年C型+D型者PTA顯著高于A型+B型(P<0.05);隨訪發現,28例患者出現下肢缺血癥狀復發,其中10例為A型+B型,18例為C型+D型;Logistic多因素分析顯示:血糖和TASC是影響中遠期療效的危險因素(P<0.05)。結論球囊擴張聯合支架植入術治療股淺動脈下肢閉塞中遠期療效較好,血糖和TASC分型是影響療效的危險因素。
〔關鍵詞〕球囊擴張;支架植入術;動脈閉塞
股淺動脈狹窄閉塞是臨床上的常見疾病,該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且隨年齡增長有所增加。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血管介入治療成為其較好的治療方式,成功率高,且短期臨床療效較好。但是其遠期療效還不明確〔1~3〕。球囊擴張(PTA)與支架植入術均是血管介入科的重要方式。本研究通過分析PTA與支架植入術治療股淺動脈狹窄閉塞病變的中遠期療效,并分析其影響因素。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股淺動脈狹窄閉塞病變患者80例,均為單側肢體單支動脈病變。排除標準:同時合并多支病變者,不能長期隨訪者,對研究不配合者。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齡45~78〔平均(69.8±4.8)〕歲。根據泛大西洋協作組織(TASC)分型:A型12支、B型25支、C型23支、D型20支,合并糖尿病65例,合并高血壓60例,合并高脂血癥58例,有吸煙史36例,術前評估患者的情況,若患者閉塞≤50%則給予單純PTA治療,若閉塞程度>50%則給予PTA聯合支架植入術治療。經評估A型+B型中行PTA者25例,行PTA聯合支架植入術者12例;C型+D型者中行PTA者29例,行PTA聯合支架植入術者14例。
1.2方法術前檢測患者的血常規、尿常規、心電圖、X胸片、血壓、凝血功能、血液生化及踝肱指數。給予患者雙下肢CT造影檢查,進而判斷動脈情況,確定入路位置。術前4~6 h禁止飲食,根據CT造影結果判斷狹窄情況,行全程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記錄患肢狹窄程度和范圍。靜脈推注肝素,根據病變的程度選擇單彎超滑導管(5F)、Diver導管或者Progreat微導管(3F),于超滑導絲的輔助下通過動脈狹窄段,若動脈完全閉塞則應用0.035英寸的超滑導絲穿通。當導絲穿越狹窄或者閉塞處時,根據病變狹窄情況選擇直徑和長度不等的PTA,經過擴張后仍存在狹窄超過30%或者對血流有影響者,則將支架植入。術后常規應用低分子肝素,同時配合華法林治療,密切監測患者的國際標準化比值,定期檢測凝血酶原時間,定期行CT血管造影檢查。
1.3觀察指標所有患者入院均測量血脂、血糖、血壓,并統計患者的手術方式、TASC分型以及是否抗血小板聚集治療,術后隨訪1~3年,隨訪時患者行血管彩超檢查,觀察患者血管通暢情況,血管一期通暢者與總數比值即為一期通暢率;觀察患者復發情況。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χ2檢驗、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
2結果
2.1術后1~3年的一期通暢率情況PTA聯合支架植入者術后1~3年的一期通暢率顯著高于行PTA者(P<0.05),第2、3年C型+D型者PTA+支架植入術顯著優于A型+B型,第2年C型+D型者PTA顯著高于A型+B型(P<0.05)。見表1。
2.2隨訪結果術后1~3年隨訪發現,28例患者出現下肢缺血癥狀復發,其中10例為A型+B型,18例為C型+D型,但均未出現截肢。
2.3多因素分析以血脂、血糖、血壓、手術方式、TASC分型、抗血小板聚集為自變量,中遠期療效為因變量進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血糖和TASC分型是影響中遠期療效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1 術后1~3年一期通暢率比較〔n(%)〕
與PTA比較:1)P<0.05;與A型+B型比較:2)P<0.05

表2 Logistic多因素分析顯示
3討論
股淺動脈狹窄閉塞較容易伴隨其他動脈病變,患者一般并發癥較多,情況復雜,給治療帶來一定阻礙。患者出現股淺動脈狹窄閉塞會給日常生活帶來較大影響,出現下肢痛,間歇性跛行等〔4〕。有研究顯示〔5〕,嚴重股淺動脈狹窄閉塞的截肢率大約為10%左右,而將下肢閉塞血管再通,能顯著降低下肢的截肢率。TASC 分型能較好評估股淺動脈閉塞情況,其中A型和B型多表示股淺動脈短段閉塞,而C型和D型多表示股淺動脈長段閉塞。PTA和支架植入術均是血管介入科常用的治療方法,能將血管閉塞處進行擴張,使血液流通恢復,進而改善缺血癥狀。術后常規給予抗凝治療,能降低血栓形成的概率,進而降低術后下肢血管閉塞的復發率〔6〕。本研究與其他研究結果具有相似性〔7~9〕,說明PTA聯合支架植入術相比單純PTA治療效果較好,具有較好的一期通暢率。且研究還說明PTA治療C型和D型股淺動脈狹窄閉塞病變患者具有較好的中期療效,而PTA+支架植入術治療C型和D型中遠期療效較好,因此臨床應根據患者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血糖和TASC是影響中遠期療效的危險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為:血糖較高會引起氧化應激、大量炎癥因子等產生,引起血管內皮功能紊亂,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加上支架放置處對血管本身就是一種刺激,兩者相互作用促進動脈病變的形成,對治療預后產生影響。TASC分型是對動脈閉塞程度的評價,而嚴重程度對治療效果必然存在影響。
4參考文獻
1尹波,黃光明,張紅霞,等.下肢動脈閉塞性病變介入治療前后心踝血管指數和踝肱指數水平〔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4):1071-2.
2楊茹雪,杜建時,段曼,等.髂動脈至股深動脈腔內成形術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效果及并發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5):1412-3.
3Tarricone A,Ali Z,Rajamanickam A,etal.Histopathological evidence of adventitial or medial Injury is a strong predictor of restenosis during directional atherectomy for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J〕.J Endovasc Ther,2015;22(5):712-5.
4劉洪沛,曾戀,黃濤,等.支架植入術治療房顫射頻消融術后嚴重肺靜脈狹窄的療效觀察〔J〕.重慶醫學,2015;44(24):3365-6;3369.
5竇連偉,張俊紅,方水龍,等.椎動脈V4段閉塞單純球囊擴張成形術4例報告〔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15;32(1):68-70.
6李軍榮,李圣華,沈鑫,等.經皮股動脈穿刺支架植入術治療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失敗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24):57-8.
7魏恒,馬江紅,張華,等.Wingspan支架置入術治療椎動脈狹窄的療效觀察〔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5;20(7):430-2.
8劉春江,陳世遠,余朝文,等.頸動脈內膜剝脫術與頸動脈支架置入術治療顱外頸動脈硬化狹窄1年的效果比較〔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32):25-9.
9袁惠.球囊擴張支架植入術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護理〔J〕.微創醫學,2015;10(2):246-7.
〔2015-06-10修回〕
(編輯袁左鳴/滕欣航)
〔中圖分類號〕R65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6-1405-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6.058
通訊作者:鄧默(1979-),女,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麻醉學方面的研究。
1河北大學附屬醫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趙峰(1979-),男,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外周血管介入治療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