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英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麻醉科,重慶 400016)
?
利多卡因咽喉表面麻醉對老年患者麻醉誘導中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王群英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麻醉科,重慶400016)
〔摘要〕目的探討利多卡因咽喉表面麻醉對老年患者麻醉誘導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方法選擇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該院行上腹部手術的老年患者50例,符合美國麻醉醫師學會(ASA)分級Ⅰ或Ⅱ級的標準,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均經麻醉誘導,觀察組行2%鹽酸利多卡因3 ml咽喉表面麻醉,對照組不接受咽喉表面麻醉。觀察麻醉誘導前(T0)、氣管插管前(T1)以及氣管插管后1 min(T2)、3 min(T3)、5 min(T4)患者的平均動脈血壓、心率等血流動力學指標的變化。結果觀察組T2、T3時間點血壓、心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而T0、T1、T4時間點與對照組比較無差異(P>0.05);兩組均在T2、T3時間點的血壓、心率高于同組T1(P<0.05),T0、T4時間點與同組T1時間點比較無差異(P>0.05)。觀察組在氣管插管后嗆咳有效控制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而蘇醒時效比較無差異(P>0.05)。結論2%鹽酸利多卡因咽喉表面麻醉能明顯減輕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氣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動力學變化,有效抑制氣管插管誘發的心血管的應激反應。
〔關鍵詞〕利多卡因;咽喉表面麻醉;血流動力學
文獻報道,老年人手術的2%死亡率與麻醉有關〔1〕。全麻插管易引起老年患者牙齒損傷,甚至斷裂和脫落,極易誘發心血管的應激反應〔2〕,也會導致老年患者血流動力學的明顯變化。有關研究表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在手術期間血壓、心率等波動幅度較大〔3〕,尤其在麻醉誘導和氣管插管時。本研究擬觀察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對老年患者麻醉誘導中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行上腹部手術的老年患者50例,符合美國麻醉醫師學會(ASA)分級〔4〕Ⅰ或Ⅱ級的標準,其中胸科手術27例,腹部手術7例,骨科手術9例,耳鼻喉科手術7例。年齡均在60~79歲;對本研究所用的藥物均無禁忌證;無嚴重的心、肝、腦、腎等功能障礙;經過本院醫學倫理會審核通過,本人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本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觀察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67.8±8.2)歲,體重(61.4±6.2)kg,ASAⅠ級15例,ASAⅡ級10例。對照組男16例,女9例,年齡(69.6±7.7)歲,體重(63.1±7.1)kg,ASAⅠ級11例,ASAⅡ級14例。排除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及可疑插管困難者;具有交流困難及精神障礙者;具有神經肌肉傳導功能障礙者;氣管插管未能一次成功或插管時間超過15 s者。兩組在性別、年齡、體重以及ASA分級等臨床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所有患者入室后即時建立靜脈輸液通道,靜脈補充乳酸鈉林格注射液(山東齊都藥業有限公司)5 ml/kg 后進行麻醉誘導,術中根據情況予以復方電解質液(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琥珀酰明膠(貝朗醫療蘇州有限公司)進行補液治療。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在全麻誘導前行橈動脈穿刺,建立有創血壓監測,連接BeneView T8多功能麻醉監護儀(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連續監測患者血壓、心率。兩組麻醉誘導用藥均為咪達唑侖0.04 mg/kg、丙泊酚1 mg/kg、舒芬太尼2 μg/kg、維庫溴銨0.1 mg/kg,誘導過程中觀察血壓情況予適量的丙泊酚加深麻醉;誘導成功后,術中持續吸入七氟醚、靜脈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并間斷追加舒芬太尼和維庫溴銨靜吸復合維持全麻,用Narcotrend監測麻醉深度,維持麻醉深度在D1~D2(37~56)之間,并根據麻醉深度調節麻醉藥物的用量。觀察組在麻醉誘導后經咽喉鏡暴露聲門,用表面麻醉噴霧器給予2%鹽酸利多卡因3 ml,行咽喉表面麻醉,1 min后經口插入鋼絲加固氣管導管。對照組在麻醉誘導后直接經口插入鋼絲加固氣管導管,氣管插管均經同一醫師完成。
1.3觀察指標BeneView T8多功能麻醉監護儀連續監測患者血壓、心率,并記錄兩組麻醉誘導前(T0)、氣管插管前(T1)及氣管插管后1 min(T2)、3 min(T3)、5 min(T4)患者的平均動脈血壓、心率等血流動力學指標的變化。
2結果
2.1兩組各時間點血流動力學指標變化觀察組T2、T3時間點血壓、心率、心輸出量和外周血管阻力均低于對照組(P<0.05),T0、T1、T4時間點與對照組比較無差異(P>0.05)。兩組均在T2、T3時間點的血壓、心率、心輸出量和外周血管阻力高于同組T1時間點(P<0.05),T0、T4時間點與同組T1時間點比較無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各時間點血流動力學指標變化±s,n=25)
與對照組同時間點比較:1)P<0.05;與同組T1時間點比較:2)P<0.05
2.2兩組嗆咳反應情況比較兩組在氣管插管后嗆咳反應中,觀察組的有效控制率〔76%,Ⅰ級19例(76%),Ⅱ級6例(24%)〕顯著高于對照組〔36%,Ⅰ級9例(36%),Ⅱ級16例(64%)〕(χ2=8.117,P=0.004)。
2.3兩組蘇醒時效的比較兩組在麻醉后蘇醒時效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其中觀察組呼吸恢復時間(4.8±0.5)min,睜眼時間(5.9±0.47)min;對照組分別為(5.1±0.6)min、(6.3±0.7)min。
3討論
目前常以血壓、心率、心輸出量和外周血管阻力等指標來描述血流動力學的變化〔5〕。在臨床中全麻氣管插管易對咽喉以及氣道黏膜產生刺激〔6〕,機體將會分泌腎上腺皮質激素和髓質激素,同時也會產生相應的應激反應,使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分泌量增多,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和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老年患者因生理或病理因素,常常合并冠心病、高血壓以及動脈粥樣硬化等循環疾病,機體對血壓波動調控能力減退,極易誘發意外性的心腦血管疾病。臨床上,減少氣管插管帶來的主要應激反應方法:①增加麻醉和鎮痛深度,抑制心血管反應;②運用滲透能力強的局部麻醉藥物,行表面麻醉;③使用心血管活性藥物,調節血流動力學。只依靠麻醉藥降低老年人對氣管插管的心血管反應在臨床上具有很大的難度。而咽喉部氣管表面麻醉因阻斷交感-腎上腺能系統,可有效減輕氣管插管帶來的應激反應所引起的血流動力學變化。心血管活性藥物本身就是老年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因此其在臨床上應用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氣管插管的應激反應是機體正常的生理反應,而麻醉目的是使其反應降低,但不會危害人體〔7〕。應激是由下丘腦和交感內分泌兩個系統介導的反應,主要為交感神經反應。利多卡因作為一種中效酰胺類局麻藥〔8〕,不僅能夠抑制神經細胞膜的鈉離子通道而起到阻斷神經興奮和傳導作用,還可以增加細胞膜對鉀離子的通透性,抑制異位節律,從而延長缺血心肌的有效不應期。利多卡因經口插入連表麻型氣管導管行咽喉表面麻醉,5 min內起效,約8 min內達到峰值,能夠降低咽喉內機械感受器的敏感性,抑制交感神經興奮,從而降低心率、血壓以及心輸出量。本研究也證實了利多卡因咽喉表面麻醉能夠減輕老年患者麻醉誘導的血流動力學的特點,與李景賓等〔9〕報道結果一致。利多卡因還能有效使外周血管擴張以減少其阻力。因此,利多卡因咽喉表面麻醉具有對氣道黏膜無刺激、心血管反應少和患者耐受性高等特點〔10〕。而氣管內表面麻醉因導管插入氣道中,刺激患者的聲門,機體自我應激反應,促使交感神經興奮,機體短時間內分泌大量的兒茶酚胺,從而引起患者血壓升高及心率加快等血流動力學變化。連表麻型氣管導管是一種新型注藥式氣管導管〔11〕,具有內外2個套囊。外套囊注藥管注入利多卡因,藥物沿外側套囊壁上的小孔均勻地噴在咽喉上行麻醉,從而阻斷神經傳導,降低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劇烈波動減少嗆咳。利多卡因為中時效局麻藥,表面麻醉約8 min達到峰值,故在兩組患者蘇醒時效無差異。
4參考文獻
1陳永權,柳兆芳,金孝岠,等.心率變異性監測雷米芬太尼在老年患者麻醉誘導期安全性的評價〔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7;23(7):577-8.
2陳永權,金孝岠,張鵬,等.星狀神經節阻滯對老年患者全麻氣管插管應激反應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9;25(12):1034-6.
3顧穎紅,周期,李敏仙.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68例圍麻醉期處理〔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5):2228-9.
4Ferreira DB,Zequi SDC,Costa WHD,etal.Use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Classification as an Additional Planning Tool for Renal Cell Carcinoma Assessment〔J〕.J Cancer Therapy,2013;4(9B):7-14.
5紀莉,車鶴錫,陳吉田.血液動力學檢測在高血壓患者心功能狀態監測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28(22):2274-6.
6郭建桃,葉克平,王華慶,等.HC 視頻喉鏡對老年患者全麻氣管插管應激反應的影響〔J〕.浙江醫學,2013;35(8):694-5.
7劉亞濤,冷玉芳,萬占海,等.氯普魯卡因靜脈注射對全身麻醉氣管插管過程中機體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國急救醫學,2012;32(3):203-5.
8蔡燕波.等效甲磺酸羅哌卡因和丁卡因麻醉對老年人循環功能的影響〔J〕.浙江臨床醫學,2013;15(9):1399-400.
9李景賓,余志兵,鄧友勇.不同劑量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對氣管插管時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0;26(4):356-7.
10張志春.咽喉黏膜+氣管黏膜雙重表面麻醉對減輕插管應激反應的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4):108.
11索利斌,代廣輝,王小軍.表麻型氣管導管對老年高血壓患者全麻拔管心血管反應的影響〔J〕.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學版,2009;18(6):505-8.
〔2015-1-10修回〕
(編輯李相軍/滕欣航)
〔中圖分類號〕R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6-1415-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6.063
第一作者:王群英(1984-),女,住院醫師,碩士,主要從事心肌保護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