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湖南省石門縣委書記 譚本仲
砥礪奮進鑄輝煌
——慶祝石門老年大學建校十周年
□中共湖南省石門縣委書記譚本仲
2006年4月,經石門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在縣老干部活動中心院內,開辦石門老年大學。在縣四大班子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在以黃家軍任校長的離退休老同志為主組成的銀發辦學團隊的努力下,歷經十載耕耘,石門老年大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校舍從建校初期的幾間教室發展到現在擁有3000多平方米的寬闊場所,設立了8個系、19個班級,在校學員1100多人次,并在縣內有關鄉鎮和社區辦起分校和教學點。辦學經費從最初的每年3萬元增至現在的35萬元。近幾年,學校又爭取縣財政投資300多萬元對校舍進行提質改造,添置了多媒體教學設施,開通了遠程教育,購買了鋼琴、二胡等樂器,建起電腦室和電子閱覽室。為滿足學員學習需求,學校先后開設了詩詞、書畫、易學、攝影、民間推拿按摩等20多種課程,組建了國學院、詩社、書畫院、拳術俱樂部、文藝創作組等學研社團,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
10年來,石門老年大學始終堅持“以老年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和“開發耆智,提升素質,陶冶情操,增進健康,服務社會”的辦學宗旨,不斷規范內部管理,逐步完善課程設置,教學質量明顯提高,涌現了一大批“風范長者”“現代老人”和“追夢先鋒”。成為弘揚正能量、書寫真善美的大本營,使老干部、老年人“在家庭教育中潛移默化、言傳身教的作用,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以及對年輕人傳幫帶的作用”得以更好發揮。學校的社會影響不斷擴大,先后榮獲“湖南省老年大學示范校”“湖南省先進老年大學”“全國老年教育宣傳工作先進單位”等。回顧十年的風雨歷程,銀發辦學團隊為老年大學的創新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值得充分肯定。
當前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據統計,石門縣60歲以上的人口已達13萬,占全縣總人口的19%,其中65歲以上的人口更是達到68%,老齡化比例高出全市、全省、全國平均水平,且老齡化趨勢愈加明顯。習總書記說過,“滿足數量龐大的老年群眾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需要我們下大氣力來應對。”發展老年教育,辦好老年大學,實行文化養老,就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戰略舉措之一。石門老年大學未來的發展,要始終秉承“三個堅持”:
堅持政治立校,把握辦學方向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辦學,充分發揮老年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陣地作用。定期組織時政講座,認真開展“兩學一做”教育實踐活動,經常舉辦學習競賽,使廣大學員深入理解黨中央五大發展理念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做到政治堅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全力支持縣委、政府工作,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社會服務,充分展示學員“追夢先鋒”和“風范長者”的形象。
堅持管理強校,注重內涵發展要加強制度建設,實行規范辦學。根據時代發展的新變化,老年學員的新需求,社會各界的新期待,進一步創新、完善相關制度,使廣大學員在有序、和諧、寬松的氛圍中陶冶情操、增長知識,康樂有為。要集中群眾智慧,實行民主辦學。繼續發揮銀發辦學團隊、全體教師和學員干部的積極作用,廣泛吸納各方面意見,進一步強化學員的主人翁意識,使“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成為老年大學內務管理新常態。要深化教學改革,實行開門辦學。實施開放戰略,鼓勵實踐探索,搞活“三個課堂”,拓寬師生視野,豐富文化生活,確保教學質量。
堅持科研興校,提高辦學水平 辦好老年大學離不開高素質的教研隊伍。一定要充分尊重和關心廣大教師,為他們開展教學研究創造條件、搞好服務,鼓勵廣大教師根據老年教育發展的新情況、新變化、新問題,進行研究探索,不斷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積極引進和開設新的專業,既滿足老年人的知識需求,又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并在抓好常規學科、專業教學的同時,積極培育品牌專業,形成特色學科,打造精品課程,編寫一批符合時代需要、具有本土特色的實用教材與教學參考資料,努力提高辦學水平。
櫛風沐雨開新局,砥礪奮進鑄輝煌。石門老年大學風雨兼程,一路走來,已經開創了嶄新局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希望全體師生員工,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建設高水平的縣級老年大學和爭創全國縣級示范老年大學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