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老年大學 程 槊
教學成效展示的多元化
□西安老年大學 程 槊
多年來,教學成效展示作為老年大學教學的一部分,對于檢驗教學水平、拓展第二課堂、實現老年學員“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隨著老年教育的不斷發展,文藝表演類(聲樂、器樂、舞蹈等)教學班急劇擴大,教學成效展示所面臨的問題也日漸顯露,如展示的時間和規模不斷增加,場地和設備不足,等等。為此,我校對教學成效展示進行了多元化的探索實踐,具體做法如下:
隨著老年教育的不斷發展,老年學員人數急劇增加,教學成效展示的突出問題,如集中進行,規模大,時間長等問題變得更加明顯。所謂“規模分化展示模式”,即將全校集中展示變成由各系獨立進行教學成效展示,各系的展示時間可以協調安排。這樣不但能將展示的規模縮小、時間縮短,展示的專業性增強,場地、器材的緊張程度也能夠得到有效緩解。此外,展示活動的準備和管理更具針對性,展示質量也能得到提高。自2014年開始,此模式在我校得到了有效實施。
我校的教學班分高、中、初三個級別,分級別展示的方法就是:高、中級班參加全校或各系獨立組織的教學展示;初級教學班參加由教務科負責觀察評估的班級級別的展示,展示的內容以基礎課、基本技能、基本功組合為主,并將這種基礎教學展示作為初級班教學評估和教師執教能力的重要參考。這種回歸課堂的展示模式能照顧到全班所有學員,還可以保證教學計劃順利進行,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筆者2013年夏天曾觀摩過詩詞朗誦班的教學成效展示課,其形式與“分級別展示模式”相當一致,現場較強的學員參與性和互動性令人難忘。
即讓現有的較高級別的教學成效展示成為一臺演出。學員將在專業課上所學的技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編成節目登臺展示,使教學成效展示變成一臺有著較強藝術觀賞性的文藝演出呈現給觀眾。學員帶著精美的教學成果走進社區、廣場進行展示,既展現了老年學員良好的精神風貌,擴大了老年教育的影響力,又為社會和諧發展貢獻了力量,這種展示模式我們稱為“第二課堂展示模式”。在具體操作方法上,可將各系獨立展示中的優秀節目篩選后組成一臺能代表學校教學水平的演出,到居民社區、公園、廣場等地進行展示演出。這種規模中等、質量較高的展示活動和老年教育的第二課堂教育緊密結合,讓學員實現了老有所為的愿望,同時也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老年大學進行教學成效展示的本意是,讓學員向學校匯報、展示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猶如普通教育中的學生期末考試一樣,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最后階段。被稱作“評估化模式”的教學成效展示方法正好符合這一本意。具體做法是:在每一個作品展示完成后,須得到由教學部門組織的教師或專家評審組給予現場點評,最后對同一個教師指導的作品給予整體的教學評估。評估結果既可作為學員的展示成績,也可作為評估教學水平的一個參考。
教學成效展示的過程越完整,展示的針對性就越強,展示與教學的契合程度會越高,這種展示模式還可強化教學成效。
所謂“聯合展示模式”,更多的是指不同專業經過協作共同創作一個展示作品。我們常見的教學成效展示通常是學員單純地展示其所學技能,和其他專業的教學內容較少聯系,這種展示模式無論展示的學員技能或作品水平高低與否,展示的形式總略顯單調。而“聯合展示模式”突破了原有展示模式的單一性。例如,器樂專業的教學成效展示一旦成為詩詞朗誦、現場書畫、太極表演等專業的伴奏音樂,展示的形式發生了一定改變,展示作品的趣味性得以增強,內容更加豐富,文化品位相應提高,對學員也更具挑戰性。當然還可以有其它聯合展示的方法。
“聯合展示模式”的另一個優點是提升了各專業的展示空間,像原來僅用展覽(如作品上墻而作者不在現場)來展示的書法、繪畫、剪紙等專業,使用“聯合展示模式”就可以利用各種舞臺科技手段,如用影像技術在大屏幕上表現書畫展示者的創作過程,再加上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的配合,在舞臺上呈現出“動態展示”的效果,這種展示方式顯然比單純將作品掛在墻上展示,更具感染力,效果更佳。相信經過不斷探索實踐,各種專業的聯合展示可以演繹出更多的作品展示形式,會讓老年教育之花開得更加美麗。■
(摘編自《西安老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