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彬
中小學書法藝術教育的實踐與思考
韓彬
書法作為中國國粹之一,自2009年申遺成功后,影響力正日漸提升。教育部也頒布了《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各中小學于2013年開始開設書法課程。自此,對書法教育普及性的重視被提升到新的高度。讓中小學生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受到教育、感悟書法魅力、培養藝術情趣,真正達到以書育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目標。
中小學;書法藝術教育;實踐;思考
“寫好字,做好人”應該是每位學生心中的美好追求。書法藝術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正以它獨有的魅力向世人綻放耀眼的光芒。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各中小學于2013年春季開始開設書法課程。學生應從中小學階段起接受書法文化的熏陶,感受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從而激發學生樹立傳承國粹的美好愿望,真正達到以書育人的教育目的。
1.伴隨申遺成功,提升了書法藝術在教育中的地位
書法作為中國國粹之一,一直以它無窮的魅力在世界范圍內備受矚目。隨著中國在世界上的綜合影響力日漸提升,書法藝術作為傳統文化的代表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2009年9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書法藝術納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時,以西泠印社為主要傳承代表組織的篆刻藝術申遺成功。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舞動的北京”是一方中國印。“京”字融入了中國書法文化,展現了運動健兒奔跑的動態美,將書法藝術發揮到了極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中國印”又一次向世人展現了中國書法篆刻藝術的精深。近年來,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陸續開設書法課程,聘請資深書法家前去開設書法講座,并多次舉辦大規模的專業書法展。現今,世人對書法藝術的重視程度被提升到新的高度。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各中小學開設書法課程,旨在讓中小學生在學習書法過程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熏陶,要求學生在中小學階段能規范書寫漢字,不斷加強實踐練習,在此基礎上適度滲透書法審美教育,提升書法欣賞能力。
2.創設墨韻氛圍,密切了學生與書法文化之間的聯系
中國書法五千年的歷史長河里,成就了許多名垂千古的書家,他們的優秀作品燦若繁星,在書法史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中小學生應當牢記,書法是中國文化的代表,身為中國人,當立志寫好漢字。學校可以創設墨韻氛圍,利用板報、墻壁、展示牌、廣播、圖書館等資源向學生展示歷代書家的基本簡介及書家言論。多媒體教室及書法專用教室也可以懸掛教師及學生的優秀書法作品。書法教師利用書法課向學生講授書法基本知識,幫助學生理清書史脈絡,感受書法藝術在各個階段的變遷。總之,創設校園墨韻氛圍,讓學生時時接觸書法,處處與書法為伴,領略書法文化之浩瀚,從而萌發立志學書的美好志愿。
3.遵循書寫規范,從藝術解構中掌握書寫的基本要求
學生學習書法須遵循“由學至寫”的過程。“學”的過程很重要,“學什么”乃是重中之重。書法創作是否屬于優秀之列,取決于諸多要素,如:整體是否協調,用筆是否規范,行氣是否連貫,結體是否平衡,布局是否合理等。寫好字并非易事,學生必須掌握書寫的種種要領,從整體上把握,才有可能創作出美觀和諧的作品。
例如,一位學生的楷書作品《楓橋夜泊》,整體布局合理,留白均勻,字態較端正美觀,寫出了顏體大氣厚重的味道。落款的位置及鈐印(引首章、姓名章)的位置都符合作品創作要求。
另一幅行楷書作品《白梅》,行氣連貫,用筆細膩,字與字間的牽絲連帶自然,結體方正,給人以規整秀麗之感。
4.樹立正面思想,精選富有教育意義的書寫內容
中小學階段的書法課旨在讓學生扎實、有效地練字,要求學生要夯實讀帖、臨寫、練習、創作等幾個階段的實踐過程。臨習,意在重整書寫技巧,如何通過書法創作使學生受到教育則體現在學生臨習的內容中。小學生初學毛筆字,重在練好基本字形結構,熟練之后可以進行簡單的作品創作。一般在小學階段主張學生用楷書或行楷進行書寫,中學階段則可以用行書書寫,內容大多是教材里的經典古詩詞。教師可以精選內容積極向上、具有正面意義、意境高遠開闊的歷代經典古詩詞或者文人名篇佳作中的相關段落作為臨寫對象。比如:愛國詩人陸游的《示兒》、蘇軾的《江城子》、龔自珍《己亥雜詩》、范仲淹《岳陽樓記》、劉禹錫《陋室銘》等。這些經典文章詩詞內容涵蓋愛國情懷、山河美景、勵志思想等,無不具有積極教育意義,其意境之高雅,情感之激昂,表現出歷代文人志士的高尚人格或道德情操,是學生學習的典范。在學生練寫之前,教師先將詩詞曲賦或名篇佳作的意思透露給學生,讓學生感受作者的壯志豪情及作品中蘊含的人生哲理。這樣,意在筆先,學生心中已激起相應情感,適時將心中所想投入到作品創作中,感情由筆尖注入宣紙中,正是達到“書為心畫”,意象高遠。
需注意的是,書法課的任務是以書育人,單純練習寫字或者講解內容都是不可取的。“明理”與“學書”應雙管齊下,學生在書寫實踐中接受教育,啟迪性靈,端正思想。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在書法課堂中受到教育。
1.在結體上感受書法之美
趙松雪說過:“字形弗妙,雖熟猶生。”結體,是指漢字的間架結構。“結字亦須用功”,在學生臨寫之前,教師應提醒學生仔細觀察例字的結體。每個字筆畫的粗細、長短、舒張、徐疾,偏旁部首的大小、寬窄、高低、欹側都影響著字的整體美觀。
如:楷書“人”字,筆畫僅有一撇一捺。但是要擺正這兩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對于初學書法的小學生并非易事。撇畫側鋒入紙,向左下行筆,漸輕漸細,穩健自然。捺畫的起筆從撇的三分之一處開始,經過字的中心,向右下方舒展出尖,短促而有力。一撇一捺提按分明,相得益彰,互相支撐,“人”字結體方得穩健。
行楷書“舞”字,筆畫較多,不易寫好。上半部分筆畫聚集較密集,下半部分相對比較寬松。教師需提醒學生注意相同筆畫的異處:三橫中第一橫最短,第三橫最長,三橫取平行之勢,都是向右上傾斜,突出層次感,構成正梯形。下半部分“舛”字左邊的“夕”字寫得短小些,要注意避讓右下部。最后一筆豎畫要長而直挺。這樣,“舞”字寫得靈動逼真,有飛躍之勢。
2.在運筆上感受書法之美
《松雪齋書論》云:“用筆千古不易。”后世學書者應師從經典,謹守規范。基本功扎實的中小學生在熟練掌握楷書書寫的基礎上,可以嘗試用行楷書來書寫作品。書法教師可以在書法課上適度融入行楷書的技法教學,精選優秀行書作品作為范例供學生欣賞感受。
元代書家趙孟頫的行楷書易于初學者臨摹,如《秋興八首》《止齋記》《閑居賦》等,盡顯趙書的用筆精純,雍容端莊,極具中和之美的特點。如:“浮”字用筆穩健,方筆居多,“命筆心常在點畫中行”。“闊”字的門字框處理巧妙,橫畫飛動,已斷似連,使整個字欲斜反正。“三點水”以一筆帶過,“舌”部幾乎一筆完成,筆勢自然。“稀”字“禾木旁”連帶流暢,“希”部行筆環轉縱引。“德”字用筆細微精到,筆斷意連,點畫間的牽絲體現出熟練的書寫性。“戲”筆畫雖多,無一筆凝滯。“有”字最能代表行楷風格,一筆寫成,“月”部生動,用筆灑脫精熟。
3.在線條上感受書法之美
《廣藝舟雙楫·碑評第十八》記載:“書若人然,須備筋骨血肉。血濃骨老,筋藏肉瑩,加之姿態奇逆,可謂美矣。”其中提及的“筋骨血肉”就是書法的線條。線條的美感為書法藝術增添了姿色。書家自身的學識、涵養,心中的情感、觀念,皆通過線條躍然紙上:或靈動,或沉穩,或飄逸,或剛勁……學生可通過線條感悟書家的內心世界及藝術修為。
如:沈鵬先生的作品《云海》同具震懾之力,墨色枯濕濃淡相宜,給人以鮮明的視覺重擊力。正印證衛鑠《筆陣圖》所說:“善筆力者多骨”,“多力豐筋者圣”,“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厚重的線條充滿力道,使書法作品富有生命力,堪稱“筋書”。除了力度,節奏也可以體現出線條的靈動性,從而使書法藝術更顯魅力。點畫的徐疾、頓挫、舒張,墨跡與留白間的相互呼應,主筆與次筆的處理等都是構成節奏的要素。
4.在章法上感受書法之美
書體不同,書法經典碑帖的風格也不盡相同。楷書中規中矩,端莊嚴謹,因此也是小學生臨習的主要對象。如《九成宮醴泉銘》,結字中宮緊縮,整體森然肅穆。隸書則不同于楷書,蠶頭燕尾盡顯飄逸。隸書作品講究行距窄字距大,體現隸字的開闊舒張。《曹全碑》則別具一番風格,字體秀美雅麗,撇捺極盡舒張,意境無邊。行書講究筆走龍蛇,字與字間參差錯落,前后呼應,或以“亂”來宣泄書家當時的情感。顏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是三大行書之一,有別于《蘭亭序》的流美蘊藉,可謂“亂”到極致,愈發狂放恣肆。筆勢的起伏折射出情緒的變化,也反映出書家在至親被害后憤懣難當、痛不欲生的心情。
名家書風各有千秋:如王右軍的流美蘊藉、趙松雪的圓潤中和、米元章的恣肆縱逸、顏魯公的雄渾豪邁、蔡君謨的秀美妍麗……生機勃勃的作品給欣賞者美的享受。書風也能透露出書家創作時的心理狀態。筆勢的起伏綿延、章法的疏密緊湊、行筆的嚴謹不羈等都是書家激情高昂的“證據”。正如前文所說,學生創作前已經在心中醞釀情感,待情緒激昂時鋪毫入紙,凝神聚氣,心隨意動,盡情揮灑于筆尖,創作出有學生自己“精氣神”的優秀作品。
在中國書法史的歷程中,優秀書家的傳世名作經久不衰,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三希堂法帖),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蘇軾《黃州寒食詩》(三大行書)以及米芾《蜀素帖》、懷素《草書千字文》等都是書法史上不朽的經典。教師在書法教學中適度滲透審美教育,讓學生通過臨寫經典書作感悟歷代書家爐火純青的藝術造詣及虛懷淡泊的人生修為,培養學生的藝術情趣。
作為漢字的載體,書法藝術承擔著實用與審美的雙重任務。書法基本功的訓練須從中小學生抓起,在學書過程中潤澤學生的心靈,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才能使良好的素養、品行,高尚的人格、情操漸漸養成,真正達到以書育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目標。這樣才有助于實現教育部在《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總體目標:“學習和掌握毛筆書寫漢字的基本技法,提高書寫能力,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感受漢字和書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審美能力和文化品位。激發熱愛漢字、學習書法的熱情,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與愛國情感。”為此,學生當勵志學書,博涉多優。熱愛書法,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
J292.1
B
1005-6009(2016)30-0078-03
韓彬,南京市棲霞區化纖廠小學(南京,210034)教師,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