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實驗小學 荀 聰
?
小學語文教學要巧用“留白”藝術
江蘇省淮安市實驗小學 荀 聰
【摘 要】
【關鍵詞】
小學語文 留白藝術 語文素養
留白藝術是一種繪畫手法,其作用是觀察者運用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將空白的部分補充完整,體會作品的內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留白藝術,是提升學生整體語文素養的有效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中不再是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更多的將思考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與體會愛上語文,在語文教學中積極的思考,主動的探索,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語文教學是從提問開始的,在新的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傳統的教師一言堂教學已經不能夠滿足學生實際發展的需要。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所學的文章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自主的進行探究合作,將不懂的問題集中起來與教師一起探討。或者由教師針對文章的重難點,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解決這一問題進一步的理解文章。通過問題的提出,促進學生積極地思考,主動的參與教學,主動的探討研究問題。獲得成功的喜悅感,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漸的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良好的鍛煉。如,在學習《秋天》這篇課文時,教師提問:“看到文章的標題,你們會想到什么呢?”學生答:“秋風、秋葉、大雁、蘋果、麥穗……”師:“不錯,看來大家和秋天很熟呀,那么,文中是怎么描寫秋天的景物呢?同學們認真的看看。”學生們很快的進入閱讀氛圍中,原來文中是這么描寫秋天的景物的。師:“說說你最喜歡的秋景是什么?為什么?”通過這樣的提問,引導學生進一步的走進文本,體會文中蘊含的情感,并鼓勵學生大聲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主動的學習課文,甚至能夠流利的背誦課文。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體會到語言文字的魅力,真正的走進語文課堂。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最主要的學習目標就是學會閱讀。在閱讀過程中除了要掌握一定的文體知識還要體驗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獲得成長的動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聲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多次的朗讀中把握作者的情感,有自己獨特的內心感悟和體驗,而不是教師在教學中將現成的所謂的標準答案直接的傳遞給學生,讓學生不假思索的記錄,成為不會思考的機器,學生的情感得不到充分的發展。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充分的合理的運用留白教學藝術,給學生留足閱讀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能夠真正的與文本進行對話,與作者進行對話,并在自主的學習中獲得自己獨特的生命情感體驗,提升學生整體的語文素養。如,在教學《但愿人長久》這篇課文時,教師選擇一定的背景音樂,讓學生體會蘇軾的兩種心境,一個是思念親人的沉郁,二是千里共嬋娟的豁達,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播放風格不同的兩首音樂。這時,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將作者的感情體會的淋漓盡致,就不再需要教師滔滔不絕的講解。同時學生體會到作者思念親人渴望團圓之情,同時也能夠體會到蘇軾那種曠達的胸襟。學生通過自己進行感悟,可以將作者的情感真正的內化,成為自己獨特的體驗。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聽說讀寫的整體能力,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要善于將留白藝術運用到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的教學中,引導學生一起參與教學過程,在教學中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如,在教學中可以利用課本中的插圖,幫助學生提升想象能力。運用插圖進行留白藝術的教學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課本中的插圖有豐富的意蘊,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起到引領作用,為學生學習課文營造良好的氛圍,同時,給學生留出思考的空間,讓學生根據插圖仔細的品味文章的內涵。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學生通過插圖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通過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作者的情感。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給學生正確有效的引導,讓學生通過插圖展開豐富的想象,提升想象力。此外,還可以通過留白教學藝術拓展文本的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課內的許多關鍵詞語和關鍵的段落都能給學生留出想象的空間,這是教師要及時的抓住機會,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總之,留白不僅是一種語文課堂的教學手段,更是一種教學藝術,留白藝術的有效運用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開闊眼界,豐富想象能力。學生在補充空白的過程中真正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師生共學中提升自己的整體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張宏君. 巧妙留白,讓小學語文教學更精彩【J】.學周刊,2013(10)
【2】楊君橋.文本留白:不可忽視的小學語文教學資源【J】. 教學與管理,2013(32)
【3】于曉雪.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留白藝術【J】.學周刊,2015(09)
留白是一種教學藝術,在語文教學中巧用留白藝術能夠充分的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