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實驗初中 冒謹紅
?
在真實中成長 在凈化中超越
——把握生活和閱讀契機 在活動和體驗中促進寫作
江蘇省如皋市實驗初中 冒謹紅
【摘 要】
【關鍵詞】
寫作 生活 閱讀
在學生寫作中,盛行一種不良傾向:一逢寫作就刻意編造。這顯然違背了設立寫作這門課程的宗旨?!冻踔姓Z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弊鳛檎Z文教師,除了培養表達能力外,更重要的是通過寫作,培養學生觀察、體驗、認識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尤其是人與人這個大世界)的認識能力,進而提高對自然、對人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和適應能力,從而使他們更順利地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才。陶老認為,“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學會閱讀,并善于把握契機,在活動與體驗中凈化心靈,在超越自我的同時,促進寫作水平的提升。
陶老認為,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要想提高寫作水平,應從積累真實的材料開始,表現真實的生活和思想,表現熟悉的人和親身參與的事。魯迅的半自傳體小說和朱自清的全參與式散文的成功,都證明了這一屢試不爽的寫作經驗。閱讀是引領學生豐富閱歷、提高認識的必不可少的途徑?!渡鐟颉分须p喜的聰明能干、阿發的純樸無私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背影》也是一個典范示例。父親對兒子的體貼關愛,兒子的愧疚感動,濃縮在一個似乎非常平凡普通的買橘子過程中,凝聚在雖然飽經風霜卻父愛依舊的背影之中,這就是對學生很好的示范與引領。課外閱讀中的《有一種聲音越來越動聽》就以改革開放三十年來電話中聲音的變化,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幸福感的增強,從而歌頌了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和我們越來越繁榮富強的祖國。
寫作素材的直接積累主要來自家庭、學校、社會和自然,引領學生關注身邊的人和事,會培養他們捕捉生活真實的敏銳觀察力。陶老主張的“生活教育”重實踐、重體驗?!疤仁刮覀冋J定社會就是一個偉大無比的學校,就會自然而然的去運用社會的力量,以應濟社會的需求?!蔽覀円龑W生善于從普通平凡的點滴中發現那些新穎的、個性化的材料。有些現象或變化可能很不起眼,但如果能抓住關鍵深究下去,就會發掘出新穎的材料來。像有同學就發現早晨父親為了讓買的豆漿能夠溫度恰好適中,在寒冷的冬天去浸泡在冷水中,手的冷與心的暖帶給學生心靈的震撼。這樣的選材遠遠比老寫什么做作業的時候送奶茶之類的來得讓人感動,也更顯出生活本身的真實,體現出學生的睿智與感恩。談及“變化”,同學們大多想到的是自家住房的改變、餐桌上美味的增加、交通工具的升級等。而一位同學留意了爺爺的煙斗的變化:爺爺最先用的是又粗糙又難看的竹蔸做成的煙斗,接著換成了漆得烏黑發亮、看上去很有“派頭”的木制煙斗,最后爺爺抽起了“過濾嘴”,煙斗“退休”了。這小而平常的煙斗的一系列變化,不正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的巨大變化嗎?這就從小處反映大的主題,新穎了很多,也挖掘出了生活和社會的真實。
陶老是這樣探尋生活本質的:“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義,發揮出教育的特殊力量。同時要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聯系,展開對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響。把教育推廣到生活所包括的領域,使生活提高到教育所瞄準的水平?!逼鋵崳捅仨氁I學生“先行后知”,在活動和體驗中去洞察生活的本質。
真實的材料都是有價值的,但上面常常蒙著一層灰塵,就會顯得黯淡無光、平庸無奇。但這只是表象,如果我們具有一雙為它們拭去灰塵的圣手,拂去灰塵,精心擦拭,就能露出其熠熠光彩,顯示出其潛在的價值。 “你的感情只要有一點兒不真實,讀者一下子就會念得出來。所以要對自己真實,要把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來。”(冰心)教師要引領學生關注人生,關注社會,從人的權利、價值、尊嚴、追求、生存狀態等出發,去思考、去發現,用一顆充滿仁愛、善良的心,去感受,去體驗,那么身邊這些真實的材料,總會閃耀出灼人的光輝,體現出不可忽視的價值。
人們說,記敘性作品的生命是細節,有了好的足以表現人物性格的細節,并且能夠恰如其分地加以刻畫,人物就能活起來了。陶老認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古今中外的一些經典作品,能夠震撼人心、直逼心靈而給人留下刻骨銘心印象的往往就是作家所描寫的各種細節?!皩懽鞑贿^就是真實地 、充分地 、獨特地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 當我們心底的真情爆發了噴涌了,當我們的文字個性化了、細節化了的時候, 我們筆下的作文就一定會打動人心?!保ú芪能帲┙處熢谥笇W生寫作時,要在這方面花些功夫。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敏銳細致的觀察能力,而且可以鍛煉或錘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更可引導他們更真切地去發現和體悟生活中的真善美與假惡丑。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和幫助學生寫出真實可感、有血有肉的好文章來。我們必須引領學生煉就一雙識別主次的慧眼,在重點之處濃墨重彩描繪,才能讓讀者身臨其境,產生情感的共鳴。
真實是文章的生命,我們要引領學生細心觀察,用心感悟,去發現人間處處有真情。仰望星空,踩實大地,做一個真實、真誠、滿懷感恩的人,這應是我們語文教師和學生一起的追求。就像陶老所認為的,“不運用社會的力量,便是無能的教育;不了解社會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我們語文教師只有引領學生把握生活閱讀的契機,創造更多的活動體驗機會,才能使學生提高認識,凈化靈魂,逐漸成長起來。當學生實現人生超越,與社會的發展相合拍時,不斷追求真善美之時,寫作水平自然會有質的飛躍,而學生也會登上人生更高的平臺,“一覽眾山小”。
真實是作文的生命,是評價文章的重要標準。寫作就是為了反應生活,表達內心真實的情感,而生活為寫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在陶行知認為,“生活即教育”。在陶老看來,教育和生活是同一過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須和生活結合才能發生作用,他主張把教育與生活完全熔于一爐。馬克思認為“不真實的思想必然地、不由自主地要偽造不真實的事實,因此,也就會產生歪曲和撒謊?!蹦切┓从痴鎸嵤虑?、抒發真情的經典文章,歷經歲月的淘洗,依然閃爍著珍珠般溫潤的光輝,感動人心;而那些矯揉造作、虛情假意的文字,很快就被歷史的塵埃所掩埋,喪失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