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彩霞
方寸之間見“真格”——談書法教育中的文化浸潤
左彩霞
寫字與育人,相得益彰。我們都說“見字如見人”,是的,愛書法的人有氣質(zhì),有內(nèi)涵,如逆鋒般謙讓,如藏鋒般遜雅;愛書法的人有其獨特的個性魅力,他的修養(yǎng),他的言談,透露出筆墨修煉而成的特有情懷。在書法教育中,我們的教師必須站在學生終身發(fā)展的角度,努力培育學生的書法文化素養(yǎng),讓學生在端端正正寫字的基礎上堂堂正正做人,用心傳承漢文化,在書法教育中享受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浸潤。
漢字;漢文化;書法文化素養(yǎng)
科技的發(fā)展日新月異,當鍵盤逐漸取代紙張,當鼠標逐漸占位筆墨,甚至語音代替書寫,越來越多的人提筆忘字,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提筆。2016年江蘇省高考作文評分新規(guī)定,錯別字每一個扣一分,最高扣五分,作為一名工作于一線的小學語文老師,學生書法學習的啟蒙者,突然感覺到,自己一直固執(zhí)堅持的,也許真的并沒有錯!
魯迅先生亦曾言:“飾文字為觀美,華夏所獨。”書法是中國古典藝術的一朵奇葩,在世界各國文字書寫中,沒有任何其他文字的書寫,可以像漢字的書寫一樣,最終發(fā)展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并且源遠流長。
在小學開展書法教育,我們不能僅僅教會學生寫好字,更應該站在學生終身發(fā)展的基礎上,培育學生的書法文化素養(yǎng)。
1.書寫及握筆姿勢之“格”。
“練字先練姿”,寫字時要做到:“頭正、身直、臂開、足安”,書寫時的姿勢正確,會使我們?nèi)砀鞑课欢几械绞孢m、輕松、氣暢、得力,這樣寫字也才能揮筆自如,力達筆端。
走進書法的課堂,我們首先最要關注的是孩子們坐的姿勢是否正確、握筆姿勢是否到位,恰如搭建房屋得先定好框架,搭好外形。樣子出來了,通過日積月累,內(nèi)在的東西便也自然而然地生發(fā)出來,氣定神閑,豁達大度,落落大方……
2.田字之“格”。
田字格作為最精簡的練習格被廣泛應用,江蘇省小學語文課本中的生字也都是以田字格呈現(xiàn)出來的。田字格,小格子大名堂,“橫中線,豎中線,兩條重要參照線,上下左右四小格,每個筆畫要入格。”這是入學一個月的一年級新生學習書寫筆畫之初必須認清的第一堂課的要求。
人生聰明寫字始。寫好漢字是國人接觸中國文化的開始,也是終生學習與發(fā)展的一種必備技能,具體到小學生來說,正確端莊、行款整齊,有一定速度,是國家新課程標準對小學生書寫的統(tǒng)一要求。早在1962年,郭沫若就在人民教育雜志上題詞說:“培養(yǎng)中小學生寫好字,不一定要人人成為書法家,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guī)格,比較端正,干凈容易認。”而使用田字格來呈現(xiàn)漢字,其目的就是訓練孩子掌握漢字的排列規(guī)整,在筆畫的避讓之間懂得謙遜有禮,儒雅大方,不爭不怒,不焦不躁。因此,從握筆書寫漢字筆畫的第一天,我便讓孩子們牢記,端端正正寫字,字字要“入格”!我想這應該也是與“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的做人道理不謀而合吧!
此“格”為“格調(diào)”之格,亦即書寫的章法趣味,主要從小學生書寫時的提筆、運筆、收筆、點畫的處理,結(jié)構(gòu)的安排上去看書寫體的格調(diào)、遵循的章法。
硬筆在田字格中書寫時應充分注意漢字的結(jié)構(gòu)安排,怎樣做到上緊下松,內(nèi)緊外松?田字格的中心點及橫中線、豎中線便是孩子們書寫時的重要參照。左旁小者齊居上,右旁小者齊居下,橫長豎短撇捺宜收,橫短豎長撇捺宜放,“鳥頭”小小,“鳥背”寬寬……書法的間架結(jié)構(gòu)合理,行款協(xié)調(diào)自然,寫出來的字才能漸于“合格”。
再如,小學生初學毛筆字,必然要在柳體、歐體、顏體中選擇一種正楷字體臨摹,臨摹斷不可以隨性而摹,也須遵循其一定的章法!
練習寫字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人手腦密切協(xié)調(diào)活動的心理和生理過程。我們要把字寫好,就必須沉靜專注,力戒浮躁;嚴謹認真,一絲不茍;刻苦努力,鍥而不舍;細心觀察,心領神會;強化記憶,謀劃布局。如此,反復練習,經(jīng)常練習,直到寫得規(guī)范、美觀、熟練、滿意,這樣一個過程實際上就伴隨著專注嚴謹,堅忍不拔,持之以恒的心理品質(zhì)的養(yǎng)成過程,也是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聯(lián)想力、創(chuàng)造力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如此這般,筆筆凝心寫,人、字皆“合格”,書法之味道便也隨之逐漸孕生出來。愛書法的人,他會更容易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對于力量的平衡,對于美感的把控,漸次了然于胸——我更覺得這正是一個人已經(jīng)走在了“真善美”修行的路上。
“品格不高,落筆無法”,這是古人對書品和人品關系的闡釋,自古以來,潛心練字的人都在其中修煉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同時也十分重視修養(yǎng)自己的思想品德,這已成為中國書法史上特有的文化現(xiàn)象。
漢字本身就是一種藝術,洋溢著豐富的情感,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學生在觀察、臨摹和欣賞書法的過程中,可以領略到祖國文字的豐富內(nèi)涵和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源遠流長,那些條幅、楹聯(lián)和題詞題字,或是富有人生哲理的警世名言,或是萬世流芳的詩詞佳句,或是對某一高尚人品的寫照,學生在感受美的學習過程中得到情感的陶冶、藝術的熏陶!而書家的筆,是其手指的延伸。筆觸或徐緩或疾馳,或頓挫或飛動,其情感在宣泄,其個性在張揚。這便是古人所言:人能寫字,字亦能寫人。人的靈魂可以通過寫字來表現(xiàn),反過來說,寫字活動在陶冶人的性格、氣質(zhì)、情操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愛書法的人,敢闖敢拼,有折筆的力,有回鋒的勁兒;愛書法的人,懂寬厚與仁愛,他們接受千年詩詞的熏陶,吸納仁厚儒學,出入筆鋒的感悟,濃郁如翰墨般沉著;愛書法的人熱愛生活,親近自然,自古墨客多豪情,脫俗于凡塵,游遍萬水千山,體驗百態(tài)人生……
我始終堅信,每一個孩子都有一顆向上的心,只要我們”不貪“(不貪多、不強求寫得十分完美)、”不急“(不求速度,重在運筆方法和姿勢的掌握),教會孩子正確的方法,給予孩子充足的時間,孩子一定會健康快樂地走在我們所期望的書法學習之路上。正如同那栽培幼苗同樣的道理,給足養(yǎng)分,靜待花開。
我更覺得每一次的平時作業(yè),都應該讓孩子們當作是練筆與自我展示,而不是為了完成作業(yè)寫字,不是在專門練書法之時才謹慎。孩子們基礎的運筆方法都牢牢掌握了,接下來就讓他們在一次又一次的平常作業(yè)練筆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書寫風格,有的秀氣雅致,有的挺拔有力,有的端正嚴謹,有的活潑灑脫……日積月累,聚細沙而成高塔,積跬步而至千里!愛書法的人都會忍耐,懂得等待,經(jīng)過年復一年的苦練,熬過失敗與成功,他們的心,在沉著中迸發(fā)激情。
王安石有詩云:“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我手寫我心,我筆抒我情!讓我們胸懷一顆寬博之心,在千年碑帖前沉下心來,漸入佳境,讓我們端端正正寫字,堂堂正正做人,用心傳承漢文化!
J292.1
B
1005-6009(2016)56-0048-02
左彩霞,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qū)城東實驗小學(江蘇鹽城,224100)教師,鹽城市教壇新秀,鹽城市大豐區(qū)教學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