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敏
喚醒兒童成長內驅力的實踐探索
戎敏
內驅力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內部喚醒狀態。兒童成長內驅力是在其成長中喚醒生命內力,激發成長動力,煥發成長活力。兒童的生命內力一旦覺醒,在學習、生活上就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喚醒內驅力的實施路徑主要有詩意浸潤,心靈影響和自我驅動。
內驅力;兒童;自我驅動;人本主義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贝蠹叶贾馈皹穼W”是最高層次,因為它能產生最大的內驅力,推動兒童快樂成長且不遺余力。每一個兒童心中都有許多個自我,或規矩,或頑皮……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單純地傳授本領,而在激勵、喚醒和鼓舞。兒童的成長,外因只是變化的條件,內因(內驅力)才是變化的根本,是決定性因素。班主任工作如果能喚醒埋藏在兒童心底的內驅力,他們就會使出“洪荒之力”,展示最好的自己。
內驅力,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內部喚醒狀態。兒童成長內驅力的目標就是在成長過程中喚醒其生命內力,激發成長動力,煥發成長活力。一旦兒童的生命內力覺醒了,在學習、生活上就有使不完的巨大力量。
這完全符合人本主義心理學理念。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人的尊嚴、價值、創造力和自我實現,認為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自我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它在教育上的體現就是努力激發學生內在的動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有成功體驗等??傊?,依靠內部驅動,而不是外力驅動,如管教等,讓學生處于“不用揚鞭自奮蹄”的積極狀態,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喚醒心靈的教育。筆者以喚醒 “兒童成長內驅力”為目的,進行了一系列教育實踐探索。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就是從培養真誠的關切之情——即對周圍世界所發生的一切都會由衷地做出思想和情感上的反響——開始的?!眱和娛亲钅芴找眱和星榈奈膶W樣式。兒童詩里純真質樸、以愛為核心的情感將會為兒童的生命染上豐富的底色。
每天上午做完操后的十分鐘空余時間,這一時間大多數班主任是用來講班級事務的。兒童是了不起的創造者,為什么每天的這十分鐘班主任不用來讓他們做一些創造性的事情呢?比如閱讀童詩,許多兒童研究專家和學者告訴我們,童詩是兒童成長不可缺少的,是他們成長的真正需要,詩意的人生應該從大量閱讀童詩開始。班主任只要每天用這十分鐘來讀讀童詩,兒童就會有意想不到的巨變。
堅持做這件事,其實是在用神奇的童詩課程,引導每位兒童擁抱創造。按照主題分類,結合兒童年齡特點,按年級歸類,班主任很快就能構建屬于自己的童詩課程。班主任每天帶領兒童誦讀,讀后再引導兒童寫一寫,兒童肯定喜歡。臺灣作家林世仁創作的非常好玩的像傘、像蟲、像笑臉、像火車等詩,完全可以帶領兒童讀一個學期,讓兒童在詩一樣的年華,徜徉在詩歌的海洋里,讓詩意和浪漫伴隨兒童成長。長期誦讀,兒童詩意的內驅力就會全面延展。
如今提起班主任,大家都會立刻聯想到這些詞語:忙碌、瑣碎、繁雜、疲憊……這些都充分說明了班主任工作的難為。那么,這個“難”到底表現在哪些方面?首先,兒童難管,班級管理難度較大。因為兒童接受信息、新知識很快,如果班主任沒有一定量的知識儲備,很難在班級立足。其次,兒童難教。國家督學李希貴在今年的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中說:“過去教材是學生的世界,今天世界是學生的教材。”面對這樣的兒童,如果僅僅采取嚴厲的措施,或是簡單地說教,根本不能讓他們信服,更不能撼動他們的內心,達到真正的教育效果。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為了更好地了解兒童內心的真實想法,增強教育的針對性,筆者堅持給兒童寫信,同時也要求兒童回信。一個人在寫作前,必然要思考,所以筆者不規定兒童的寫作主題,只是要求他們傾訴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并向班主任提了一些建議。這些都極大地避免了班主任工作的盲目性,而且無形中提高了兒童的習作水平。這種書信交流,對兒童的心靈震撼和影響是任何說教都不能比擬的。所以,真正的教育不是說教,而是影響,直至喚醒內驅力。
記得有一年,班里轉來了一個男孩,進班沒幾天,就已經“劣跡斑斑”。盡管筆者多次對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但他始終無動于衷。后來筆者了解到該生的父親正在服刑,于是對他的所作所為換了一種看法并將之寫進教育日記:我相信他其實是個好孩子,這樣做也許不是他的本意,我要幫助他。無意中他看到了我擺放在課桌上的日記本,讀到了班主任對他的關懷和信心,后來學生開始慢慢改變。
這件事讓筆者的教育觀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促使筆者開始探索兒童心靈世界的歷程。幾年堅持不懈地實踐,我積累了近300個兒童的成長故事,并出版一本班主任專著,我深刻地感受到:當我們用研究的目光去看待兒童身上存在的問題,我不再為班里頑劣的兒童傷神糾結,因為兒童身上的每一個新問題,都能促使自己更新教育觀念、生成教育智慧,最后定格為打動自己、影響其他兒童的故事。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弊晕医逃墙逃恼嬷B和核心。班主任工作中引導兒童進行自我教育,促使兒童養成良好習慣的內在動力,是讓兒童的道德認識內化為精神財富的一劑良方。
《班主任兵法》作者萬瑋校長在《“看見”教育的未來》一文中說,“我們的學生終將離我們而去,獨自面對這個世界,好的教育一定是以培養學生自主能力為核心的,而非灌輸與塑造?!笔堑模逃诒举|上是一場自我修行。
筆者曾經接觸到一個“特殊兒童”H,他的特殊在于行為習慣極不規范,攻擊性強,在班級屬于非常不受歡迎那種類型。筆者特地為他在“班主任論壇”開了專題貼,針對這個兒童的特殊情況,筆者寫了三萬余字的專題貼。
筆者在H的專題帖前附了一首小詩: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你最美麗的時刻/當你走近/教室內外的每一個角落/請你細聽/那或重或輕的聲音/是我等待你開花的熱情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與激勵下,班級風氣開始好轉,同學們看待H的眼光也友善了,最可喜的是,兒童們在我的影響下也開始拿筆記錄。于是,筆者在江蘇鳳凰語文網的 “才藝展示廳”“五年級的皮皮魚”“六年級的星星蝶”等論壇為他們申請專題貼,定期上傳他們的習作。那年我們的五(2)班用文字盡情描述自己的發現,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一學期上傳了400多篇習作。他們的習作獲得過省級“習作之星”榮譽稱號,專題貼被評為“十佳主題帖”“最佳地圖”……他們的作品在國家級、省市級作文競賽獲獎,在《靖江日報》《揚子晚報》《我愛寫作文》《江蘇科技報》《習作》等報紙雜志發表。
蘇格蘭著名詩人斯蒂文森說,“每天太陽落下后,把街燈點亮,一天的生活就有了完美的心情。”班主任教師應該給兒童點燃一盞燈,一盞溫暖的、光明的心燈,引導兒童記錄生活在他們心中就是一個世界,也宛如一盞心燈,點亮了兒童前進的道路。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智慧型班主任不僅自己愛兒童,而且要讓更多的兒童學會關愛。因為,我們的愛只是一縷陽光,營造班級生態成長環境需要一片綠蔭,這份師愛才會變得更加熱烈與溫馨。而這樣的過程,喚醒的已不僅僅是一個兒童,而是所有兒童對愛的理解,以及他們內心深處“做最好的自己”的人生信念。
G635.1
A
1005-6009(2016)58-0010-02
戎敏,江蘇省靖江外國語學校(江蘇泰州,225300)教師,高級教師,泰州市優秀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