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麗萍
班主任育人的基本原則
陸麗萍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則是班主任開展工作時所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班主任要做好班級育人工作,必須切實遵循以下的育人原則:基于學生、發展為根、疏導為首、常規為上、創新為翼、自育為先、集體為重、區別為要、堅持為本。
班主任;育人;基本原則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則是班主任開展工作時所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通過研究優秀班主任的成功教育案例、分析教育部《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的內容、結合自身班主任工作實踐以及班主任工作規律,筆者以為,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須切實遵循以下工作原則。
教育為了誰?為了學生,為了每一個學生,是“為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學生應該成為教育的主體,學生應該是教育的根本對象,這里的學生絕對不是少數,也不是多數,也不是絕大多數,而是所有。在教育過程中,不管學生多么難教、難管,班主任都必須想方設法地教育并教育好,做到“不放棄、不拋棄、不遺棄”。在教育過程中,班主任應該牢固樹立“學生最大”“學生第一”“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現代教育思想,在學生的發展上,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上,做足文章,做精文章。
在班主任工作中,學生的發展是根本,學生的發展應該是全面發展、充分發展、愉快發展、科學發展。
全面發展是指學生不僅得到學科知識的增長,而且能有能力的增強,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的轉變。
充分發展是指學生潛能得到發揮,興趣得到培養,個性得到張揚,使其自身自然的成長與學校外在的教育得到和諧發展。
愉快發展是指學生在班級中心情舒暢,自由自在,主動自覺地投入到班級活動之中,感受到班級的溫暖。
科學發展是指班主任千萬不能想當然地開展教育工作,而應該以求實的精神,從班主任工作內在的客觀規律出發,依從學生的成長規律,采用科學的方法與手段,有效地引領并促進學生的發展。
現代教育認為,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引導,引導學生學習和成長。面對特殊的學生,班主任必須堅持疏導為首的原則,從了解入手、從分析入手、從理會入手,用疏導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用疏導的方法,就是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尊重學生、正視問題、循序漸進。教育本身就是慢的藝術,快只能適得其反。
用疏導的方法就是不能一味地采用堵的辦法、禁的方法、阻的方法進行教育,堵、禁、阻,強調的是不能,而不是為什么不能,怎樣做才能。所以,在教育中,必須講清道理,弄清原委,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更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這都需要班主任深入地走近學生內心,用語言打動他、用行為感染他、用措施轉化他。
教育的根本之道是用好常規。真正有成就的班主任并不是因為他擁有所謂的“秘籍”,他們只是做好平常應該做的各項常規工作。在嚴謹的常規工作之下,學生就能真正受到感染、得到熏陶、獲得發展。如開學初,常規工作就是組建好班委會、制定好班級行為規范、出好黑板報、做好廣播操等,如果這些常規做好了,就有了好的開頭。在學期中,常規工作就是組織好期中考試,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進行期中總結,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和成長反思。在學期末,常規工作就是進行評語的鑒定、組織好期末考試、寒暑假安全教育等等。
“行百里者半九十”,結果是“功虧一簣”,原因還是在“常規”未能做好做足。所以,班主任只有抓好常規,才能真正地“超常規”;事實上,班主任真正做好了“常規”,工作的技巧與策略就能不斷地產生與出現。
創新為翼,包含創新的認識、創新的思路、創新的行為。
創新的認識,就是對事件、對學生突破平常想法,從另外的角度來理解、分析、認識。
創新的思路,就是對突發事件、對學生的處理不再沿著平常的思路進行。有時候,班主任處理問題時換一種思路和做法,學生會感到驚奇,會受到感染,變化也就自然而然地發生了。
創新的行為,就是對事件、對學生的處理突破一般之法。如與學生的溝通,一般都是通過談話、問卷、座談等方法進行,而現在卻還可以采用上網聊天的方式進行,采用與學生一起看電影的方式進行,通過新的行為方式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使問題得到順利地解決。
班級管理,應該是學生在班主任的引領之下的自我管理。只有學生參與到管理中來,學生才能真正成長。班主任首先要把自育權、自管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做管理自己的主人。“自育”,包括班級學生個體的自育和學生群體的自育。
教師相信每一個學生,放開時間和空間,讓其自己培育自己。如,自習課上,讓學生自己管理紀律,自行支配時間和安排學習內容;班級常規工作,讓學生自己安排、分工和完成。這種個體的自育,實際上就是自我的教育實踐,這種教育實踐對學生的成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和價值。
學生群體的自育,就是班主任動員和組織全體學生,實行自治自理。讓學生自己行動起來,建立各種班、隊、組、會、團的組織,選舉出學生干部,由學生團體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開展各種各樣的教育活動。這種自育充分發揮了團體的力量,既鍛煉了學生,也讓自育深入了一步,因為這是學生自己的組織,是由所有學生組成的一個組織。
班級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一個集體教育,一個是個體教育。所以,在班級教育中,我們必須充分發揮集體教育的作用,對全體學生實行富有實效的集體教育,用集體的力量進行教育,讓學生在集體教育中不斷變化、成長、成熟。
集體教育,就是要相信集體中的每一個學生,把學生集體的發展作為主體,充分地發揚民主作風,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做到讓全班學生在各項活動中都能有崗位、有職責,進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集體教育的核心就是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是用集體的力量達到教師教育的目的。集體教育切忌假、大、空,不從班級實際出發,不從學生發展出發,組織一些隨意性很強的“過場式”活動。這種假借集體進行教育的形式是要不得的,是必須摒棄的。
學生與學生之間是不同的,每一個學生都有著各自的個性、特點、興趣和愛好,每一個學生都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生長過程、發展要求。為此,在班主任工作中,一方面要實施集體教育,用共性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教育,使之符合社會和集體的規范與要求;另一方面,要實施區別教育,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材施教。
區別教育,就是要區別不同類型的學生,對他們進行不同形式的教育,就是要根據學生所處的不同階段,進行不同要求的教育。在學生發展過程中,班主任必須了解學生各個階段身心發展的特點,由易而難、由淺入深、步步推進、層層提高、扎扎實實地做好育人工作,絕對不能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堅持為本,就是要求班主任要始終相信學生,對班級和學生始終充滿期待,對自己始終充滿自信,正確面對教育中的失敗,正確面對教育中失敗的學生,正確面對教育中失敗的策略,認真探求解決學生問題的策略與方法,治班立場堅定,轉化思想牢不可破。
敘事
陳宇,南京市第三高級中學高級教師,南京市優秀班主任,南京市德育創新獎獲得者,第四屆“斯霞獎”獲得者。他長期工作在教育一線,是國內知名的“個性班主任”和“問題學生”教育專家。他開展專題講座百余場,以“直達心靈的教育”為主題的系列演講在全國班主任教師中引起了熱烈反響。著有《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十講》等。
G635.1
A
1005-6009(2016)58-0022-02
陸麗萍,江蘇省泰興市洋思中學(江蘇泰興,225400)教師,一級教師,泰興市優秀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