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華
情迷書法樂晚年
□丁建華
2009年春季,我進入廣西老年大學,插班到書法基礎班學習。當時之所以選擇學習書法,想當然地認為書法就是練毛筆字,容易學。但走進課堂,卻驚奇地發現有些同學已然能“妙筆生花”,不由暗暗佩服這些好學不倦的老同學,心底忽然升騰起一種巨大的動力。
我從楷書學起,后來逐步涉足隸書、行書、行草,不斷感悟到中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尤其是學行草書時,老師反復強調,書寫一定要注意濃淡、干濕、疏密有致,要有動感、氣勢,這些體現了書法的藝術性。他還告訴我們,書法作品的創作就像指揮員打仗,要有總體布局,前后呼應、協調,等等。這些需要刻苦練習,多看別人的作品,要不斷積累。課堂上,老師耐心給學員們講解、示范,我們驚羨于他的筆走龍蛇、灑脫自如,更深深地知道這得益于老師多年勤學苦練的積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我在學習書法的同時,也領悟到許多人生哲理。
創作內容是一幅書法作品的靈魂,所以學習書法必然要接觸唐詩、宋詞及古人的名句格言等,這又激發起我學習古典文學的欲望。2013年,我報名上了古典文學基礎班,品唐詩宋詞佳句,與古人前賢對話,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和文化素養,加深了對書法藝術內涵的理解,為進一步學習和創作打牢基礎。
書法已成為我晚年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除了課堂學習、課外練習,我還熱衷于參觀各種書法展覽。無論旅游景點的碑刻,公園、餐廳、商店的牌匾,只要是好的書法作品都會吸引我的目光,我不僅自己欣賞,還用手機拍下來發到微博和QQ空間與大家分享。
雖然我的書法水平談不上多高,也很少有作品參展,但書法卻為我的晚年帶來了滿滿的充實和快樂,同時也讓我明白了不付出心血和汗水,就不可能到達成功的彼岸。